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低智商社會」中誰獲益 大有改觀的德國人和英國人

現在日本國民最不明白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就是風險,這一點只要看看日本的國際型企業的舉動就明白了。它們為了追求更有利的生產地、勞動力和市場而超越國界。因為在經濟無國界的時代,拘泥於自己國家的這種做法本身就存在著風險。

事實上,國際型企業對母國並沒有任何期待。母國當然希望這些企業再強大一點,可是在它們的意識里,「即使母國不行了,我們在世界上也能生存」。

國民個人也應該形成這樣的意識,並以這種意識為基準釆取行動。特別是在日本這個封閉的、限制頗多的國家,越拘泥於國內,損失就會越大。

以德國為例,過去的德國人也和日本人一樣,他們為把錢存在德國銀行這種國際化很強的銀行感到很安心。可是,受到全球化的衝擊後,國民們開始拚命地學習,現在形成了複雜的證券組合。

英國人在這方面也是一樣。他們曾一度陷入了被稱為「英國病」的敗北主義,可是撒切爾的上台使英國人的意識有了很大的轉變。與其說是變化,不如說是恢複到了原狀。

1993年的人均GDP排行中,日本排在了第一名,英國排在了第18名。到了2005年,日本排第14名,英國則排第10名。最近幾年日本後退到了20名左右。

英國大規模地調整了金融市場,每個國民都能夠直面風險,努力學習。結果,英國的經濟連續17年不斷增長,不僅出現了優秀的基金管理人,倫敦也作為世界金融市場的中心復活了。

英國雖然和日本一樣在養老金和保險上投入了巨額資金,可是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它們在英國的年利率為7%~9%,這個數字足以表明英國的基金管理人是多麼優秀。

事實上,世界上最頂尖的基金管理人幾乎都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優秀的經理人往往是猶太人,可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是基金世界的NO.1。

總之,現在的全球資本主義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意識相吻合。

現在,很多優秀的英國管理人都住在蘇格蘭的愛丁堡。愛丁堡離卡諾斯蒂、格倫伊格爾斯、聖安德魯斯高爾夫球場很近。高爾夫、釣魚雖然都是生活悠閑的象徵,可是愛丁堡也是運營世界金融市場的一個重要城市。當然,他們在紐約、香港、新加坡、迪拜等地也很活躍。

盎格魯-撒克遜人本來在經濟、金融方面就很強,現在仍然在不斷加強。在英國,外資企業占所有上市企業的50%,可是英國卻對這種「溫布爾登化」 泰然自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