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帝王的財產

朱棣對待蒙古部落的這種指哪打哪,橫掃一切的軍事討伐有效地震懾了瓦剌和韃靼,自永樂十二年(1414)征伐瓦剌得勝歸來後,明帝國的邊界終於安靜了下來,瓦剌奄奄一息,韃靼心有餘悸,「不打不服,打服為止」這句俗語用在此處十分合適。永樂大帝朱棣就這樣用武力為自己的國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此時永樂大典已經修成,邊疆平安無事,周邊四夷爭相向明朝皇帝朝貢,大明帝國可謂風光無比。

在朱元璋和朱棣父子的辛苦經營下,明帝國的文治武功達到了最高峰,國家繁榮昌盛、百業興旺的景象又一次在中國大地上呈現,這固然是朱棣的成就,但究其根本還是朱元璋時代打下的良好基礎在起作用,因為朱元璋就如同一個盡職的管家婆,早已為自己的子孫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讓他們去照著執行。

事實上,朱棣時代奉行的仍然是他父親的那一套系統,但朱棣本人在此基礎上也有著自己的發明創造,下面我們將介紹朱棣統治時期出現的幾個新機構,這些機構對之後的明代歷史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而且這些也確實可以算得上是朱棣辛苦勞動的結果,是超越前人的發明創造,值得一提。

我們先從最重要的一個說起。

這是一個全新的機構,是由朱棣本人設立的,但這個新機構的設立者朱棣做夢也不會想到,幾十年之後,它會成長為一個可怕的龐然大物,龐大到足以威脅皇帝的地位和權力。

這個機構就是內閣。

永樂初年,被政事累得半死不活的朱棣終於無法忍受下去了,他總算領教了自己老爹朱元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精神,自己縱然全力以赴沒日沒夜的干工作,還是很難完成,在這種情況下,他任命解縉等七人為殿閣大學士,參與機務。

這七個人組成了明朝的第一任內閣,自此之後,朱棣但凡戰爭、用人、甚至立太子這樣的事情都要與這七個人討論方作決定,其職權責任不可謂不大。

但出人意料的是,內閣成員的官職卻只有五品,遠遠低於尚書、侍郎等中央官員,這也是朱棣精心設置的,他對內閣也存有一定戒心,為防止這七個人權勢過大,他特意降低了這些所謂閣員的品銜,他似乎認為這樣就能夠有效的控制內閣。

後來的事實證明,他錯了。

誰也料不到這個當初絲毫不起眼的小機構最終竟然會成為明帝國統治的中樞,當年官位僅五品的閣臣成為了百官的首領,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個機構的生命力竟然會比明朝這個朝代更長!

它已經由一個機構變成了一種制度,在此之後的五百餘年一直延續下去,成為中國封建政治制度中極為重要的部分。

在我們之後的敘述中,這個機構將經常出現在我們的文章中,無數忠臣、奸臣、亂臣都將在這個舞台上表現他們的一生。

內閣固然重要,但下一個機構的知名度卻要遠遠的大於它,這個朱棣出於特殊目的建立的部門幾百年來都籠罩著神秘色彩,它的名字也經常和罪惡、陰謀糾纏在一起。

這個部門的名字叫東廠。

我們前面曾提到過錦衣衛這個特務部門,雖然此部門一度被朱元璋廢除,但朱棣登基後不久便恢複了該部門的建制,原因很簡單,朱棣需要特務。

像朱棣這樣靠造反上台的人,雖然嘴上不說,心裡卻是很虛的,自己搞陰謀的人必然總是認為別人也在搞陰謀,為了更加有效的監視百官,他重新起用了錦衣衛。

但不久之後,朱棣就感覺到錦衣衛也不太好用,畢竟這些人都是良民出身,和百官交往也很密,而朱棣本著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的科學精神,認定這些人也不可靠。

這下就難辦了,特務還不可靠,誰可靠呢?

宦官最可靠,雖然這些傢伙沒文化,身體還有殘疾(特等),大部分還有點變態心理(可以理解),但畢竟曾經幫助我篡位,一直在我身邊,所以信任他們是沒錯的。

就這麼定了,設立一個由宦官主管的機構,向我一個人負責,負責刺探情報,有事直接向我彙報請示,辦公地點就設在東安門吧,這樣調動也方便點。

至於名字,既然總部在東安門,就叫東廠吧。

永樂十八年(1420),朱棣設置東廠,這個明代最大的特務機構就此登上歷史舞台,其權力之大、作惡之多、名聲之臭實在罕有匹敵。

由於其機構位於東安門,所以被命名為東廠,家住北京的朋友有興趣可以去原址看看,具體地址是今天的北京王府井大街北部,名字還叫東廠衚衕。

東廠設立之初便十分有氣派,主要反映在東廠的關防印上,別的部門官印只是簡單寫明部門名稱而已,東廠的關防印卻大不相同,具體說來是十四個大字:「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關防」,雖然語法不一定通暢,卻十分有派頭,而在我看來,這樣的印記還兼具一定防偽作用,畢竟街頭私刻公章的小販要刻這麼多字花費的力氣會更多,收費也更貴。

