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後記

魯迅先生是白話文以來最好的雜文家,他老人家看什麼都不順眼,總愛用小匕首刺人,所以留到今天的照片里,他都是很嚴肅的樣子,偶爾有一兩張開懷大笑的,卻也總是透出很蒼茫的憂鬱來。

全中國的雜文家,都拿魯迅先生作偶像。所以寫起文章都憂國憂民的很。

東方的知識分子似乎都有這種「憂鬱的情結」。有青年人曾經問蘇聯時代的一位偉大導演,名字我忘了,好像拍過很著名的電影,「我們怎樣才能成為偉大的導演?」那老頭說:你只欠一場牢獄之災。」

我不是一個雜文家,我也不想等待一場牢獄之災,但我生來只會寫文章謀生。所以,我平時寫一些「一本假正經」的財經方面的文章和書,偶爾手痒痒了,就編出一個叫「吳先生」的人物,然後讓他四處招搖、碰壁、惹事生非。這個人的故事編得多了,就成一個虛擬的小社會,他有了太太,有了女兒,有了鄰居、表妹和同事,他每天與時俱進,生命不息,搞怪不止,連滾帶爬的好多年下來,事迹居然也蔚為大觀了。於是,有了這本書。

這裡要說明一下,「吳先生」跟「吳曉波」沒有多大關係,他們之所以同一個姓,是純屬巧合。不過,他們說到底都是喜歡自作聰明的平凡人,這一點,全中國有很多人都是這樣的。

我本來不打算寫這個後記的,不過編輯先生說,「你總得在最後交代一點什麼吧,比如為什麼要寫吳先生這個系列?大家為什麼要花錢買這本書,而且還要花寶貴的時間把它讀完。」

那好吧。我來說說。為什麼要寫「吳先生」這個人物呢?答案是:因為我覺得寫著好玩。

這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玩的時代,什麼東西都像瓷花瓶一樣地被輕易打碎了,每個人都在追趕一些金色的東西,從來沒有一個社會有那麼一致、現實而物質化的共同追求。有時候我暗地裡在想,如果魯迅先生活在今天這個年代,他一定不會板著臉寫那些嚴肅不已的雜文了,而是會繼續地一路寫《阿Q正傳》,那多好玩。

那麼為什麼大家要花錢買這本書,而且要花時間把它讀完呢?答案是,因為讀起來真的很好玩。

有個美國心理學家做過研究,說是對一位年過26歲的成年人來說,歡笑是最好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鍛煉,而最最難得的便也是保持一份快樂的心態,他甚至還計算出來,對於成年人來說,一次開懷大笑的價值是「美元」。

那麼,我可以拍著胸脯向你保證,如果你讀完了「吳先生」的故事,居然沒有笑過一次,你可以直接告訴我,然後取回你的買書錢。當然,如果你笑了兩次或更多次,倒也不必寄錢給我,因為那是你投資所得的「剩餘價值」,全歸你了。

最後說一下,責任編輯張衍為了這本書化了不少的心思,謝謝他。

吳曉波

2005年於杭州

上一章目錄+書簽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