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局 隨波逐流,笑看風雲 第946章 曠北之戰,天下太平(終)

翌日,沐臨風借鑒大玉兒之時,大玉兒的身上已經少了幾分戾氣,多了幾分無奈,這也是形勢所逼,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沐臨風其實可以說是最了解大玉兒的人,此刻大玉兒是什麼樣的心情,沐臨風也十分清楚,其實沐臨風並不恨大玉兒,畢竟大玉兒的身份不同,更何況她還有自己的孩子,而且她的兒子是滿清皇帝,所以很多事情不是大玉兒能左右的。

沐臨風如此冷淡大玉兒除了是對她上次利用自己的懲罰之外,還是要做給滿洲其他的人,相信大玉兒幾次下江南,北方的流言蜚語也定然不少,沐臨風如此疏遠大玉兒,反而是暗中在幫大玉兒,如今大玉兒帶著福林站在沐臨風面前之時,沐臨風故意退去左右,大玉兒這些日子來的委屈,一下子涌了出來,無奈身邊還有自己的兒子,不然只怕大玉兒早就奔到沐臨風的懷中尋求安慰了,這麼久以來,多爾袞一直忙於戰事,自己臉一個談心的人都找不到,有什麼都只能往心裡放,不管她的身份是何,她並經也還是一個女人,對於大玉兒來說,她真正快樂的時光,也許只是與沐臨風在江南的相會,但是作為滿洲的太后,她只能選擇放棄。

沐臨風與大玉兒對視著良久,終於還是走到大玉兒身邊,將大玉兒攬進懷中,大玉兒積壓了這麼久的委屈一下子迸發了出來,在沐臨風的懷中盡情的哭泣,這時完全也不在乎自己幾歲大的兒子正站在那邊詫異地看著自己與沐臨風。

遼東的戰事在三日後打響,張獻忠過了山海關,吳三桂渡過鴨綠江,兩軍集合之後,迅速的向遼東擴張,遼東的滿洲人早就聽到了河北地區的戰事結果,也知道漢家軍「留辨去頭,留頭去辮!」的政策,開始的確是奮死抵抗,但是吳三桂與張獻忠是什麼人?張獻忠在四川之時屠殺了多少人?那是還是對漢人自己呢,如今對付滿洲更是肆無忌憚,而吳三桂在東瀛之時,將整個東瀛幾乎毀之一旦,東瀛本地人口急劇下降,也全都是吳三桂的「功勞」,沐臨風之所以用這兩個人,無非也就是想以殺止殺,以暴治暴罷了,不想著兩人各懷鬼胎,卻遲遲不能出兵,如今天下戰事只剩那遼東一塊了,他倆如何能再不賣力,有這兩個「猛將」,雖然多爾袞驍勇善戰,沐臨風也不忌憚。

比之遼東的戰事,沐臨風現在首要的任務是整頓內務,先是遷都,北京自明成祖朱棣開始就一直是首都,南京一直是作為陪都存在的,之前是因為北京被滿洲佔領了,如今北京已經收復,那麼北京作為首都也是理所當然的,必須提上議程了。

但是遷都事大,也不是沐臨風一句話所能解決的,還有好多相關事宜,必須與南京的那些官員們商議,沐臨風即可調任天津水軍都統為臨時北京禁衛軍統領,在自己離京期間負責京城的安穩,隨即又急調洪承疇來北京,坐鎮北京,總理遼東戰事後,自己才放心的回了南京。

這一次回南京,沐臨風帶上了大玉兒與福林,福林至今沒有說一句話,沐臨風清楚福林的性子,本來也就是內向無語的,既然大玉兒決定了放棄以前,以後一心一意的跟著沐臨風,那麼福林也就等於將會是沐臨風的兒子了,大玉兒幾次三番地讓福林叫沐臨風為爹,福林都沒有叫出口,直到離京前一天,這才勉強叫了一聲「阿瑪」,沐臨風點了點頭,雖然不敢保證自己能視福林為己出,但是至少也不會虧待他,以沐臨風對福林的性格了解,這一個滿清唯一一個不願意做皇帝的皇帝,所以即便留著他,只怕日後也不會有什麼威脅。

德川家惠與田川美子對福林要比沐臨風對他還好,畢竟作為女人,她們更清楚孩子想要什麼,心裡在想什麼,大玉兒見德川家惠與田川美子如此對自己的孩子,心中自然滿是感激,在回南京的路上,自然與兩人話語就多了,一些,不想卻與德川家惠、田川美子成為了知己。

沐臨風還沒有回南京,王之楨與史可法率著一眾大臣早早就迎在了南京城外三十里處,當沐臨風的鑾駕到達之時,眾臣高呼萬歲,一路簇擁著沐臨風進了南京城,南京的臣民大多不熟兵法,自然不了解東北戰事的內幕,在他們心裡都是以為,張獻忠與吳三桂無能,當今天子一去,東北的戰事就立刻扭轉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已經收復了河北一帶,遼東的捷報也頻頻傳來,南京的百姓更是對沐臨風視作天人,而南京的大臣當中,只怕也只有史可法一人知道其中曲折,不過他也沒有說給第二個人聽,那寫大臣自然也將沐臨風視作真命天子。

