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為數一億的「經濟文盲」 只會憂慮,卻沒人能想出對策

以下內容在《即戰力》一書中也有介紹,是關於日本人的不安心理的。

我的講座每次都會有很多人來聽,所有的人聽過之後都有一個真實的感受,那就是「對未來很擔心」。

在這裡就像在講座中一樣,我想對讀者提出以下問題:

Q:對於未來,你有不安和擔心嗎?如果回答「有」,那麼你有什麼具體的對策嗎?

恐怕你首先會回答「有」,而後又會說「目前還沒有什麼具體對策」。如果真對未來有所擔優(以之前說到的事情為例),那麼就應該努力尋找利率為5%的金融機構,然後把錢存進這樣的金融機構里。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這份憂慮是不會消除的。當然,這裡說的是指恰當的行動。

然而在講座上,大部分人的回答也是「還沒有付諸任何行動」。除了知道去銀行存錢,就沒有任何其他的行動了。

在進行講座之前,我向會場2000名聽眾問道:「你們之中一定有人選擇的是郵政儲蓄和定期存款,如果你有七成以上的資產採取的都是這兩種儲蓄形式,那麼請舉手。」結果超過一半的人都把手舉了起來。

接下來,我又說道:「把1/3以上的資產兌換成歐元或美元的請舉手。」結果沒有一個人舉手。

之後我變換了提問方式,比如說像下面這樣的問題。

「面對衰老這個問題,大家都做了什麼?」

這次所有的人都回答道:「上了人壽保險,有退休金,有存款。」

我在講座時經常說的一句話是,「日本人在死的時候是最富有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日本人總是不知疲倦地甚至把三成的退休金都存進銀行,死的時候平均每人還留下了3500萬日元的存款,正是基於這樣的統計我才會那麼說的(根據總務省的《全國消費實際調查報告·家庭收支編》的統計)。去另一個世界的時候,錢是帶不走的,人在死之前沒有把錢花了真是可惜。在這個世界上,恐怕只有日本人才會這麼做。

順便提一句,在瑞典,國民一旦發生什麼情況,都由政府出面解決,所以在瑞典就沒有保險和儲蓄這麼一說。

如果日本政府也能給國民承諾「一旦發生什麼情況,由政府出面」,那麼國民也就可以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了。所以,你能看到義大利人到死的時候,存款肯定還是零,這或許是他們活了比預期更長的歲數造成的吧。不僅是義大利人,所有發達國家的國民都是在活著的時候就把自己的錢全部花光了。

認真思考一下,你就會覺得這是很有道理的,所謂人生不過就是如此,所以一定要盡量讓自己活得有意義。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