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第二十三章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當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備了發展的內在條件時,就有了追求獨立的衝動。而家長通常是怎樣做的呢?比如說一個孩子,一個一歲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飯。舀上舀不上他都要自己舀,結果弄得滿桌狼藉,這個時候他在學習獨立,學習吃飯這個獨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數父母在這個時候最喜歡做的是喂很簡單,餵了以後衣服和桌子上都不會弄髒,這個行為就剝奪了兒童獨立的權利。

我想起那次在北京坐公共汽車碰到的小女孩。小女孩兩歲多,要紅薯,她媽媽買了一個烤紅薯。上了車,媽媽坐在那兒剝紅薯皮,小女孩著急地嚷嚷著:「我來剝,我來剝……」她媽媽說:「你剝不衛生,吃了會生病的。」小女孩急迫地說:「我要剝嘛我就要剝嘛」她媽媽嚴厲地說:「不行」女孩滿臉的乞求、痛苦、尷尬,最後紅薯剝完了,她媽媽說:「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講衛生。」女孩說:「我不吃。」她媽媽說:「什麼?花了錢,費了這麼大的事,不吃啦?這不是折騰人嗎?……」

那小女孩要的是剝紅薯皮的動作、剝紅薯皮的過程、剝紅薯皮的經驗和感覺。這是她的內心需要,是她的心智發展的需要。到底這經驗有什麼作用?沒人能知道。那可能正是成就一個偉大科學家、政治家或其他什麼人物的重要一環。這不是成人所能洞悉的。

但是成人應該有愛啊什麼是愛,是一種巨大的寬容和理解,有了愛,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給孩子發展的基本權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讓孩子經自由走向獨立。

很多孩子穿鞋的機會被父母剝奪了。因為兒童穿鞋、系鞋帶這個過程特別慢,你要坐在那兒等待。我們早晨上班很著急,所以我們要給孩子穿鞋子、系扣子,這樣省時間。時間久了,孩子穿鞋的能力就喪失了。在我們幼兒園就有這種情況,很多小孩子已經穿上鞋在外面奔跑著了,可還有小孩子在哭,為什麼?他著急等著老師給他穿鞋呢

這種剝奪比較容易理解。實際上還有另外一種剝奪,那就是剝奪兒童在思想上的獨立。這種剝奪將使孩子的思想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必然是被奴役的狀態,不可能說,他處在自由跟奴役之間,沒有這種可能。

兒童的成長,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思維上,都是一個趨向於獨立的過程,他會沿著這條路不停地走。他為著自己的獨立會冒很多險,會進行各種探索。到三十歲的時候,就能獲得完全的獨立,就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獻給別人,奉獻給社會。在這個過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麼對這個人來說他就沒有了自由,也就沒有了獨立。沒有獨立,也就沒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學習能力、發展能力。

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的獨立程度來使用自由,而這一切又基於一個條件,這個條件是什麼呢?就是當他是孩子的時候,父母給予的愛和自由是一環連著一環的。蒙特梭利說:「我們必須把我們的後代造就成為強有力的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獨立和自由的人。」這個自由不是指條件,而是一種品質。有了這樣的品質,我才能作為一個人而存在,才不會在思想和意志上喪失做人的權利,才不會受奴役。

奴役在多數情況下是一種習性。比如說畫畫。我們有些孩子就在那種不會教美術也不大懂教育的老師的教育下,

「教」出了很多問題。他們總是給孩子教,教孩子畫一些花呀,草呀。他「強制」孩子這樣畫的時候,就含有「奴役」的意味。

我們都看過《小王子》。在那本書里,小王子到了一個星球上,那裡有個人正好是虛榮狂,那個人對他說:「噢,崇拜我一次吧,求你崇拜我這一次吧,就一次。」小王子覺得,這個成人怎麼這樣呀,就飛到另一個星球上。而那一個星球上是一個暴君。小王子一去,他就讓小王子干這個,干那個小王子覺得這個人怎麼這樣,也飛走了。又到一個星球上,那個星球上是一個很貪婪的人,他不斷計算哪個星球是他的,記下來……他已經忙得沒有機會抬起頭來跟小王子說話。這本書寫了很多種成人的狀態,非常真實。

這些成人可能就在孩子們身邊,正在為「教」孩子而儘力。我們想教給孩子,我們用我們的主見,「強行」讓孩子這樣那樣。我們鼓勵孩子,用各種方法暗示孩子、懲罰孩子,這就是在奴役孩子。就算不講負面的結果,就算只講正面的,情況又能怎麼樣呢?兒童處於直接經驗時期,所有的經驗應該來自於孩子自己。如果兒童在他自己生活的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經驗,那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主人,但現實是,我們成人認為這個經驗好,就強迫孩子接受。大多數的孩子經過這種強制之後,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給他設的框框,這就是所謂的「畫地為牢」。