南京城裡的百姓幾乎傾巢而出,雖說遼東的戰事還沒有真正的結束,但是大勢已經不可逆轉,勝利就在眼前,所有百姓歡天霧地的出來迎沐臨風,百姓雖然不懂得什麼歌功頌德的詞語,但是她們心裡也清楚,中原這塊土地上,已經近一個世紀沒有安穩日子可過了,就不說滿洲人的騷擾,內地的起義戰爭,光是那些明朝貪贓枉法的官員,就剝削了這些百姓整整一個世紀,向沐臨風創造的這樣的盛世,不敢說絕後,但絕對是空前的,試問古往今來,哪一朝的盛世,可以在連連戰火中建立的?況且那還剛剛是盛世的開頭,百姓雖然不懂得表達心裡的想法,但是她們萬分地清楚,自己的好日子才剛剛開始。

沐臨風坐著龍攆,從北門進南京城開始,就接受著路道兩旁的百姓膜拜,沐臨風一邊保持著笑容,一邊向路道兩旁的百姓揮手致意,一直到了午門,這才下了龍攆,進了午門,王之楨立刻走到沐臨風的身邊,想沐臨風彙報近日來南京發生的一些事情,在楊宛與三木森的幫助下,已經找到了德川家隆以及暗青會的藏身所,在孔武與陳大寒兩員大將的通力合作之下,徹底剷除了暗青會,同時還抓獲了馮仁嶴,以及查抄了暗青會的家資,陳近南也順利的救回了。

沐臨風聽到這裡,欣慰的點了點頭,這才微微一笑,這麼多日子來,這總算也是一件喜事,說明孔武沒有看錯人,三木森對孔武看來也是動了真情的了,想到孔武也找到了自己的真愛,沐臨風如何能不為他開心高興。

王之楨還稟告道,鍾斌已經回南京赴任,史可法仍是安排了南京皇宮錦衣衛統領一職給鍾斌,而孔武也在前日已經卸任,與三木森不知所蹤。

沐臨風聽到這裡,停住了腳步,看向王之楨良久,心中卻在想,孔武與三木森歸隱了?這原本是自己想追求的生活啊,不過細想一下,孔武自從跟了自己後,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出自自願的,不過是為了自己與他的結義之情,一直在勉強為之罷了,如今他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離去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不過孔武竟然沒有等自己回南京,就離開了,莫非是怕自己鳥盡弓藏?沐臨風想到這裡,苦苦一笑,隨即又想到,也許孔武是擔心自己因為不舍,會百般留他,所以才不辭而別吧?事後想想,也許孔武等著自己回南京再來辭行的話,自己也許當真不舍他離去。

想到這裡,沐臨風也就釋懷了,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孔武也不例外,孔武如今找到了自己的真愛,追求自己的生活去了,那麼自己呢,自己在追求什麼?

沐臨風進了奉天殿,接受百官朝拜後,立刻提出了遷都的議題,因為北京本來就是天下中心,中原首都,所以也不會有什麼人反對,只是商議一些遷都的細節,當然了,這些細節問題完全可以交給史可法與王之楨他們去搞。剩下來的時間就是商議一些新部門的成立,除了之前的廉政署、農業部等等,沐臨風又按照二十一世紀的政府部門,添設了十幾個,突然沐臨風的心中想到了一個職業,就是後世的城管,想到這裡,沐臨風不禁苦笑搖了搖頭,暗道,還是別折磨這個時代的百姓了。

在朝議中,沐臨風站到王之楨與史可法後面站著一個熟悉的人影,正是自己之前請出山,後來因為吳行南京叛亂一事,又隱居揚州的復社首領張采先生,沐臨風本以為張采願意再度出山,不想張采卻是來想沐臨風辭行的,張采對沐臨風道:「張某昔日一個好友徐弘祖不久前仙逝,留下一些瑣碎的日誌無人整理……而另外一個好友金采,給一個前人的小說做了一些點評,也在徵求老夫的意見……老夫年紀已大,對於朝政之事已經是力不從心,剩下來的時間想就在書叢中度過了,求陛下恩准!」

沐臨風聽張采如此一說,心中頓時一動,徐弘祖不就是那個中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探險家徐霞客么?已經仙逝了?哦,對了,歷史上的記載徐霞客是1641年就去世了,如今已經快1643年了,之前竟然沒有想起這個人,自己還真是無緣相見啊!那個金采也就是日後的金聖嘆,他如今點評的書籍也許就是日後被毛爺爺評定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吧?想到這裡,沐臨風微微點了點頭,對張采道:「既然如此,朕也就不強求張先生了,希望張先生儘快編輯出徐先生的手記……對了,如果有什麼資金方面的問題,儘快與王之楨王大人聯繫,他會鼎力支持你!」張采聞言自然是千恩百謝的退下。

由於張採的一演,沐臨風立刻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自古文人清貧,這個時代的作家,詩人,都是清苦過日子的,沐臨風立刻對王之楨道:「王大人,你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