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給孩子一個自由成長的空間

我們從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那一瞬間,他內在就有一樣東西,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如何發展,指導兒童去抓什麼,摸什麼……蒙特梭利把它稱為「精神胚胎」。

這好象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兒童好象很弱小,但他只在卻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新的內容,只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有了五年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的經驗,這一觀念給我們帶來了一種強烈的感覺,這觀念是正確的,當然五年不足以說明什麼,但是當我們通知對歷史的了解,明白它與人類發展的經驗物科學探索的結果一致時,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一觀念。我們要知道這「精神胚胎」如果經由兒童的體驗而變成兒童的生活,蒙特梭利稱為實體化。接受這個觀念就好象要發生一場內在的革命。我們一直相信兒童依靠我們成人來建構,這個教育觀念也意味著我們無處發揮我們因自卑、受壓抑而產生的自大。人類的幼兒發展期是非常漫長的,大概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的幼兒期能有人類的這麼長。如果說的短一點,可能是零到六歲,說的時間長一點,大概是要到12歲。12歲也不能離開母親,在法律上認為孩子真正地成人是18歲,也就說,要經過18年。就是因為在這個期間,兒童處在一個很弱小的狀態中,必須有成人來幫助他成長,幫助兒童成長不是說由成人來塑造兒童的精神。不!如果那樣,人類的整個水準都會下降。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不管你是否承認。

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兒童有一個精神胚胎存在,你遵循這個發展規律,他就發展得更加完善。

蒙特梭利幼兒院最小的孩子是一歲半,我們用一歲半至六歲任何一種年齡的孩子做過試驗,你把超越他年齡智力內容的教具給孩子,如果教師不強制不給兒童壓力,兒童只會按照他的內心需求走。比方說,他喜歡玩水和玩沙子,只要把他帶出去,多麼具有「吸引力」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活動他都不參與,他只玩沙子,臉上懵懵懂懂,對他怎麼說臉上都是一種表情,他知道他要幹什麼,該幹什麼,如果你阻止他,他會同成人作鬥爭。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突然有那麼一天,他變了,對他面前的那些東西不感興趣了,好象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一個新的認識,很多話他聽懂了。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這麼一個過程。在他兩歲多的時候,他爸爸買了兩個玉米,對他說:「你一個,你媽媽一個。」他走過來以後說:「這兩個玉米,爸爸說都給我吃。」然後我就問他爸爸,他爸爸說:「不是的,是給你一個,給孩子一個。」我對孩子說:「爸爸說給你一個,給我一個,並不是說都給你吃。」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個謊。他聽完之後,臉上絲毫沒有任何做錯事的表情。他站在那裡思考了有一分鐘,一動不動,等他思考完了以後,臉上毫無表情地走了。「怎麼會這樣?」這麼奇怪。但是,有一天,他對他做錯事,突然有了感覺,臉上特別地尷尬和難為情,不讓人說。這個過程的發展根本不是大人的說教能做到的,他就是按照他自身的規律來發展的。成人只不過給他提供了一個條件,也就是說,如果我們成人沒有按照兒童的這個精神狀態讓他發展,而是強加於他,逼迫他必須做到什麼的時候,這個孩子的發展就可能進入誤區。真正的道德感就無法建立了。兒童的發展在每一個時期都按照自身的規律在進行。

人類早期發展規律跟有些動物是相同的,比方說蝴蝶,母蝶將卵產在樹杈中間,它剛生下來,必須要吃特別嫩的葉子,它怎麼去吃嫩的葉子呢?它對光的感覺特別敏感,一生下來就會向著光線最亮的地方爬過去,那個梢頭必定是最嫩的葉子。但是當它開始強壯起來的時候,他這個敏感期就喪失了,它能夠吃粗糙的葉子的時候,他對光的感覺就完全消失了。這個感覺過程實際也是遵循它的成長過程,沒有人的控制。

動物的成長在很大程度上是這樣的,而人類的成長同動物不同的是人類有了精神。問題就出在這兒。因為人類一直都不會為某一個孩子不會長大而擔憂。但卻認為精神的種子從不曾在兒童內在存在過,它需要成人來種植和給予。也就是說,我們從不認為兒童的精神也有一個自然、有序的成長過程,它僅僅需要我們給予一個適合內在精神發展的環境。在兒童的精神上,我們一直在充當一個角色——「造物主」。但我們卻說,從來沒有什麼「上帝」,那是因為我們的自大而無右懷疑地代替了他。讓我們來看看兒童是如何依靠他自己,並同環境建立起和諧的關係而發展自我精神的,並「幫助孩子的身心自然發展」的。比如語言。兒童是如何學會語言的呢?任何一個國度和民族的兒童,他都能夠在這充滿聲音的世界中聽到和學會人類的語言,並學會語言中的各個細節,他會固定語言的精細而牢固地建立起自己心理個性的一部分。這種發展,絕沒有人去專門給他上課、教授,我們不難看出,六歲前的兒童更喜歡看你做什麼而不是聽你說什麼。兒童的語言能力是依靠他自己作用於環境的結果。所以心理學家才肯定,兒童三歲前所掌握的能力,成人需要六十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我們為什麼不思考一下,這是為什麼呢?實際人類已經發現了這個秘密——兒童是通過自我來建構自己的。

我可以舉一個相反的例子,一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生了一個兒子,他準備把兒子培養成一個天才。在兒子三四歲的時候,這個孩子會幾國的語言,6歲的時候考入中學,12歲上了哈佛大學,16歲攻讀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心理學家每一分鐘都讓他孩子不斷地「吸收、吸收」。18歲時,孩子成為英國倫敦一家商店的售貨員,他什麼都不幹,他拒絕任何有「知識性的活動」,他做一名售貨員,特別高興。他「滿腹經綸」沒有用處。事實上「」知識使他非常苦難。我想,如果我們只有一個大腦而沒有感官,我們讓它為這個世界服務,使它成為工具,而沒有其他東西會好一點。但我們還有感覺、心理、精神和心靈。我閃必須尋找到我們自己,才不會痛苦。人的發展、人的精神必須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著。

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他並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上的。如果我們按照這個精神胚胎讓他自然地發展,這個人就會變成一個人才。兒童的這種自然的發展規律一旦遭破壞,他的整個發展都不會正常,包括智力。蒙特梭利曾經說過,我們要做孩子精神上的僕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今天,當我們把智力、兒童的自我,知識各分一堆時,一切都被破壞了。我們找不到也感知不到兒童內在的秘密了。當我們急切地想讓孩子發展智力時,一切都變了。迫不及待地想讓兒童獲得知識的想法桎梏了我們,並使我們產生了偏見,還有一大堆被稱為知識的垃圾,破壞了一個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發展。我們知道兒童的這種精神胚胎並相信他,人害成長的秘密才會在一個漫長的過程中展現給我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