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網路社會和大腦 尋求成立網路公社的可能性

關於運營一個網路公社,我的想法是,既然在網路世界裡有那麼多優秀的人,通過這些人就能在網路上形成很高的集體智商。而通過這個網路公社,嘗試解決現實中的一些問題,更有可能以此來改善這個現實社會。

雙向交流和單向交流在密度和時間上都是不同的。

比如說我創辦的論壇,每天大約有1萬人的訪問量,而這1萬人的影響力是不容小覷的。雖說1萬數字不是很大,但最為可貴的是這些人來自世界各地,而不單單是日本人。這些人通過網路達到了彼此交流的目的,他們不但因此擴充了自己的知識領域,而且因此明確了自己未來要走的路。

當然,雖然我自己還沒有真正找到從虛擬世界裡探尋改變日本現狀的方法,但我感覺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對我來說,眼下最重要的莫過於好好地利用網路來修正自己的提議。

網路公社是可以跨國界的。

不管是中國人、韓國人還是歐美人,只要懂日語,都可以加入這個論壇。但如果在論壇里盡說些無關痛癢的話,我就會毫不留情地批評。在論壇里,有些日本人是居住在國外的,可以說這個論壇彙集了世界各地的日本人,在這裡他們可以就日本現實社會中感到疑惑的問題相互交換意見。

所以可以這麼說,在21世紀,如果想尋求「答案」,相較於現實世界,虛擬的網路世界也許是更快捷、更有效的選擇。Web 2.0的世界就是這樣的一個世界,所有人都能夠參與到改變世界的陣營中去,關鍵在於能不能將每個人的智慧集中起來。

我認為,在將來這是必須要做的。

關於對媒體的展望,我在日經BP社的網站「safety japan」中連載的專欄《產業猝死時代的人生論》中有所介紹。在這個專欄中,除了我之外,還有很多網友也在發表文章,其中不乏一些趣聞逸事,而對此我是不反對的。

因為這樣的趣聞逸事會獲得不錯的反響,即便我反對也是徒勞的。

我每周在這個專欄里發表大約8000字的文章。不僅是我,大家都在這裡發表大量的帖子。如果是在日經報紙上發表文章,是不允許在文章後面加上自己的署名的,可是如果在網路論壇中,我一定會在文章後面加上自己的署名。

不僅如此,而且我的原稿也不會通過日經領導層的審核,日經只是負責提供專欄的位置。

迄今為止,雖然我的文章已經在這裡連載了150周以上,但現在說它能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還為時過早,要修正其中的錯誤也還不到時候,因為正在有不計其數的人閱讀著它。說得直白一點,當同樣的東西刊登在日經報紙上時,就會有無數的斥責聲蜂擁而來。可是變成電子版後就不會了,而是感覺事物能變得更多樣性。

美國的報紙《華爾街日報》就斷然採取了縮小版面的措施(將報紙的寬幅由15英寸縮小到12英寸),把報紙上減少的信息量補充到網路版中去。總之,就是只將報紙作為一個窗口,把重要的信息都轉移到網路版上,而且還在網路版中添加了廣告等,以此來彌補由報紙的發行量減少而造成的損失。

我個人認為未來的媒體勢必要遵循這樣的模式,如果不採取這種脫離傳統模式的做法,媒體是無法生存下去的。今後的記者也將以目光犀利、嗅覺機敏的執筆者為主。記者通過自己取材,自己權衡輕重來寫報道的時代逐漸會成為過去,到那時就再也沒有必要像現在那樣對政府的信息垂涎欲滴了。因為讀者想從媒體方面了解的不再是這些資訊,誰也沒有必要再去花錢買這些信息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