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向梁漱溟先生學習

今天上午秋高氣爽,令人食慾大振,於是中午吃了6個包子兩根黃瓜。飯後天色忽轉陰沉,有點鬧肚子,遂以孔門秘訣「四面出擊法」治之。一邊看電視,一邊打棋譜,一邊逗小貓,一邊讀點舊書。先讀了本《文化的衝突與融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這是張申府、梁漱溟、湯用彤百年誕辰紀念文集。重點閱讀了梁漱溟的部分,其他部分快速瀏覽一遍。不知不覺陷入對梁漱溟問題的思考,遂又讀了一本《梁漱溟問答錄》,15萬多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4月版。同年6月,梁漱溟老人就以95歲高齡仙逝了。這本問答錄,是汪東林陸續整理的,86年就在《人物》雜誌上連載過,我曾看過一部分。這次完整地讀一遍,勾勾畫畫,寫點心得。抬眼一看,已經是明月在窗,晴光滿天了。

梁漱溟的大名,眼下有點火。其實跟其他被吹捧的大師一樣,吹捧者大多既未曾見過其人,也未曾讀過其文。只不過聽說梁漱溟曾經跟毛澤東當面叫板過,於是就推崇為「反共大師」。當今的漢奸陣營也真是可憐,既無學問,也無德操,只要聽說誰跟共產黨紅過臉,馬上就認作親爹。怪不得汪精衛先生一氣之下,憤然填了海呢。

梁漱溟祖上並非漢人,所以請漢奸弟兄們就不要打他的主意啦。人家本來是元朝宗室,蒙古人,姓「也先帖木耳」,封為「梁王」,住在河南汝陽一帶。元朝滅亡後,就改姓梁了,說是取自「孟子見梁惠王」。其實他們也先家族跟孟老夫子,八竿子打不著,這麼說大約是為了顯得有文化。不過孔老師覺得,孟子見梁惠王那一篇,講的都是如何施仁政,如何建設理想國,什麼「仁者無敵」啊,什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妻吾妻以及人之妻」啊,可以說就是中國古代的共產主義偉大理想吧,這些恰巧跟梁漱溟先生的思想驚人相似,所以梁老先生印象深刻焉。

這個也先家族,跟漢族通婚了幾百年,從河南跑到廣西,再到河北,再到山西,再到北京,明朝的時候就給老朱家做官,清朝的時候就給愛新覺羅家做官,早已忘卻自己是蒙古人了——這就是中華民族的融合性,家譜里寫著祖先,但不搞種族優越論,自然融合,平等競爭。梁漱溟的爹爹梁巨川,在清末當個四品官的內閣侍讀,「意趣超俗,滿腔熱忱,一身俠骨,不肯隨俗浮沉」,這樣的人在時代轉折處,有時候會想不開。當張勳復辟失敗後,老人家知道大清王朝真的無可挽回了,就在1918年,自己花甲大壽的前夕,一頭扎進積水潭,以身殉清,頓時轟動了京城。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新一代文豪都寫了文章,對這種封建餘孽進行批判。但孔老師認為,凡是對自己的思想立場忠心耿耿,並不惜以身相殉者,不論那思想「對錯」,這個人都是值得尊敬的。

梁漱溟幼年,親歷過八國聯軍闖進家中,把他的玩具都砸壞了。那些污衊義和團是「暴徒」的漢奸們口口聲聲說八國聯軍是「文明之師,正義之師」,梁漱溟先生的看法則一定會讓他們失望的。

梁漱溟七歲進了北京第一個洋學堂「中西小學堂」,後來多次轉學。他學習比較差,最高學歷是中學畢業,卻年紀輕輕就成了北大教授。是不是梁漱溟天資聰穎,智商超人呢?非也。梁漱溟從小就體弱多病,腦子愚笨。他6歲了還不會系褲帶,一天早上,母親隔屋喊他,責問為何還不起床,他嚷道:「妹妹不幫我穿褲子呀!」招得全家大笑。進入青春期後,梁漱溟同學的智力才開始發達。所以大家明白孔老師為何推薦梁漱溟為學習對象了吧?像魯迅胡適錢鍾書張愛玲那類人尖子,平常人是學不來的。而梁漱溟這種資質低劣得近乎郭靖的人,後來居然成為一代大師,這足以激勵千萬個在班裡排名到三十以後的朋友吧?

梁漱溟原名煥鼎,字壽銘,在《民國報》當記者時筆名壽民或瘦民。總編輯孫炳文(參見孔慶東《十大元帥情緣》系列文章)曾給他題了一個扇面曰「漱溟」,從此就用這個名了。按東博釋名法,此名的三個字中都含水,所以後來才能跟毛澤東叫板,「毛澤東」加上「毛潤之」才兩個水,只好讓他一籌,必須的。而毛澤東當時雖然生氣,過後並不計較也。

