第十三卷 重振大明 第595章 廷議開海

早朝結束,崇禎便把內閣成員和六部的尚書給留了下來。雖然幾位大臣還不清楚皇帝有什麼事情要與自己商量,但卻也明白如今大明局勢危急且多變,是應該為君分憂。

待到請幾人各自坐下後,崇禎才道:「各位愛卿,想必你們對我朝廷現在的窘境也瞭然在胸了吧?這幾年來雖然朕與各位都夙興夜寐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可是卻敵不過天意。我大明內有天災,使得百姓不能自足,外更有金人時常虎視在側,實在是難讓人心安。此遭更是出現了金人連下我遼東數城之事,你們以為當如何應付眼下的局勢啊?」

眾臣子都面露憂色,若只是內部的不靖,他們還能提出一些建議,可是有金人的事情在,他們這些文官卻也有些束手無策了。而且他們也都知道遼東的情況並不止皇帝所說的那樣,那裡的官兵因為軍餉一直不能到位,也已漸生他心。

見眾臣都沒有回答,崇禎又繼續說道:「如今我大明國庫幾已耗盡,而各地又多是受了災的,朕實在是不想再給百姓增加負擔了,你們可有什麼好辦法嗎?」

這個問題就更是為難在場的眾臣子了,半晌之後,首輔溫體仁上前一步道:「臣愧對皇上,忝為內格首輔,東閣大學士卻不能為皇上解此憂難,還請皇上責罰。」其他的臣子見狀,便也一個個站起了身來,與溫體仁在一起行皇帝下跪道:「臣有辜負了陛下的信任和重用,實在是慚愧萬分。」

看他們都下跪認錯,崇禎心裡也無奈地嘆了口氣,看來似乎真的只有走那一條路了。微一頓後,他才開口道:「諸位愛卿都平身吧,朕明白你們對朝廷的忠心,這也怪不得你們。只是現在國家有難,卻不得不找出一個能儘快解決國中錢糧短缺的辦法來。為此,朕已經與人商量了,也得出了一個最妥善的辦法。」

「皇上竟已經有了解眼下燃眉之急的辦法?」眾臣子都用驚訝地眼神看向了高高在上的崇禎,卻發現他很是篤定的模樣。君無戲言,何況是此等事關大明未來的大事上,他也沒有編謊話的理由。所以在一陣沉默之後,溫體仁率先問道:「敢問陛下,這卻是一個什麼樣的辦法呢?是否會對百姓有所不利啊?」

「此法不但不會盤剝百姓,甚至還能使百姓也富起來。至於究竟是什麼法子,就讓他當著各位愛卿的面自己來說吧。」崇禎說著看了身邊的內侍一眼吩咐道:「請安平侯來奏對!」

「聖上有旨,安平侯覲見!」「聖上有旨,安平侯覲見!」……一聲聲的內侍請見之聲傳了出去,不一會工夫,早就等在宮外的唐楓就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了進來。

唐楓知道,這一次的廷議關係著大明的將來,甚至是整個漢民族的未來,所以雖然心裡還是有些緊張,他也強自穩定了下來。今天,他不能敗,只能勝。

在行了君臣之禮後,崇禎便對唐楓笑道:「安平侯,前日你與朕提到的那個對策,今日便再在諸位大人面前說上一次吧。若是他們有什麼看法,你也好和他們探討一二。」

「臣遵旨!」唐楓答應了一聲後,便緩緩地言道:「各位大人,想必如今我大明的危局你們也是心知肚明的。現在我大明內有不斷的天災使得糧食減產,百姓無以為生,外則有金人威脅在側。可實際上,對我大明來說真正的難題只在一處,那就是國庫空虛,不知各位可能認同我的觀點哪?」

「安平侯所言甚是,這正是我等為之苦思而不得解的地方。不知安平侯卻有什麼辦法能解了眼下的這個難題呢?」周延儒第一個開口問道。

唐楓並沒有立刻就回答他的問題,而是轉而說道:「若是照著我大明一直以來的經濟慣例,以收取地稅和人頭稅等稅收為國庫之本,顯然是已不足以滿足如此多的需求了。所以我以為,我大明是該改變一個策略了。」說到這裡,他頓了一頓,在將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後,他才用堅定的聲音說出了那最終的答案:「那就是開海禁!」

這一句話,猶如在寂靜的黑夜裡炸響了一個雷,所有人都為之色變。那些臣子們怎麼都不會想到唐楓會提出這麼一個對策,一時間所有人都愣住了,甚至沒有一人出言反對。

唐楓繼續說道:「只有通過海上的貿易,和海外的諸多國家做買賣,我們大明才能在自身已糧食短缺的情況下取得必須的錢糧,不知各位以為如何啊?」

「不可!此事萬萬不可!」唐楓的話音未落,便有人大聲反對了起來。卻是禮部的尚書鄭以偉,這是一個年已花甲的老頭子,此時卻象是個年輕人般漲紅了臉,大聲說道:「陛下,這海禁乃是我大明太祖以來就明令禁止的,萬不可因為現在的一點小難而廢了祖宗的成法,不然天下人會怎麼看,百年之後的青史又會怎麼說?」

