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提高「集體智商」的教育改革 誰都有「地頭力」,而且越鍛煉越強

最近,「地頭力」 這個詞(可能是高橋俊介造的詞)變成了流行語,各種有關「地頭力」學習方法的書也很暢銷。

在這裡,我想讓大家知道我所認為的「地頭力」是什麼。

地頭的意思是「與生倶來的頭腦」,所以遇到什麼難題的時候有人會想「地頭不好,沒辦法」然後選擇放棄。可是,這個地頭經過鍛煉就能變好。

按我一直提倡的方法——如果從小時候開始,就不斷進行「思考」訓練的話,地頭力就會不斷增強。通過「〇X式教育」,思考能力沒有被完全開發出來,可是如果能經常思考一些事情的話,自然而然就能形成這個程序,地頭力就會變好。人類聰慧的大腦也就是這樣形成的。

地頭力其實就是「操控思考程序的能力」。

在麥肯錫的時候,我面試過很多求職者,那時我一定會問的一個冋題是:「你高中的時候,除了學習還做了什麼。」

為什麼我要問高中時候的事呢?因為大學裡的時間很充裕,花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或者有意義的事情是理所當然的。可是高中的大部分學生都把時間花在了學習上,大部分學生為了升入一流大學而一味地學習。所以我才問高中時代的事情。

如果有人回答「我騎自行車走遍了日本」的話,我就會覺得「這傢伙真不錯」,然後把他列入候選者名單。因為如果面臨著考試的巨大壓力還能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計畫、環繞日本一圈的話,這就證明他有地頭力。

我還會問這樣的問題:「坦尚尼亞的鐵路公司要委託你做一項工作,如果只讓你帶一個背包明天就媽程的話,你會往包里裝些什麼?」

應試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習成績優秀的人會想「坦尚尼亞在哪裡來著」。因為平時很依賴書本上的知識,所以不知道的話就回答不上來。然後就搪塞地說「想帶遊戲去,也想帶書去」。

可是,將來能夠派上用場的人會這樣說:「雖然我不記得坦尚尼亞的具體位置,但是請允許我把它當做非洲內陸的一個國家為前提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背包能裝20公斤的東西的話……」

這個問題我不是考面試考生的知識,而是考察他們的思考方式。這一點很重要,能夠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的人才,首先會用自己能夠想到的條件為前提和面試官溝通,確認雙方條件的一致性。也就是說,這樣的考生想要通過列舉出一個個「背包的容量為20公斤」之類的前提條件來縮小答案的範圍,最終得到答案。這樣的回答對於聽者來說也是清晰的、容易接受的。

雖然實際工作中的條件會和假設的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這種人都能很好地適應變化。用我的話來說,這是一種有「獨一無二」的想法的人才。

地頭力好的人就是指那些即使沒有相應的知識,也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頭腦找到解決問題的步驟、向正確答案靠近的人。

可是在日本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孩子變得不會思考,他們沒有相應的知識就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問題了。孩子們解題的時候就像做猜謎遊戲一樣,或者選擇「〇」或者「X」,或者想要一下就把問題解決。這種狀態是不會給社會創造什麼成果的,因為他們在不知道的情況下只能胡亂瞎猜,這其實是很危險的。

如果你有孩子的話,請不要指望遲遲沒有進步性可言的教育改革,我希望你用自己的智慧鍛煉孩子的地頭力。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