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局和「集體智商」 「簡單化」和「二選一化」的危害

從理論上來說,一件事情所面臨的選擇越多,越會引發人們深入的思考。因為要從很多選項中選出一個來,需要綜合考慮問題,在此基礎上才能作判斷。但是,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卻恰恰相反,心理學上認為面臨的選擇越多,就越容易引發簡單的判斷。

這是因為選項太多,人就會變得不知所措,精神壓力就會增加,所以最終導致人急於去作出簡單的決斷。這叫做效用理論,既然是效用理論,就應該是事物的選擇項越多越好,但為什麼選擇項越多,效用反而會下降呢?對此我在《專業主義》中,以對當時日本社會存在的各種現象的分析為基礎進行了講解。

但是,在關乎我們的生活乃至國家前途的選舉中,僅僅用「Yes」和「No」來作判斷是否合理呢?要知道在眾議院選舉中勝出的政治家是要成為整個日本的掌舵人的,所以我們應該慎重選擇,而不是在模稜兩可的情況下投票。說到底,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

假如國家正處於戰爭狀態,當發生出兵或撤兵的問題時,我們還在爭論點上採取模稜兩可的態度的話,那是絕對不行的。

然而,在當時,郵政是否民營化並不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運的大問題。坦白地說,就是一直按照以前的方式經營也是沒問題的,是否將其民營化都是無所謂的。我個人認為郵政民營化的措施是錯誤的,但很多人也持和我不同的觀點,他們對我的觀點說「No」。

無論如何,郵政民營化並不是事關國家命運的一件大事,因此也不能成為左右國家選舉的一件大事。可是儘管如此,由於國民們模稜兩可的態度最後還是造成了極端的結果,難道這不應該是國民在經過認真思考後才能作出決定的嗎?

我認為,現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再需要郵政儲蓄和國營保險了,那種認為離開郵政儲蓄就不行的想法是很荒謬的。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沒有郵政儲蓄,而像國營保險這種東西,如果在民營保險多如牛毛的狀況下被廢除的話也是很正常的,不足為奇。

總之,郵政儲蓄和國營保險都已經完成了它們的歷史使命。

在戰後行政服務不能有效實行的情況下,郵政儲蓄和國營保險發揮了它們的作用,但是現在那個時代所賦予它們的任務都已經完成了,所以正確的做法並不是將其民營化,而是直接將其廢除。現如今,民間已經有很多公司承擔起這個任務了,如果再將其民營化,就會對市場形成壓力,造成市場的畸形發展。如果民眾都能這樣考慮問題的話,那就不會出現「Yes或No」的爭論,而且不管有多少個選擇項自己都會心知肚明。

正因為這種選擇變成了二選一的狀況,所以國民才會變得什麼都不思考,所以才會認可以前的政治家,比如竹下登首相認為「沒有郵政局是不行的」的說法,反對將其民營化,反對將其廢除。在這個時候應對摒棄這種觀點的筒單做法是,讓反對郵政民營化的人落選,讓贊成郵政民營化的「民意」取得勝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