「不錯,鄭大人所言甚是!」周延儒也隨之發言道:「這海禁乃是我大明的國策,萬不能因為眼下的一點小困難就輕言廢棄,臣等大可再想他法,也不能做出如此違背祖宗成法的事情來。安平侯此言實在是讓他難以接受。」

然後又是其他的一些官員也都紛紛表態,認為不能開了那已經禁了兩百年的海事,好象一旦開禁,整個大明就要亡國了一般。這讓坐在上面的崇禎眉頭不禁皺了起來,看來自己之前的擔心還不夠,情況比想像的要嚴重得多啊。

唐楓早料到了會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這些人的激烈反對並沒有讓他感到驚訝,他只是靜靜地聽著他們的話,直到他們都發表完了自己的看法後,才輕輕地道:「你們口口聲聲說太祖時,但兩百年過去了,太祖時的情況就與現在一樣嗎?」

「你……安平侯,你真是好大的膽子,居然在此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來!」鄭以偉聞言面色大變,指著唐楓的鼻子呵斥道。

「怎麼,鄭大人以為我這話錯了嗎?我可從來沒有對太祖不敬的意思,只是說出了一個事實而已。太祖時我大明百姓幾何,現在我大明又有多少百姓了?太祖時只是靠著種地,我大明的百姓就能自給自足,沒有官員之貪墨,可現在呢?想必也不用我說了吧,那一封封從各地送來的摺子已經可以說明一切了!

「至於你們說太祖時禁海,所以我等便不該再言海事,可你們還記得太祖時為何禁海嗎?那是因為有張士誠等餘孽在近海一帶為患,為了對付他們太祖才禁止沿海百姓出海的。可是太祖時可沒有完全禁了海事,我大明的海軍卻可是依舊能在海上縱橫的。可現在呢,我大明還有一支象樣的海軍嗎?

「另外,各位難道忘了成祖永樂年的事情了嗎?鄭和七下南洋,難道不是我大明朝的人創下的壯舉嗎?你們只知道死抱著一堆故令,全不知變通,難道就想為了自己能對得起所謂的歷史而要陷我大明百姓和社稷於危境嗎?」

這一番話說下來,直讓眾大臣一時都說不出話來。唐楓早在年初有了開海禁這個想法後就對大明的這段歷史有了研究,現在自然能說得頭頭是道,這卻不是他們這些基本對海禁一事一無所知的官員們能夠辯駁得了的。

過了好半晌後,才有人道:「安平侯此言也太過危言聳聽了,怎麼不開海禁我大明就要陷入危境了呢?」

「怎麼,現在我大明的情況還不夠危急嗎?百姓家無餘財,國庫也是一片空虛,又有外敵不斷侵擾,將士們又無心戀戰,如此情況還不夠讓各位警惕的嗎?」唐楓冷笑了一聲道:「可笑各位還只是墨守成規地想著什麼祖宗的成法,若是再如此下去,只怕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都……」說到這裡,唐楓驚覺自己有些失言了,忙轉變了話題:「而且若說遼東是我大明的疆域,那緊臨著我大明內陸的海洋嗎?難道那裡不是我們的疆域嗎?那裡有著豐富的魚產,難道那裡的一切就不能為我大明的百姓所用嗎?」

一頂頂的大帽子壓下來,使得這些大人們一時還真不好反駁了。不過他們的心裡卻並沒有因此而發生改變,數百年來養成的觀念又豈是三言兩語能夠打破的?

這個時候,溫體仁乾咳了一聲後開口了。他一直都在作壁上觀,因為從今天皇帝的表現上看,他已經察覺出了崇禎的心意,顯然能讓唐楓來與自己等一辯,說明皇帝對這海禁一事已經心動了。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現在大明內憂外患,最擔心的就要數皇帝了,眼前有這麼一個看似極有利的機會,他自然想要抓住了。

「安平侯,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你怎麼就能肯定一開了海禁,我大明就能度過眼下的危難呢?據我所知,在我大明以外的那些國家國力遠不如我大明,怎麼就能將糧食給我們呢?」

「因為這些國家一直都希望能與我大明有公平的貿易往來。雖然這百年來那些小國也與我大明有著不少的朝貢貿易,但是這明顯是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的。我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物,向來為他國所喜,只要朝廷一旦下了開海之令,這些小國自然會趨之若騖。至於格老擔心的那些小國很難滿足我大明的所需,其實也很好辦,我大明一旦開海,趕來貿易的小國將以百計,這許多的小國自然就能拿出更多的糧食了。」聽出了他有鬆動的意思,唐楓不敢怠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