很多「奴役」我們做得難以覺察。這一部分恰恰又表現在我們最看重的「教」的行為中。我舉一個例子。前不久我們幼兒園的老師教孩子畫畫,教畫畫的過程中她發現孩子不把魚畫在河裡,而是畫在天上。她覺得這不行,不能這麼畫畫,就告訴孩子們:「我們畫畫呢,先要畫一條地平線。」星期一我們開會,我兒子那時正好畫畫的敏感期到了,兒童的敏感期一旦到了,他就會一天到晚做那件事。他要畫畫,我說:「媽媽給你一些紙一支筆,你就畫吧」他在一個小時里畫了十幾幅畫,每一次畫完都給我看,我發現每一幅畫都有一條線,每一條線下面都畫那麼幾下,我問:「這是什麼?」他說:「石油。」「為什麼這是石油?」「因為這是地平線。」我知道他不可能明白地平線這個概念,這個概念他還沒有形成。但他畫的十幾幅畫全都有地平線。他認為地平線就是地面以下,下面就是石油。我問:「你為什麼這樣畫?」他說:「就是這樣的,先要畫一條地平線。」我覺得奇怪,就問老師:「這孩子奇怪,先要畫一條地平線。」老師說:「是我教的,我覺得小朋友應該……」我說:「教壞了,你的地平線束縛了我兒子畫畫的創造力。」

那幾個月的時間裡,兒子畫畫總先畫一條地平線,這可怎麼辦呢?我想不行,我得把它給弄掉,想辦法把這個潛意識給它去掉。有一天我帶著兒子到寧夏大學,校門口都是草坪。我說:「孩子,現在咱們站到這兒看看,看有沒有地平線?」我兒子仔細看,說:「沒有,都是草地跟樓房。」我說:「對了,那你下次畫畫該怎麼畫?」他說:「噢,媽媽,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讓我畫兩條地平線?」我想:糟了,這又說糟了。那天以後,我就不敢再說了。幾天後的一個早晨,我和兒子在樓頂上看日出,我說:「看見在天邊有一條天和地交接的線嗎?」他說:「看見了」我激動地說:「地平線」

天知道我們都在教些什麼?我們的老師都是精心挑選的,都是比較出色的。在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童年期,我們可能浪費了兒童多少生命?由此我對老師說,你不要教給孩子什麼,先讓他自己畫,先把他的創造力和思維發展出來,等到六歲以後,他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你再教他技能。

有時候我們的「教」,既「奴役」了孩子,使他失去了創造力,又往往不知把孩子「教」到哪裡去了。我們不知道我們說的一大堆語詞裡面那麼多概念,哪些概念兒童掌握了,哪些兒童沒有掌握。就算我們「句句是真理」,我們也教不成孩子。

我們講了些什麼,大多數狀態下孩子不知道。因為,有很多時候,孩子並不明了我們想說什麼。比如說關於「死亡」。

第十二章 應該怎麼理解孩子?

給孩子做肝功能化驗,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這對一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孩子來說太恐怖了!我們應該讓孩子在旁邊觀察,逐漸理解並適應環境,這需要耐心和時間。成人喜歡一個像木偶般聽話、任人擺布的孩子,這對成人來說非常省心。

第十三章 自由與紀律

有了自由,孩子們就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因為有興趣,他就會反覆做,就變得專註;在長久的專註中,他逐漸感知並把握了事物的規律;把握了事物的規律,他就願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麼樣的紀律能超過這種紀律呢?

第十四章 陳舊落後的教育經驗

外公給外孫買了一輛漂亮的小汽車。外孫想拆掉小汽車,探索車為什麼會走,但家人覺得拆了可惜,就把車藏到大衣柜上。幾年後孩子長大了,家人拿出了車,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剝奪的不是車,而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機會。

第十五章 掌握知識與發展心智

時間,對於生命頭六年的兒童來說如黃金般貴重。很多孩子在這段時間內背會了幾十首甚至幾百首詩詞。家長以為這是在開發智力。詩詞表達的情境屬於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這一點的人誰會逼孩子去背什麼詩呢?

第十六章 愛和自由的應用

一位朋友對我兒子說:「你從宇宙飛船出來就會掉到宇宙里去!」我兒子想了想說:「我們現在就在宇宙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