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五章 力挽狂瀾

在懷來城內的守將親眼見到了這一幕慘劇,但他也沒有辦法,只能派人快馬加鞭回去報信,一天之後(八月十六日),京城的人們知道了這個消息。

天塌了。

二十萬大軍毀於一旦,無數文官武將戰死,最為精銳的三大營全軍覆沒,京城已經不堪一擊。

後宮太后和皇后哭成一團,大臣們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得跳腳卻又沒有辦法,千頭萬緒從何處做起?

姜還是老的辣,此時吏部尚書王直站了出來,他明確地指出了問題的要害,也是當前必須先解決的首要矛盾:

皇帝是生是死?

是啊,亂成了一團,把皇帝給忘了,要知道,這確實是當前最為重要的問題。

兵沒有了可以再召,大臣死了可以再考,其實皇帝死了倒也沒有什麼,再立一個就是了。

問題在於你得先確定朱祁鎮先生是不是真的死了,萬一把他當成死人註銷了戶口和皇籍,另外立了皇帝,過兩天他自己屁顛屁顛地回來了,你還要腦袋不要?

社稷為重,君為輕,和國家比起來,你朱祁鎮不算啥,但問題在於你得給個准消息,死了開追悼會,活著咱們再想辦法。

太后和皇后當然希望他還活著,但大臣們就不一定了。

從後來的事情發展看,大臣們的意見應該是:皇帝死了比活著好。

朱祁鎮,你還是死了吧,反正這一次把你祖宗的面子都丟光了,你死後我們好重新立一個皇帝,簡單方便,別又搞出個建文帝來,折騰幾十年。

有的時候,皇帝的命也是不值錢的。

雖然很殘酷,但這是事實。

朱棣為了建文帝的消息足足等了二十一年,但朱祁鎮的大臣們是幸運的,他們只等了一天。

正當大臣們盤算著這個問題時,有人前來通報,一個叫梁貴的錦衣衛(千戶,隨同出征)有要事稟報,也正是這個梁貴,帶來了確定的答案。

皇帝陛下還活著。

朱祁鎮確實還活著。

在大軍崩潰的時候,他的侍衛不是戰死,就是早不見了蹤影,人人只顧得上自己逃跑,也先士兵的喊殺聲,被砍殺士兵的慘叫聲匯成一片,小小的土木堡一下子變成了人間地獄。

朱祁鎮雖然沒有識人之明,卻不是個窩囊廢。

他失去了二十萬大軍,失去了大臣和侍衛,也失去了隨身的所有財產,卻保留了一樣東西:

大明皇帝的尊嚴。

在這情況萬分危急的時刻,他沒有像其它人一樣四散奔逃,而是安靜地坐了下來,等待著決定自己命運時刻的來臨。

此刻陪伴著朱祁鎮的,是一個叫喜寧的太監。

不過,他可不是個好人。

一個瓦剌士兵發現了盤膝而坐的朱祁鎮,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脫下身上穿著的貴重衣物。

出乎這位士兵意料的是,這個坐著的人根本就不理他,看都不看他一眼。

這位瓦剌士兵萬萬想不到,已經一盤散沙,只顧逃命的明軍中居然還有這樣的一個沉著鎮定的人,自己手持利刃,張牙舞爪,這個人手無寸鐵,卻鎮定自若,他頓時有一種被侮辱的感覺。

於是他舉起了手中的刀,決定殺了這個人。

這一刀如果砍了下去,倒是省事了。

但就在此時,他的哥哥趕到了,這是一個見過世面的人,看到此人有如此氣度,便阻止了他,說道:「這個人舉止特別,不是一般人。」(此非凡人,舉動自別)

他隨即請朱祁鎮先生去見也先的弟弟——賽刊王。

賽刊王是瓦剌的高級人物,世面也算見得多了,但這位被俘的大明天子還是讓他吃了一驚。

朱祁鎮見到賽刊王后,也沒有和他說客套話,居然先給他出了一道三選一的選擇題。

「子額森(也先)乎?伯顏帖木爾(也先之弟)乎?賽刊王(猜對了)乎?」

賽刊王大驚失色,俘虜見得多了,但這樣的真沒有見過。派頭實在不是一般的大,膽量也確實過人,他也拿不定主意了,只好跑去找他的領導——也先。

也先得知此事後,大為震驚,他認為這個人很可能就是大明的皇帝,於是便讓兩個見過朱祁鎮的部下去看,並最後證實了他的猜想。

一場爭論就此展開。

七十多年前,蒙古貴族們被趕出中原,數十萬大軍被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打得落花流水,才流落到了茫茫草原大漠。也先雖然不是黃金家族的人,但他已擁立了黃金家族的脫脫不花為大汗,繼承了皇室正統,更重要的是,他也是蒙古人。