梁漱溟一生關注兩大問題:人生問題,國家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在中國,是互相聯繫的。孔老師認為,作為1840年以後的中國知識分子,誰要是不關心國家問題,或者號稱只關心「普世價值」,而放棄中國的具體問題,那他就連一個「普世的人」也不配。我們把梁漱溟當作佛學大師也好,儒學大師也好,都不該忘記他首先是一個社會活動家,是一個思想實踐家。他早年參加同盟會,參加國民黨,都是為了救中國。後來退出國民黨,組建民盟,也是為了救中國。梁漱溟通過觀察思考認為,人生的苦樂不在外界,而在自身。他到北大之前,在家裡閑居了兩年,大量研讀佛經和佛學著作(跟魯迅相似),19歲開始吃素,一度有出家之念,後來進一步看破,29歲那年結了婚。正像孔老師認為的,出家人未必是真和尚,特別是現代商業社會,廟裡已經沒有一個真僧,世上也沒有一座真廟了。真正的好和尚,都拖家帶口戰鬥在世俗的海洋里呢。

梁漱溟在家裡自己給自己當博導,讀了兩年自費博士,24歲就被蔡元培請到北大當了哲學教授。現在很多糊塗人一窩蜂似的鼓吹「民主邪教」,他們不知道蔡元培當年之所以創造了北大神話,全靠「獨裁專制」。蔡元培想請誰就請誰,想開除誰就開除誰,根本不用開什麼教授會,也不用投什麼狗屁票。層層負責,每個人用自己的名譽來擔保自己的工作業績。今天中國的大學為什麼辦不好?原因之一是堂堂大學校長,連個門衛也指揮不了,想開除一個後勤的科長,都要先打聽打聽那傢伙的姐夫是不是在教育部燒鍋爐的。從評職稱到賣饅頭,萬事無人負責,都是黑箱操作,美其名曰民主,其實就是一堆爛柿子淹死傲霜花,80個庸才(包括5個漢奸5個流氓)用投票的方式排擠陷害20個英才。蔡元培不問學歷,不看出身,憑著自己的學術眼光,請梁漱溟到北大講印度哲學。梁漱溟說自己一沒上過大學,二沒留過洋,對印度的六派哲學「素不留意」,「怕不能勝任」。蔡元培便說了那句百年名言:你固然不甚懂得印度哲學,也沒有發現旁的人對此更精通。於是,梁漱溟就當了北大的哲學教授。

蔡元培還干過更出格的事兒,他想聘請陳獨秀擔任北大的文科學長,為了過教育部那一關,他親自偽造了陳獨秀的學歷。都說造假不好,但如果是為了人民的利益去糊弄糊弄官僚,我看反而是個英雄,因為大學是為人民辦的,不是為教育部辦的!這樣的神話在今天是不可再現的,因為即使有了蔡元培那樣的伯樂,他也過不了教授們那嫉賢妒能的一道道鬼門關也。

梁漱溟為人不左不右,半新不舊,所以往往能客觀看人。比如他肯定陳獨秀的偉大歷史功績的同時,也指出「陳這人平時細行不檢,說話不講方式,直來直去,很不客氣,經常得罪人。」他跟李大釗也是好朋友,但那些共產黨朋友誰也不曾介紹他入黨,梁漱溟便知道「顯然我這人條件不合。」他贊同胡適的白話文主張,但不佩服胡適的人品,「感到作為新文化運動之靈魂的新人生、新思想,在他身上並不完備」。梁老師上課第一天,到校長室問蔡元培對孔子什麼態度。蔡元培「沉吟地答道:我們也並不反對孔子,儒家的學說作為一門學問,是必須認真研討的。」章士釗有獨立不羈的性格,不過「多才而多欲,細行不檢,無所不為,甚為可惜,然其個性甚強,氣概不凡,自有我所不及處。」

梁漱溟在北大任教7載後辭去,是因為對教育有了新的認識。他總結當時的青年學生有兩種,一種是墮落鬼混來謀取文憑的,一種是自尊自強卻煩悶苦痛的。所以梁漱溟要在學校教育之外,另闢挽救青年的戰場。可惜那時候沒有博客,否則漱溟先生一定會開闢一個「梁博書院」的。

從此梁老師就投身於鄉村建設,奔走于山東、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山西等地。在那軍閥割據兵荒馬亂的舊中國,教育救國是遠水不解近渴的,但禁賭禁毒、反對纏足、掃盲識字、指導農牧、保健防疫、移風易俗等活動,總體上是促進社會進步的,總不能要求每個知識分子都去領導人民鬧革命吧。

梁漱溟在山東搞教育實驗時,得到了山東主席韓復榘的支持。民間有很多韓復榘不學無術的笑話,孔老師也會講七八個。但實際上韓復榘文化水平很高,熟讀四書五經,在縣衙和部隊里都當過「司書」,是以文武雙全的本事當到一員大將的。傳說中他那些愚蠢的搞笑之舉,孔老師認為一部分是民間文學的「集合」作用,將發生在多人身上的事情集中到一個人身上,造成「典型」效果;另一部分則可能是韓復榘故意裝傻充愣,其中又可分為幽默調侃和憤世嫉俗兩種。比如蔣介石推廣「新生活運動」,強令國民上街一律「右側通行」,韓復榘說:「蔣委員長腦袋瓜子進水啦?讓人走道都靠著右邊走,那他媽的左邊誰走啊?那馬路不浪費了一半嗎?」一個省主席,是斷不會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