最初東廠只負責偵查、抓人,並沒有審判的權利,抓獲人犯要交給錦衣衛北鎮撫司審理,但到後來,為了方便搞冤假錯案,本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精神,東廠充分發揮積極性,也開辦了自己的監獄。

東廠設置有千戶、百戶、掌班、領班、司房等職務,但具體幹活的是役長和番役,他們職責很廣,什麼都管,什麼都看,朝廷會審案件,東廠要派人聽審;朝廷的各個衙門上班,東廠派出人員坐班,六部的各種文件,東廠要派人查看;這還不算,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這些人還負責市場調查,連今天菜市場白菜蘿蔔多少錢一斤,都要記錄在案。

這些無孔不入的人不但監視百官,連他們的同行錦衣衛也監視,可見其權力之大。

能統率這麼大的機構,擁有如此大的權力,東廠首領也就成為了人人稱羨的職業,但這個職業有一個先天性的限制條件:必須是宦官(有得必有失啊)。

東廠的首領稱為東廠掌印太監,是宦官中的第二號人物。

第一號人物自然是鼎鼎大名的司禮監掌印太監。

這些東廠的特務在刺探情報,魚肉百姓之餘,也有著自己敬仰的偶像和信條,在東廠的府衙大廳旁邊,設置了一座小廳,專門用於供奉這位偶像。

相信大家也絕對不會想到,這位擁有大量東廠崇拜者的偶像竟然是——岳飛。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東廠人員還在東廠大堂前建造了一座牌坊,寫上了自己的座右銘——百世流芳。

百世流芳相信他們是做不到了,遺臭萬年倒是很有可能,而可憐的岳飛如果知道還有這樣一群人把他當成偶像,只怕也是高興不起來的。

這裡也要特地說明,請大家不要相信新龍門客棧中的所謂絕頂太監高手之類的鬼話,現實中的東廠太監手邊也沒有什麼葵花寶典,抓人逞凶等大部分的具體事情都是由東廠太監手下的那些正常人乾的。

自從這個機構成立後,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霉,連錦衣衛也跟著鬱悶,因為他們原本就是特務,東廠的人卻成了監視特務的特務,錦衣衛的地位大受影響。

在東廠成立之前,錦衣衛也算是個有前途的職業,許多「有志青年」出於各種目的,紛紛投身於明朝的特務事業,但東廠機構出現後,其勢頭就蓋過了錦衣衛,搶了錦衣衛的風頭。

原因也很簡單,東廠是直接向皇帝負責的,而且其首領東廠掌印太監是皇帝身邊的人,與皇帝的關係不一般,也不是錦衣衛的首領錦衣衛指揮使能夠相比的。

所以在之後的明代歷史發展中,原本是平級的錦衣衛和東廠逐漸變成了上下級關係,有些錦衣衛指揮使見了東廠掌印太監甚至要下跪叩頭。

不過事情總有例外,在明代的特務歷史中,有一位錦衣衛指揮使依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第一次壓倒了東廠,這位指揮使十分厲害,在他任指揮使的時期內,錦衣衛的威名和權力要遠遠大於東廠,可見事在人為。

這位堪稱明代最強錦衣衛的人是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在他的那個時代有著強大勢力和深遠的政治影響,我們將在以後的文章中詳細介紹他的一生。

最後一個介紹的是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聽到的一個稱謂——巡撫。

大家對這個名字應該並不陌生,這個名稱最初出現在永樂年間,也算是朱棣的發明創造吧,實際上,那個時候的巡撫和之後的巡撫並不是一回事。

我們之前曾經介紹過,朱元璋時期廢除了中書省,設置布政使司,最高長官為布政使,主管全省事務,地位相當於我們今天的省長。本來布政使管事也算正常,但朱元璋有一個嗜好——分權,他絕不放心把一省的所有大權都交給一個人,於是他還另外設置了兩個部門,分管司法和軍事。

這兩個部門分別是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最高長官為按察使和都指揮使。

老朱搞這麼一手,無非是為了便於控制各省事務,防止地方坐大,本意不壞,但後來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