雖無家恨,卻有國讎。

也先首先發言,他掩飾不住自己的喜悅,對眾人說道:「我以前不斷向上天禱告,希望大元有朝一日能統一天下,現在果然應驗了,明軍被我打敗,天子也在我手!」

此時,一個名叫乃公的人說道:「上天把仇家賜給我們,殺掉他吧!」

我查了很多史料,也不知此人到底是個什麼身份,估計是個無名小卒,他說這句話可能無非是想湊個熱鬧,拍個馬屁而已,可是這個馬屁實在拍得不是地方。

要知道,高級貴族談話,哪有小人物說話的份,就如同電視劇里的黑社會談判,大哥還沒有開口,小弟就先跳出來,一般出現這種情況,小弟都不會有好下場,這次也不例外。

聽到這句話,另一個重量級人物——朱祁鎮選擇題中的第二選擇伯顏帖木爾開口了,他大怒,跳出來對也先說:「這人是什麼東西,哪裡有他說話的份!」

然後他用一個字打發了這位乃公:「滾(去)!」

處理完這位小弟後,伯顏帖木爾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說的話很長,大致意思是,打仗這麼亂,大明皇帝居然沒有死,這說明上天還沒有拋棄他,而且大明皇帝對我們一直都還不錯,如果也先大人主動把皇帝送回去,能得個好名聲,豈不是更好?

眾人紛紛點頭,也先同意他的看法,並把朱祁鎮交給伯顏帖木爾看管。

史料記載如此,但我認為,這其中有一大半是胡扯的。

伯顏帖木爾和某些蒙古貴族不願意殺朱祁鎮,自然是歷史的真實,但如此描述,就有點問題了,在這場爭論中,看不到真正的反對意見,滿篇仁義道德,很明顯夾雜著後代史官的人生理念和思想。

也先雖然文化不高,但權謀手段還是懂得一些的,他既然與大明開戰,就說明雙方之間沒有什麼情分可談,他又不是讀四書五經長大的,所謂的好名聲,他又怎麼會在乎呢?

在我看來,事實應該是這樣的:

也先:現在怎麼處理朱祁鎮呢?

伯顏帖木爾:殺掉他可能沒有什麼好處吧,不如留著他。

也先:留著他幹什麼?

伯顏帖木爾:真笨,皇帝在手裡,還怕沒有好處嗎,可以帶著他去要贖金,還可以帶著他去命令邊關守軍開城門,天下就是我們的了!

於是眾人紛紛點頭,也先同意他的看法,並把朱祁鎮交給伯顏帖木爾看管。

事實證明,這一推測並不是沒有依據的,在後來的數年中,也先玩的也就是這幾招。

從此,俘虜朱祁鎮就成為了人質,而也先也搖身一變,成為了綁匪集團的頭目。

根據綁匪集團內部安排,朱祁鎮由綁匪第二把手伯顏帖木爾看管,但估計這位二當家做夢也沒有想到,這個看似手無縛雞之力的朱祁鎮是個有著特殊才能的人。

朱祁鎮的才能,就是他的人緣。

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會出現一些人,讓我們一見如故,感覺溫暖,如沐春風,這種氣質往往是天生的,我們都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往。而朱祁鎮正是一個這樣的人。

年僅二十三歲的朱祁鎮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寬厚的人,他雖然身為皇帝,卻對身邊的下人很好,對大臣們也是禮遇有加,用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來形容並不過分。

正是他的這種特質,使得他創造了一個奇蹟。

在被敵人俘虜的窘境中,在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陰影下,在異國他鄉的茫茫大漠里,朱祁鎮始終保持著鎮定自若的態度,即使對自己的敵人也是有禮有節,時間一長,連看管他的蒙古士兵和軍官都心甘情願為他效力。

其中甚至還包括二當家伯顏帖木爾。

而朱祁鎮的這種能力作用還不限於此,甚至在他回國後被弟弟關押起來時,奉命看守他的大臣也被他感化,心甘情願任他驅使,為他出力。

在心理學中,有一種病症叫「斯得哥爾摩症候群」,這個名稱來源於一起搶劫案,案件中的被劫人質一反常態,居然主動掩護槍匪逃走,阻攔警察,讓很多人不解。

這個現象是可以用心理學來解釋的:人質在強大的壓力和威脅下,會傾向於服從控制自己的一方,這也正是為什麼人質會服從配合綁匪的原因。著名的戰爭影片《桂河橋》描述的就是這樣一群被日軍俘虜後,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