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政局和「集體智商」 兩次選舉結果完全相反

我認為日本進入「智商衰退」期,是從小泉內閣上台開始的。有兩次選舉結果可以證明這一點,一次是2005年9月自民黨取得歷史性大勝的「郵政選舉」;另一次是2007年的「養老金選舉」,這一次勝利的一方是民主黨。

2007年7月,在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大敗而歸。

雖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料到自民黨的失敗,但僅僅獲得37席(改選前為64席)的結果還是讓人大為吃驚的;而民主黨卻大有長進,贏得了60席。自民黨多年來保持的參議院第一大黨的位置終於被動搖了,國會因此成了「扭曲的國會」,到了2008年這種狀況的危害性開始顯現出來,日本政治進入了停滯狀態。

在這裡,我想無論如何都要認真思考一下,在這兩次選舉中,「民意」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呢?在野黨的立場是否也有變化呢?

首先,2005年9月11日那場被稱為「郵政選舉」的參議院選舉,與其說是為了選出候補者,還不如說是一次旨在調查小泉民意的選舉。當時的小泉純一郎首相以「政治生命」為口號提出的郵政民營化的提案在眾議院得到了認可,而在參議院卻未被認可。於是,這場不可思議的選舉變成了調查是否支持郵政民營化和是否支持小泉的選舉。

但是,關於郵政民營化,最終也沒有人搞清楚它的核心問題到底是什麼。

為什麼?因為與之相比,媒體更願意刊登的是「刺客」、「Kundti」、「堀江貴文」 、「對改革說Yes還是No」這一類簡單而煽情的報道。

其實,郵政民營化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很大的政治課題,日本需要解決的其他問題多如牛毛,將其當做焦點來爭論恐怕不是媒體應該乾的事吧。然而媒體對於小泉的關注卻是在「反對改革的人全是抵抗勢力」這樣的話題上,還有像對「刺客候補」這樣的問題簡直達到了趨之若鶩的程度。

媒體的報道使國民誤以為郵政民營化是國家的重大事情,而小泉不得不施苦肉計解散眾議院,卻得到了國民的好評,認為他「富有決斷力」、「像個男人」,自民黨因此贏得了遠超半數的296席。此後,承接郵政民營化經營的公司的經營狀況很糟糕,最後連這些公司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在為誰經營,又是在經營些什麼。

之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日本國民就完全拋棄了自民黨。當時引起爭論的是養老金的問題,因此2007年7月的參議院選舉又有很強的「民意調查」的傾向,這一次選舉民主黨獲得了大勝。

在這裡會產生一個疑問,這兩次「民意調查」為什麼都是圍繞掌權者進行的呢?由此又會產生下面這個問題。

Q:在2005年的眾議院選舉中投票給自民黨的人,在2007年的參議院選舉中又投票給民主黨,他們之所以會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什麼都不會考慮嗎?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對其進行分析的出發點在前面的章節中已經說過了。而說到日本人的「智商衰退」,特別是「集體智商衰退」,在這樣的投票行為和政治行為上已經完全表現出來了。

所以在本章我主要是想以「日本人的政治行為」為主線,說說自己的觀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