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向強者學習 中國大城市的「孔雀原理」

中國取得大發展是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以後的事情。雖然他推進改革開放的目的地是「經濟特區」,但1998年以後這個政策拓展到了全國。全中國的經濟特區達到了200多個,結果全中國好像都成了經濟特區。

這就是地方分權。雖然政治上是中央集權,可是經濟上卻屬於地方分權。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帶著資本和技術湧向中國這些前途光明、有優秀領導的城市。

日本的地方分權政策——「三位一體的改革」是無法和這種改革相比的。

雖然政治上是中央集權,但是經濟上卻實現了100%的地方分權。只要和地方上的書記和市長商量一下,只要有利於地方經濟發展,在遵守國家法律的情況下想做什麼都可以——地方上獲得了這種自由。

比如,土地方面的自由。從社會主義體系(土地屬於國家所有)來看,雖說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但是中國卻做到了。50年、75年、99年的租賃合同使中國政府不停地轉讓土地,而且直到現在,中國還贊同將土地承包給農民。

可是,即使土地變得自由了也沒有資本。中央不給撥資金,這樣一來就只能依靠外資了,於是外資的引進變得活躍起來。為此,大片大片的工業區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每個工業區至少有一個主要承租方,然後大家友好相處。

日本打著地方分權的旗號,通過「三位一體」的改革撥給地方資金,雖然這並不是什麼大事,可是在道路、河川、海岸、耕地、山林等土地的使用方面,中央省廳仍然有很嚴格的規章制度,這和「地方上獨自發展經濟」完全不統一,地方上被弄得很疲憊。

可是中國把部分權力轉讓給了地方,因此在1990年中國只有30個100萬人口的城市,而10年後的2000年卻達到了166個,現在已經超過了200個。

現在,中國的部分城市開始合併,這樣就會形成擁有眾多1500萬人口的大城市。那時,來自世界各地的人、財、物都會湧向這樣的「都市國家」,因為只有100萬人口的城市對外資來說已經失去了魅力。

我是遼寧省的顧問,又獲選大連市的名譽市民,也是天津市的經濟顧問,它們現在不斷地通過合併、吸收、整合來使城市變得越來越有魅力。

我把這種做法稱為「孔雀原理」。也就是說,孔雀雖小,但是張開翅膀後卻變得很大很美,這樣就會吸引很多東西。也就是說人、財、物就會如潮水般湧進來。

所以說,現在的中國不是以國家為單位繁榮的,而是以城市為單位繁榮的,這是我寫的書《中國,出租中》的主題。

我聽說中國人看完這本書後,很多人都吃驚地說道:「原來中國是這樣繁榮的啊!」對他們的這種反應,我同樣感到很吃驚。因為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就說明他們是在無意識地實施著「孔雀原理」。

朱鎔基是個天才,他能夠直觀地洞察市場原理,不愧是百年一遇的政治家。

遺憾的是,日本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即使有這種想法,政府官僚們也不會捨得下放地方權力。所以,地方只能期望被中央指定為政令指定城市。「三位一體」改革使地方衰退了,地方也開始向中央要錢了。

所以,福田政權從財政收支黑字的東京都拿出3000億日元撥給了地方,這筆錢只能來自國民上繳的稅金。日本1990年的時候已經用過幾次這種凱恩斯式的經濟對策了,都沒有奏效,可是政治家們卻還是沒有收手的意思。我只能說他們這種「低智商」已經無可救藥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