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經濟蕭條的根源是「智商衰退」 數不盡的「政府蕭條」現象

好,現在再讓我們把話題轉到產地造假上。在過去,許多日本消費者都只認可純國產的商品,但是現在,這種現象已經消失了。

我現在穿的襯衫,雖然名義上是中國製造的,但是細細看來就會發現做襯衫的布料是土耳其生產的,紐扣是菲律賓生產的,線是埃及生產的,中國只是進行了縫製加工而已。這個例子明確地說明,在全球化的今天已經不可能有純國產的商品了。

在食品方面也如此,「純國產的食品好吃、健康、安全」的想法是消費者的一大誤解。如果不解決食品產地的問題,就無法改變消費者的這一誤區。在日本農民的平均年齡接近60歲的今天,政府必須從根本上尋求解決方法。比如向美國和澳大利亞派駐瘋牛病病毒檢測員,向中國等糧食供給國義務提供與日本使用的相同的農藥和生產方式等,這些都是必要的。以後再也沒有進口的概念,而是要在世界各個生產點進行監督管理,也就是說,有關糧食和水產品的問題不再是設立一個「消費者廳」,而是設立一個「全球糧食調配廳」。

如果首先民眾們的偏見不消除,食品問題是得不到絲毫改善的。也就是說,國民的「智商衰退」助長和袒護了「政府蕭條」。

有時候想想,真覺得過去的消費者要比現在的消費者明智多了。比如說在美國20世紀60年代,拉爾夫·納德 讓人們認識到了自行車製造商對於安全性的重視不夠,從而引發了人們的熱論。還有日本在70年代,成立了消費者協會,家庭主婦們聯合起來告發商家的不法行為等。

當然,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消費者需要了解一些關於商品的專業知識,但是現在的消費者卻做不到通過了解商品的相關知識來警示生產者。和70年代相比,收集情報和線索的工作要容易得多,更何況現在是網路時代。

消費者只是在「買」商品的時候才和商家發生關係,而一旦得知哪個商家「有問題」,消費者能做的只是「不買」。現在的消費者,眼睛只盯著商品上的標識,所以只要商家一漲價,消費者就得掏更多的錢,而不會作出其他選擇。

這樣到底有什麼意義呢?

繼食品造假問題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再生紙造假。大型造紙公司多年來銷售的所謂的環保再生紙,其實也是假的。再生紙因為對環境無害而被貼上了「環保標籤」,而這個環保標籤卻是徒有其名。環保標籤現在也已經沒有意義了。究其原因,是因為得到這個環保標籤的門檻太高,才導致了造假行為的產生。

然而這和食品是不同的。即使不能稱為再生紙,但它仍然還是紙,並不會對誰造成直接的傷害,不管是不是再生紙,使用它的人都不會有什麼損失。但由於「不能造假」的規定,在各大商店和超市出售的這種紙全部被回收,這可真是浪費啊!雖然說商家欺騙消費者是違法的,但這一事件的揭發卻是以資源浪費為代價的。

雖然這種事情比比皆是,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但在能給人們帶來懸念的「政府蕭條」事件中,最受關注的恐怕還是2009年製造業的問題。因為在這一年,政府修訂了相關法規,規定「給予派遣員工 與正式員工相同的待遇」。

這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這使企業的人事費用大約上漲了三成,這對尋求削減經費的企業來說,無疑又增加了負擔。企業面臨著兩個選擇,要麼和派遣員工全部解約,只留下少數正式員工,要麼把派遣員工轉為正式員工。然而,時下的金融危機已經剝奪了企業進行選擇的權利。當派遣員工被掃地出門時,政府慌了,急忙對製造業派遣辦法進行了改革。

當優衣庫宣布要把全部派遣員工都轉為正式員工後,贏得了眾人的高聲喝彩,但這僅僅是像優衣庫這樣效益好的企業才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所有的企業都這麼做的話,人事費用就會大幅上漲,屆時日本企業的競爭力就會顯著下降。

我認為日本的商業習慣很不好,但是如果突然否定這麼多年來一直沿用的商業習慣和人們的相互依存感,企業和員工恐怕都會感到困惑,一時難以適應。

優衣庫這樣做導致的結果是,為了生存,也為了不至於變成「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局面,要盡量把工作轉移到人事費用低廉的國家去進行,而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日本產業的空洞化。

如果一味地按照勞動者的意願去做,結果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僱傭這種形式將從日本徹底消失。

在日本,不論是官員、政治家還是媒體工作者,對這種問題能夠進行全方位思考的人非常少,這樣一來,「政府蕭條」、「政府失業」的狀況將加劇。

在「智商衰退」的情況下,如果任由「政府蕭條」發展下去,這個國家將會變成什麼樣子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