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十四章 女性地位問題

對於我們的社會中兩性究竟是否平等的問題,被訪問的女性也持有很不相同的看法,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大類,一類人認為在她的生活環境中男女是平等的,自己並沒有因為是個女人受到歧視;另一類人則感覺到了男女的不平等,這種不平等既有外在的事實上的不平等,也有內在的感覺上的不平等。

男女是平等的

一位女醫生說:"我聽到很多女人說,來生不願再做女人。可我覺得作為一個女人,我沒有受到什麼歧視。我們醫院,女職工佔五分之四,醫學院也是女生多。因為我們是女性為主的單位,各科科長女的佔一半以上。當然,男幹部比起他們在單位的人數比例還是要大一些。"

"我認為我們的社會在男女平等方面做得很好。作為女人沒感到受到什麼壓抑,也沒有自卑心理。我們家從小寵女孩,我外公就是喜歡女孩,父母又是喜歡女孩。我接觸的夫妻都是女的比男的強,心理上都跟我差不多。當然,要是有人想照顧我,我也很樂意。"

"我從小所受的教育就是,男孩能幹的事,我們都能幹,甚至連體力勞動也不甘落後,一點也沒有表現自己女性特徵的意識。

下鄉勞動時,男的挑多少稻穀,我也要挑多少,還覺得特別自豪。"

一位在單位擔任基層幹部的女性說:"我們單位是女的多,最近才調來一個30多歲的女的當一把手。在單位倒不一定看是男是女,主要看會不會搞關係。有很多人都是靠拍馬屁上來的,靠送禮。我這個人太直了,所以總是到不提實在說不過去的時候才提拔我。"

"文革期間,我中學畢業後分到建築工程隊,正趕上宣傳男的能幹的女的都能幹。隊里搞三八女子泥土班,我們就成了第一批女泥工,爬腳手架等等什麼都干,沒有禁忌。男孩乾的活我都干,沒有女孩意識。和男孩唯一的區別是不罵髒話。"

有的女性並沒感到受壓抑,但她們不是把這種處境歸因於男女平等,而是歸因於自己沒有去和男人競爭:"我沒感到因為是女人受到什麼壓抑,可能跟我自己不求當大官飛黃騰達有關,我沒有干大事業的慾望。"

女性在家裡的地位同她們在社會中的地位關係緊密。一位女性這樣談到這二者的關係:"我丈夫勸我要在單位爭取仕途,或者爭犬錢途。於是我就開始追求在單位被提拔,管錢,爭取多拿獎金。我結婚後一直工資比他高,他對我就比以前好多了,不會太大男子主義了。"

"在我家裡是男女平等的。我倆的家務分工不是封閉性分工,是開放性分工,誰有時間誰就做。"

不少女性認為,男女大體上是平等的,但在某些不太重要的方面,略有不平等的感覺:"我在工作中沒覺得男女有什麼區別,主要看自己的能力。只是在調動工作時能覺出來男的容易女的難。"

一位離婚女性說:"過去我沒覺得有不平等,尤其我們單位女同志多,所以沒覺出來。可離婚以後,別人都同情我,好像一個女的沒有個男的就不行似的。現在誰一跟我提這個我就反感。我的婚姻失敗就是因為我太依賴男的了。別人的同情在我看來就是不平等。"

也許正因為不少中國女性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沒有男女不平等的感覺,所以她們對於女權主義的看法似乎總帶點否定意味,這一點已引起一些西方女權主義者的注意,她們對其中的原因疑惑不解。在我訪問的女性當中,有些人對女權主義的理解就有偏差,以為鬧女權就是要女人掌權來統治男人,例如,一位女同性戀者說:"我贊成女權主義。我覺得女人應該統治男人。"她還說:"男人自私、膚淺。我看到的男人都不行。"另一位女性雖然觀點與她相反,但二者對女權主義的理解似乎是一致的,她說:"我不贊成女權。我覺得女的鬧女權顯得沒水平,一點生活的情趣都沒有。但也有例外的情況--如果有人每天挨打受罵的,搞女權我也贊成。"

男女不平等

女性對男女不平等的感受可以分為社會不平等、家內不平等和心理氣質上不平等幾類。首先看她們對社會不平等的感覺:一位中年女性講了她母親那一代人遭受的不平等和她們的反抗和追求:"我媽剛生下來的時候,我外公在帳子里露了個頭,問了一句話:男孩女孩?一聽說是個囡囡(南方話:女孩),就說:溺死她。姥姥聽到她劈里撲嚕在馬桶里掙扎,怪可憐的,就抱她出來。後來哥哥們都上學去了,家裡就是不讓她上學,她就一直在教室外面偷聽。家裡看她那麼執著,終於同意她上學,她因為好多知識都偷偷學過,連連跳級,後來去上了師範。我認為,中國好多女性如此要強,就是千百年來壓抑的反彈。"

