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經濟蕭條的根源是「智商衰退」 產地造假很常見

不用說,食品造假特別是產地造假的原因不止一個,因此一味地把責任推給經營者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我認為,我們必須認真考慮的是,我們消費者比如說家庭主婦的集體智商低下是否也是造假的原因之一呢?

這麼說可能沒道理,因為現實中絕大多數的日本家庭主婦都堅定不移地相信「國產的比較好」,但事實上,很多商品都隱瞞了產地,能識別出產地的消費者更是鳳毛麟角。比如,把關溢青花魚這種高級貨和普通的青花魚放在一起,你能憑味覺辨別出來嗎?

所以說有時候過分地將問題拘泥於產地上,實在是沒有必要。

關於產地,現在法律上有諸多漏洞。在以前的原產地證明中,對原產地的定義也是模糊不清的。正因為如此,才會導致上市的新瀉縣魚沼稻米是實際產量的20倍這樣的事情發生。

在這裡,以浜名湖的鰻魚和國產的玄蛤為例說明一下。

把從馬來西亞抓到的鰻魚放到浜名湖裡游上一周,它就成了浜名湖產的鰻魚,把朝鮮的玄蛤放到日本的砂浜睡上一個月,它就成了日本產的玄蛤。

這樣做,難道它們就可以被稱為浜名湖產的鰻魚和國產的玄蛤了嗎?如果是這樣的話,中國台灣和中國大陸產的鰻魚幼仔還是從馬里亞納海溝游向日本海域的呢!僅僅是產地不同的話,即便是分析染色體也看不出什麼差別。所以,我只能認為那些說「味道不一樣,還是國產好」的人一定是具有某種特異功能的。大部分高麗參是在日本培育好幼苗後,再拿到韓國種植的,從經濟學角度來說,這是在最合適的地方進行生產。

馬、牛的產地就更難說了,肯定不能說飼養地就是它們的產地;當把它們運到松阪和近江進行肉食加工時,這裡就是它的產地了。但嚴格說來,這裡也不是它的產地,只是進行肉食加工的場所罷了。

這樣的事情,政府機關成天也在做。

關於商品的名稱,各個經營者常常是根據自己的喜好命名,而政府部門對這種命名的判定也是一拖再拖,找不到好的區分方法。比如說靜岡茶和鹿兒島的茶,到底應該制定何種標準來區分。像這樣的問題,不論是產業界還是政府部門都不知道如何決定,用高爾夫的術語來講,就是四周都是OB 樁。

這些問題,不管是從我的感覺還是從普通消費者的感覺來說,似乎都能稱為「產地造假」,事實上也就是那麼回事。

就像前面所說的,因為消費者是不能根據味道的不同來判斷產地的,消費者之所以有那種「國產信仰」,完全是因為政府和商家的相互配合,隨意制定相關規則而造成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