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提高「集體智商」的教育改革 「teach」不等於教育

在以「任何問題都有標準答案」為前提的教育理論中,「教」和「teach」的意思是相同的,所以「teach」的意義也就成了由知道答案的老師來進行傳授的教學行為。反過來說,老師傳授的東西一定都有「標準答案」,如果沒有的話也就不能稱為「teach」了。

然而近年來,特別是在北歐的一些國家有了這種認識上的改變:把「teach」的概念理解為「教育」是錯誤的,與其說是教育,還不如說老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learn」(學習)。

這種被稱為「能力開發」(empowermerit)的教育概念現在正在成為歐美教育理論的主流思想。雖然能力開發的思想也正在被引入到日本的福利制度中,但在教育方面還沒有這樣的舉措。

在能力開發的思想理論中,「教」的一方不是「老師」或「先生」,頂多只能稱為「教師」,而教師的唯一職責便是「協助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

由此,教師的工作就是在學生感到困惑的時候,從側面給予學生幫助,並且最後和學生一起分享解決問題帶來的心理上的興奮和成就感。這樣,老師的工作就變成了給學生以勇氣和鼓舞,讓他們在未知的、待驗證的道路上自己探究。

我雖然沒有見過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教育方法,但就以丹麥為例,它所秉持的教育方針是不讓學生拘泥於單一的結論,以培養他們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當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便會協助他們從另外的角度進行思考。他們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秉持著這樣一個信念:他們相信,能夠鼓足勇氣進行多方位嘗試的人,最終會成為相關領域的權威。

相比之下,日本的那種思考之前就被告知答案的教育方法,在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時代,看起來是多麼荒謬可笑。它讓人們停止了思考,而且也失去了挑戰的勇氣。

另外,在日本的教育目標中缺少一種「領導權」的概念。

「發達國家的人通過參與產生附加價值的工作,也就是通過做其他國家的人的領導來贏取高額報酬」,可是很遺憾,現在的日本人根本沒有這樣想過。

別人說什麼,就去做什麼,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多大出息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