"咱們國家的婦女地位相對於GNP水平是相當高的,但是從絕對情況看,婦女地位還是比較低的。婦女現在已經能夠參與主流社會的活動,但是婦女參政水平還很低,我看中國在30年、40年甚至50年里都不可能出現女總理、女國家主席。在我看來,參政是提高婦女地位的最重要目標,因為那是決策權力呀。"

"我認為建國以後提出婦女走出家門,從表面上看做到了男女平等,但是很虛假,並沒有從意識形態上發生變化。從中國家庭的現實看,女人地位還是低的。男女在外面干一樣的事,回到家婦女還要多干一重家務。西方有人羨慕中國婦女地位高,可我看到的情況是,有一個女的嫁了一個三代單傳的男的,因為生了一個女孩就自殺了,為這種事自殺、受虐待的多的是。正由於以前表面上的地位提高,才有了80年代的退步:工廠裁員先裁女的,因為照顧婦女的硬性規定沒有了。這是對前幾十年的否定,就像否定人民公社一樣。婦女要平等,要提高地位,就要先回到市場原則,在這個基礎上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放。女人要靠自身覺悟的提高,女人自我意識的增強特別重要。社會給婦女提供的機會當然也很重要。"

"我覺得女性的地位可悲。雖然公關小姐一類工作可以找到,但這個社會實際上還是一個男人的社會。"

"我覺得男女不平等。女人要和男人獲得同樣的社會承認要付出得太多。婆婆要求我是個好媳婦;丈夫要求我是個好妻子;工作中男人認為女人天生不成。女人要得到同樣的承認,一定要比男人做得好才成;男女做得一樣時,別人一定會先給男的晉級;在我比男人強時,他們忌妒我,但是他們不是我的對手。"

"我覺得勞動人民階層的婦女地位很低,知識分子階層婦女地位高些,但還不是很高。農村女人就是男人的洩慾工具,傳宗接代的工具,有些女人自己也這麼看自己,生個女孩就很自卑,生個男孩就趾高氣昂。"

"女性本身也在變化,現代西方的女性和19世紀的淑女已經不一樣了。中國還有那麼多人喜歡《渴望》里的劉慧芳,就證明人們對女性的要求還很傳統,劉就是典型的中國淑女形象。"

一位當過大學教師的女性說:"我覺得婦女的家庭地位提高了,社會地位沒提高。那次評職稱,我分數最高,但系裡根本就沒把女老師當回事。評職稱時,女老師只是陪襯,好像是他們給我們點恩惠、恩賜一樣。這還是一個男人的世界,他們成群結夥,沒把女人當回事,沒把你當對手。"

一位爭得孩子撫養權的離婚女性說:"我認為婦女地位不高。離婚條款對女人不利。過去男方每月只給40元撫養費,現在也才是60元。"

"一個離婚的男的找未婚的女的就很好找,離婚的女人要是找個未婚的男的,人們就覺得這男的虧了似的,這最能說明婦女的地位。離婚的女人再婚被叫作二鍋頭,意思是說她不是黃花閨女了。我知道很多女的就是因為再婚不容易才不敢離婚的。"

調查中發現的一個明顯不公正的事例是招生分數線的不平等。一位重點中學的女教師說:"我們學校為了多招男孩,有一次把女孩的分數線提高了三分,結果家長造反了,我們不得不把那些夠分的女孩也招上來,結果那個年級學生總數就超過了其他年級。"

其次看家內夫妻間的不平等感受:

女性家務負擔超過男性還是多數中國家庭的基本生活圖景,一位在農場工作過的女性這樣講到自己的家務負擔:"自從結婚生了孩子之後,我就咬牙把所有的家務事都擔了下來。我帶孩子,他在外面拚命幹活,就為了改變人們對我們未婚先孕的看法,為了再有出頭之日。後來他當了班長,團支書,入了黨,我也入了團,這下才翻過來了。可是這就成了習慣,家裡的一切事都是我做。他變得懶極了。我就為他服務。"

一位女性講到她對丈夫完全不分擔家務的反感:"他早起晚回,把家扔給我。晚上就知道抽煙看電視,星期天睡大覺。我不捨得睡中午覺,我們三個人的衣服都是我洗。每天就像上了弦一樣。"

有的女性抱怨男人像管小孩一樣管束她們,一位女性這樣說:"我和他沒有親密感。他不愛多說話,總是一副正人君子、光榮的共產黨員的樣子。他和我距離很遠,從不開玩笑,不說下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