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貧窮並不是靈性的

為什麼所有過去的諸佛都表達說他們反對金錢和性——這是世俗歡樂的泉源?你或許是第一個不反對所有這些東西的佛,你並不反對歡樂、快樂和喜樂,因此你的情況引起很多誤解和反對。

是否過去諸佛都是為了要跟傳統妥協或是為了安全起見而這樣做?

有很多事情必須加以了解。

第一,所有過去的諸佛都出身皇族,他們享有豐富的金錢和性,他們生活在奢華的環境里,但是他們仍然發現他們的內在有一種很深的空虛,他們由他們自己的經驗導出應用在所有人的基本原則。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誕生在皇族裡,他們沒有機會去經驗外在世界的金錢、性和其他的歡樂。因為他們覺得很挫折--金錢並不能令人滿足,性也很膚淺,所有的歡樂都一直在重複而變成一種例行公事--它們是全然地無聊。他們拋棄了世界,因為他們拋棄了世界--進入山裡或森林裡--所以就會有錯誤的觀念產生,以為除非你拋棄了世界和世俗的歡樂,否則你無法醒悟、無法成道。他們將他們個人的經驗變成一種普遍化的通則,這是一種人性的自然傾向,這種傾向至今仍然存在。比方說,只有心理上生病的人會去找弗洛伊德,很明顯地,一個心理上健康的人不需要去找弗洛伊德。弗洛伊德只會碰到病人,而他將那些由病人身上所導出來的原則應用在整個人類,就好像每一個人都生病一樣。他只知道病人的夢,他認為所有的夢都是壓抑所造成的。在他的經驗里,它的確是如此,但他的經驗並不是普遍性的。

它也會發生在你身上,這是一種非常基本的人性謬誤,比方說,你碰到一個佛教徒,他欺騙了你,或者是一個印度教教徒,他欺騙了你,你就會立刻下結論說沒有一個印度教教徒值得相信,沒有一個佛教徒應該被信任。一個簡單的例子就變成了你的通則。

事實上,所有過去的諸佛都支持我的理論,當然,他們並沒有覺知到這一點。我所要說的是:除非你深深地熟悉外在世界,除非你是一個很全然、很盡致的左巴,否則你不可能成為一個佛……首先你必須生活在世界裡,直到你能夠拋棄它為止。你怎麼能夠拋棄你所沒有的東西呢?唯有當你對外在的歡樂已經感到非常挫折、非常厭惡,以致於它們已經變成幾乎是一種痛苦和焦慮,你才能夠轉向內在。

但是所有過去諸佛都掉進了人性的謬誤:他們以他們自己的經驗來投射。他們以為一個飢餓的人、一個在他一生當中完全沒有經驗過任何歡樂的人,也會了解他們,結果這種事變成了很大的災禍,東方的窮人仍然保持貧窮,他們認為:"致富有什麼意義?生活奢華有什麼意義?"因為他們看到了所有那些偉大的、成道的人都放棄奢華,所以,或許他們這樣會比較好,因為他們已是貧窮的了。

佛陀拋棄了他的王國而變成了個乞丐,但是你認為他跟那些從來沒有嘗過任何美食,從來沒有經驗過任何美女、皇后和其他各種可能的享樂的乞丐一樣嗎?你可以將他們歸入同一類嗎?表面上他們看起來是一樣的,他們兩者都帶著一個乞丐碗,但事實上他們是不一樣的,他們屬於完全不同的類別,我喜戲你們成為佛的類別,但是……首先他必須是一個左巴,唯有如此,他才能夠變成一個佛。

另外那一類人從來沒有經驗過外在的真相,他只能夠壓抑他的性,他並沒有感到挫折。佛陀不需要壓抑,他經驗了它,經驗太多了,否則一個人不會在二十九歲就拋開俗世。

那個故事說,當他出生的時候,在他父親王國里的所有占星學家都被叫了過來,因為佛陀是獨子,而且他又是在國王老年的時候才生下來的,他想要很清楚地知道佛陀這一生將會怎麼樣,所有的占星學家都覺得很困惑,沒有人想要說什麼,國王覺得很困難:"你們為什麼不表示點意見?即使是壞消息也沒關係,至少不要使我陷入混亂,快點說!"

