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民營企業如何在逆境中成長 第一節 逆境的三個好處

今天給我的題目挺大,一個是民營企業如何在逆境中成長,還有一個戰略問題。我先簡單談一下我對逆境的一些認識,然後再談這兩個問題。

首先,我覺得應該對逆境有個客觀的認識,因為它有它積極的一面。這個逆境,一般人認為它是個壞事,的確總的來說是個壞事,但是它的確有積極的一面。

古人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確實是經過大量的案例總結出來的。段總(段永基)以前跟我說過,成功的時候總結的經驗是扭曲的,失敗的時候總結的教訓才是真實的。這個細細一想,很有道理。你想我以前在成功的時候也總結出了很多經驗,現在再回過頭來看看,那些東西都是字面上的、官面上的東西。但是在逆境的時候總結出來的東西,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那還都是真的。所以這個逆境,它積極的方面還是很多的。

另外一個人的成長,並不是順的時候成長,人是在逆境中成長的。順的時候他是在吃逆境時候的老本,這不是說大家順的時候一定要往逆境中走。

人的成長最快的時候,真正的成長的時候往往都是在逆境中,像我們的幾個偉人,他們都經歷過很多磨難、很多逆境。你看鄧小平三起三落,每一次再起來的時候都比前一次走得更高;我們的主席也是,在蘇區的時候也是被打擊得很厲害,但是他一旦走出這個逆境之後,他的水平比以前會更高。所以對逆境要一分為二地來看,這是一個關於逆境的認識。

第二,在逆境過程中做的事往往是比較冷靜的,而在成功的時候,說是說要頭腦不發熱,但我估計做到是很難的。

我覺得絕大部分人在成功的時候頭腦不發熱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是經歷幾個周期之後才有可能做到。

我回想起來,我們比較成功的時候吧,那大概是在1994、1995年的時候,現在回過頭來看,那個時候是成功的時候,想法極其的荒唐,那做的事也是十分的荒唐。比如說我們1994年的時候,腦黃金剛做成功,腦黃金做成之後,不能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能力,不能客觀評價自己這個集體的能力,不能客觀評價整個公司的能力。就以為自己什麼都能做了,我們蓋的那個巨人大廈,本來是18層,後來覺得自己還挺有能耐,珠海當時最高的一個建築是銀都酒店,32層,後來我們就把它加成了38層。

後來由於種種原因,又覺得不過癮,說了珠江三角洲當時最高的是廣州國際大廈,現在正在拍賣的那個,說是63層,我們又加一層,我們的64層。後來真的一打樁開始建的時候,一想不知道哪天還要加呢,乾脆打粧就按照88層打樁,所以樓還沒建呢,地下樁基1個多億已經下去了。

原來的1個多億就可以把18層完全都蓋好了,就是實際上這個錢花光了,只是剛把樁打完,連地下室還沒有開始建呢。這個就說明人在順境的時候比較荒唐。

另外腦黃金做好了以後,覺得我做一個產品、做一個企業能成功,我做其他的可能也能成功,所以在1995年春節一過,當時搞了一個我們自己號稱的「百億計畫」,一下推了12個保健品,一夜之間推了12個,當然最後大部分都失敗了。

然後不但以為自己的保健品沒有問題,最後覺得葯也能做,後來我們也就收購了藥廠,包括在安徽也買了藥廠,搞葯,也搞了十幾種葯,最後這十幾種葯也失敗了。我們本來以為其他的自己也能做,比如做服裝,又做了化妝品,當時還成立事業部,事業部下面還設工廠。當時傳銷還不違法,還成立一個傳銷部,所以搞了一大堆,實際上最後全失敗了。

因為隔行如隔山,比如說服裝,我們是不懂的,但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很厲害,所以也做了。我們當時也生產了很多,比加說襯衫、領帶啊,最後幾乎沒賣出去,後來就自己用了。

我現在的領帶還是那時候的領帶,所以交了大量的學費,除了自己這個最熟悉的行業,當時是保健品和電腦這一塊,其他的應該是全部失敗了,就沒有一個成功的。

所以說人在成功的時候,頭腦特別容易發熱,但是在逆境的時候,比如說我們在低谷的時候從來不想這些事,自己不熟悉的通通都不想了,那個時候做事比較冷靜。所以逆境還是有逆境的好處。

第三個逆境的好處,從企業負責人的角度來說,實際上生活在逆境比生活在成功中人舒服。這個為什麼呢,因為中國人有個傳統,同情弱者,你成功的時候「紅眼病」也多,想整你的人也多,工商局也來找你麻煩,稅務局也來找你麻煩,拉贊助的也多。在逆境中這些事反倒一切都沒了,到哪個地方,別人都很友好,所以在逆境中,人的心情也容易好。

這是我對逆境的看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