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娛樂串串燒

我烤!大熱天談燒烤,如果不是變態,就是實在好這一口,饞癆到不能自已。

與其說「好這一口」,不如說好的乃是食物的這一種烹飪方式;與其說好這種方式,不如說愛熱鬧,貪玩。在公園或野外,一堆燒烤的人遠遠望去會讓人誤以為那是一群正在玩「丟手絹」或同類集體遊戲的小朋友。所以我相信,剛剛考過高考的高中畢業生里應不乏呼朋喚友 聚眾燒烤者。不過赤日炎炎之下,被燒烤的是豬排還是人肉,就蠻難講的了。

雖然各地的原始人都在他們戰鬥和生活過的遺迹里留下過無可置疑的燒烤證據,但是今天通行的「燒烤」住要是西式或美式的,即所謂的BBQ,barbecue之簡稱。常見的燒烤材料,有雞腿、雞翅、牛排、羊排、熱狗腸以及玉米、明蝦等等。雖然這些東西通常都預 先經過腌漬,但是在燒烤的時候,還是得塗抹以烤肉醬、辣椒粉、胡椒鹽、檸檬汁、蜂蜜等各色調味,所以燒烤食品夠香也夠燙,卻談不上什麼好吃。如果非要選出「燒烤選美大賽」的花魁不可,我個人的意見是,儘管缺乏肉感,但是燒烤的瓜菜要比肉類好吃得多。新鮮的 節瓜或絲瓜切成段,加上幾粒蝦米,用錫紙包著去烤,味道口感皆屬上乘,尤其是留在錫紙里的那一點點湯汁,絕對不可放過。節瓜之外,金菇、燈籠椒、大冬菇和小白菜都很不錯。不必依賴過於厚重的醬汁和調味,幾粒蝦米、最多是一抹牛油,就能恰到好處地把鮮味全部 調出。

當然不好吃絕不意味著不好玩。燒烤這件事無論是在公園、郊野或自家後院里進行,在某種意義上,都能使燒烤者參與到一場具有迪斯尼風格的「返租遊戲」當中:一群人圍著一堆火,一手揮舞著細長而尖利的鐵叉,一手緊握著剛剛燒熟的雞腿大嚼,我們是誰?你以為我們 是誰?我們是一群昨天才脫離茹毛飲血、正在慶賀火食時代的到來的直立行走者。如果你是在缺乏想像力,最起碼也能體驗到一點綠林好漢的意思。選擇月黑度及風高度同時達到8.x或以上的夜晚,娛樂效果更佳,正所謂「娛樂串串燒」嘛。

現在流行的燒烤無疑是一種典型的美式烹飪或生活方式,不過若把這樁吃喝的小事上升到民族主義的高度,我們其實也可以無比驕傲並且不屑地對老美一撇嘴:「什麼爛玩藝,還不是我們玩剩下的!」即使不算原始社會,中國人至少應該在唐朝就開始大規模的燒烤了。這絕 不是瞎說,因為唐代是中原和外族文化交流的全盛時期,燒烤就是隨著西域文化和蒙古文化開始進入中國的。而在唐以降先後入主中原的幾大非漢部族,幾乎無不既是騎射高手,又是燒烤專家。尤其是從清代開始,燒烤和「燕菜」(即中式燕窩席)便攜手進入了官方飲食的 「滿漢體制」。

燒烤是「滿漢全席」上的一道「滿方」大菜,至於高潮,則由火鍋推出。今天粵式酒席上的「烤乳豬」,其實就是從「滿漢全席」里的「滿式燒烤」演變而來。

故「隨園食單」說,「今官場之菜,有滿漢之稱」,而「滿菜多烤煮」。後來魯迅先生也曾借題發揮道:「因此我們在目前,還可以親見各式各樣的筵宴,有燒烤,有翅席,有便飯,有西餐。但茅檐下也有淡飯,路傍也有殘羹,野上也有餓莩;有吃燒烤的身價不資的闊人, 也有餓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所謂中國者,其實不過是安排這人肉的筵宴的廚房。」

其實要論正宗,我一直懷疑,紂王首創的「炮烙之法」到底能不能算是美式BBQ的始祖。據《烈女傳卷七孽嬖傳》:「紂乃為炮烙之法,膏銅柱,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輒墮炭中,妲己乃笑。」從基本材料和基本形態上看,其餘今天的美式燒烤已有七分相似。至於具 體的「燒烤界面」,歷史上倒是存有一些爭議,《烈女傳》說是銅柱,《史記》認為是「銅格」,《荀子》則乾脆成其為「炮格」。如果後說成立的話,那麼它就更接近於現在燒烤所用的那種金屬網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