然後他們之中最年輕的就開始說了,他說:"我們所有人所碰到的難題是:他並沒有一個固定的命運。有一個可供選擇的命運,這是非常稀有的情況,我們從來沒有碰過這樣的個案,我們應該告訴你,將會有什麼事發生在他身上,但是他具有一個可供選擇的命運,有兩種命運:或者他將會變成一個世界的征服者,或者他將會拋棄俗世,它們是兩個極端,我們找不出哪一個分量佔得比較重,它們具有同等的分量。"

"所以我們無法很明確地說什麼,一切我們所能夠說的就是:這是兩個可能性,或者他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或者他將會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道者之一,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是最偉大的人之一,但他是否成為一個乞丐或一個國王,這一點超出我們的了解,超出我們的科學。"

國王還是很困惑,這是他唯一的兒子,他征服了很多新的地方,他創造出一個很大的王國,而他唯一的繼承人卻具有兩種可能的命運……

他要求那些占星學家說:"幫助我,告訴我,應該怎麼做,他才不會拋棄俗世,而去征服世界,那是我這一生的夢想,他將要實現我的夢。他是我的孩子,他在我的心中攜帶著我的夢,告訴我,要如何避免他拋棄俗世?"

他們都做了建議,他們用一般的邏輯來建議……一般的邏輯毀了這整個事情。他們說:"在他的周遭儘可能弄得很豪華、很舒服,使他不會去感覺到人生的苦難,安排很多美女在他的身邊,好讓他永遠不會覺得有任何性方面的不滿足,在你王國里的不同地方建造漂亮的皇宮,以便作為不同季節的行宮,好讓他永遠不會覺得太熱或太冷,或是有太多的下雨。"他們對於他的生活應該怎麼安排提供了很詳細的意見,甚至連花園裡的枯葉都必須在晚上派人掃乾淨,好讓他永遠不會看到乾枯的葉子,因為說不定他就會開始問說那些葉子到底怎麼了。

"他必須永遠都看不到葉子變黃、變老、準備枯死掉。晚上的時候,所有即將枯萎的花都必須被摘掉,年老的男人或女人都不可以進入他的皇宮,每當他有機會上街,就必須安排不讓他碰到死人或和尚。"所有這些準備都做到了,年老的國王安排了每一樣占星學家所說的,但是一般的邏輯並不是唯一的邏輯,還有一種他們所不知道的超越的邏輯。

我一定不會這樣建議,我一定會告訴他:"讓他像一般人一樣地生活,讓他為舒適而奮鬥,不要輕易給他,讓他奮鬥去找到一個漂亮的女人,不要安排像牛群那麼多的女人在他身邊,讓他知道慾望、渴求和熱情的痛苦。"這樣做或許他就永遠不會拋棄俗世,因為這樣他就永遠無法很快地知道世界的真相。

那二十九年幾乎等於二、三百年,即使在三百年裡面,你或許也不能夠得到他所獲得的奢華,那就是為什麼他拋棄了俗世--看到這一切都很表面,都是例行公事;看到一個死人……在二十九年裡面,他甚至連一片枯死的葉子都沒有看過。如果他從小就看過人們過世,他一定老早就習慣了,但是有二十九年的時間,他從來沒有想過死亡,那個概念對他來講根本不是問題。

但是你能夠避免多久呢?有一天,他剛好看到一個死人,因此他父親所建造起來的紙房子就整個倒塌了,他問他的馬車夫:"那個人到底怎麼了?"

他說:"主人,我是不應該告訴你的,但是我也不能夠騙你,那個人死了。"

那個問題立刻在他的腦海中升起,這種問題平常你是不會問的。他立刻問說:"每一個人的命運都是這樣的嗎?我是不是有一天也會死?"

正當那個馬車夫在說"沒有辦法避免死亡,即使對你來講,它也會發生"時,剛好有一個門徒經過,他從來沒有看過穿橘紅袍的門徒,他問道:"這個人是哪一種人?他到底怎麼了?"

那個馬車夫說:"他也是覺知到死亡和老年,所以他拋棄了俗世,他在找尋那個永遠不會死的。"

他們正要去參加一個年輕人的慶祝會,佛陀告訴他的馬車夫說:"將馬車掉頭,對我而言,已經沒有年輕人的慶祝會,我已經老了,我已經死了,帶我回家去。"就在那天晚上,他逃離了皇宮。

那個馬車夫--一個老年人,一個對國王非常忠實的僕人--試著要說服他,佛陀說:"不行,如果你無法避免老年,你就不要試圖來說服我;如果你無法避免死亡,你就不要試圖來說服我,我要去找尋那個永遠不會死的。"

所以這是一個雙重的錯誤。佛陀在棄俗之後找到了真理,他一定也是認為,因為那個棄俗,所以他才找到了真理。但是情形並非如此,是因為有了那個奢華的生活,所以那個追尋才開始的--因為那個奢華失敗了,金錢是騙人的,皇宮變成空的,王國變得沒有意義,征服整個世界變得沒有意義。如果你將會死,如果到了最後,你的兩手還是空的,那麼如此地麻煩去殺死千千萬萬人有什麼意義?所以他本身認為拋棄王國對於找到真理是有幫助的,但是他忘了一件事: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王國。佛陀的錯誤變成了整個世界的錯誤,其他那些沒有王國的人也開始進入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