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經濟蕭條的根源是「智商衰退」 金融危機下的怪事:「一人之下」

在第一章中,我對低智商社會表現出的種種跡象作了簡略的闡述。

在這裡,我想在對「智商衰退」進行個別驗證之前,闡述一下日本到底是如何與世界脫軌的,還有日本政府以及官僚階層、司法、媒體到底是怎樣背離國際常識的。

我們到底在什麼地方?

我們在世界的什麼地方?

如果這個問題搞不清楚,一切就都無從談起。對於這一點,如果你把自己當成迷路的孩子的話,就很好理解了。

當你迷路時,首先要做的是——確認你所在的位置。因為你只有知道自己身在何處,才能以此為基礎來尋找出路,並最終找到正確的路。

但是,如果「集體智商」過於低下,連自己所在的位置都會搞不清楚。

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整個世界經濟都陷入了蕭條狀態。特別是危機源頭的美國,其股票狂跌不止,經濟明顯蕭條。受此影響,包括此前發展勢頭一直良好的中國和印度在內,世界各國的股票價格都在下跌。而日本股票價格的下跌程度比美國更厲害,處在所謂的「一人之下」的狀態。

其實,這種狀態在2007年就已經全面開始了。

2008年3月進行的年度決算中,日經平均股指是12525.54點,而2007年同期日經平均股指是17287.65點,這表明下跌了將近5000點,跌幅達27.5%。

當時,美國的道瓊斯指數在一年間以1%的增長速度止住了下跌,而中國上證綜合指數更是達到了9.1%的高增長率。從這些來看,日本當時已經出現了反常。

2008年10月以後,這種狀況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在全球範圍內逐漸擴大而加速發展。形象地說,如果美國的股指下跌20%,那麼日本的肯定要下跌30%。

關於這種「一人之下」的狀況,也就是股指下跌的狀態,經常會有人這麼問我:「怎麼會變成這樣?政府之前不是一再強調說日本經濟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嗎?經濟學家不是也說次貸危機不會影響日本嗎?」

對此我的回答是:「事實上即便沒有發生次貸危機,全球的投資家也都會從日本股市撤資。」

在這裡,我想問廣大讀者一個問題:

Q:日本股市有什麼理由能保持上漲?

想想看。

如果你沒有思考一下,就想看後面的內容,我奉勸你還是先稍微停一下,哪怕是經過一點點的思考之後再繼續往下看,因為「思考」是貫穿本書的主旨。

好了,現在我就來解釋一下。

根據2008年1月16日財務省公布的《對內、對外證券投資報告》顯示,外國人在日投資持股額是4.1419萬億日元,比2006年減少了48.9%(圖2-1)。

資料來源:日本財務省:《對外、對內證券買賣等情況》

總之,因為證券買進減少了一半,所以日本股票下跌是必然的。特別是2007年後期,次貸危機大規模爆發的時候,國外投資人的賣出傾向就更加明顯了。

尤其是在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後,這種傾向更加明顯了。受這場波及世界各國的金融危機的影響,各國的投資者都採取了賣出股票的措施,特別是在日本市場上近乎達到了拋售的程度,這樣最終形成了金融危機後的股票最小市值。縱觀2008年全年的形勢,可以預測國外的投資人出售股票的行為還會持續8年。這就意味著,暴跌後的日本股市在短期內是不會有所上漲了。

日本股市的上漲全仰仗著外來投資者的買進,否則下跌是必然的,金融危機只不過是起了加速作用。

也就是說,次貸危機並不是股市下跌的根本原因,而是導火索。

我想,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國外的投資者而只有日本人的話,那麼日經指數頂多也就達到12000點的水平。所以,在金融危機過後,即便是想恢複到10000點都很困難。

換言之,造成「一人之下」,也就是日經平均指數下跌的真正原因,是之前一直買進日本股票的國外投資者把資金都投向了其他海外市場。

以這樣的角度來考慮日本的經濟實力和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恐怕比較準確。

最初,當日經平均股指處在8000點的頹勢時,起挽救作用的確實是國外的投資者。當日本在經濟結構上發生危機時,又得仰仗中國的幫助得以改善。在我的書里,我將其命名為「萬艾可現象」。

日本股市的控制權沒有掌握在日本人手裡,日本的商業發展同國外的貿易是息息相關的,如果沒有和國外的貿易往來,日本的經濟發展就無從談起。

可是儘管如此,日本的政治家和官員們卻錯誤地估計了日本自身的實力,認為股價會上漲。所以只要GDP上漲了一點,他們就據此大言不慚地說什麼「形勢一片大好」、「超過了戰後的黃金時代」,更有甚者將其稱為是小泉改革的成果,對此我實在是難以理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