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 第一百回至第一百零八回之謎(3)——《金陵十二釵又副冊》之謎

《金陵十二釵副冊》探佚完了。第五回里寫到的太虛幻境薄命司裡面,除了正冊、副冊以外,還明確寫出有又副冊,那麼《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里》面究竟都有誰?肯定有晴雯,有襲人,曹雪芹在第五回里雖然沒有直接點名,卻通過冊頁上的圖畫、判詞交代了。除了她們倆,還有誰?請期待我下一講。《金陵十二釵又副冊》裡面,排在第一位的是晴雯,第二位是襲人,這是大家的共識。冊頁上關於她們的圖畫和判詞大家很熟悉,我就不描述引用了。

《正冊》《副冊》里收的都是女性主子,《又副冊》開始收入丫頭。晴雯排第一,意味深長。

賈府丫頭的出身來歷是不一樣的。賈府丫頭的來源主要是兩大類:第一類家生家養。曹雪芹筆下的寧國府、榮國府從寧國公、榮國公開始往下傳,已經百年了。一開始他們家裡就有很多僕人,有男僕,有女僕。男僕、女僕在主人的撮使下互相婚配,就生下了後代。生下的男孩,長大以後,又成為賈家的男僕,女孩就成為賈家的丫頭,世代為奴。這是賈府丫頭的第一個來源,是最大的來源。書裡面所寫的丫頭,多數都是這種來源。

像賈母身邊的一號大丫頭鴛鴦,就是家生家養的丫頭。賈赦逼婚,非要鴛鴦嫁給他,給他當小老婆,鴛鴦不幹,賈赦就動用她的兄嫂來勸說。鴛鴦哥哥金文翔和嫂子,都是榮國府里的奴僕,哥哥負責賈母院的採買事項,嫂子負責賈母院的漿洗活計。鴛鴦很剛烈,她嫂子跑來勸她,被她痛罵了一頓。於是賈赦就決定把她父母找來,讓她父母來包辦這件事情。書里就交代了,她的父親在哪呢?不在京城,不在榮國府,在哪兒?在老宅。榮國府的老宅在金陵,就是南京,那裡有若干僕人負責看守老宅,鴛鴦的父母就在其中。賈赦讓賈璉把鴛鴦的父母給找來,賈璉就跟賈赦彙報,說她父親已經痰迷心竅活不長了,雖然沒死,可是南京那邊燒埋銀子都已經發下去了;她母親呢,是個聾子,你把她找到北京來也沒用。賈赦聽了氣得要命,但是也無可奈何。

另一種來源,是百姓的女兒。有的平民百姓,家裡窮得沒飯吃,只好賣兒賣女,有的就把女兒賣到賈府當丫頭。襲人就是這樣的來歷。書里故事正式展開以後,寫到過節的時候,她還能夠回家探親;她父親沒了,但是她母親還在,哥哥還在,家裡的經濟情況已有好轉,因此她母親和哥哥一度考慮把她再贖回家來,當然,襲人自己並不願意離開榮國府,尤其捨不得離開賈寶玉,而賈寶玉在小廝焙茗引領下,偷偷來到襲人家,襲人母親、哥哥見到她和寶玉竟是那麼親密無間,也就理解襲人為什麼跟他們說「至死也不回去」了;後來襲人母親去世了,府里還准許她很風光地去奔喪。從書里描寫來看,平兒最早也應該是從平民百姓那裡買來的丫頭,當然,應該是王家買的,王熙鳳出嫁時,把她當做陪送,跟著王熙鳳到了賈璉跟前,後來又跟著賈璉、王熙鳳進駐榮國府,成為榮國府丫頭群里最出眾的一員,她在「變生不測鳳姐潑醋」時,挨了打,賈寶玉把她請到怡紅院去,「喜出望外平兒理妝」,那一段情節里,通過寶玉的心理活動交代出來,平兒「並無父母兄弟姊妹」,可見從民間買來的丫頭,像襲人那樣尚能和原來家庭保持聯繫的,實屬幸運,而像平兒這樣完全成了浮萍的,應該更多。

那麼你想一想,晴雯她屬於以上兩類當中的哪一類呢?想明白沒有?她哪類都不是!晴雯的出身極其卑微。她不是府裡面世代奴僕的後代,她也不是府裡面花銀子買來的丫頭。她是怎麼來的呀?且說寧國府、榮國府因為富貴百年了,裡面就有很多的老僕人,退休的老僕人因為侍候過上一輩主子,非常有臉面,現在的主子們對他們就不得不尊重幾分。他們通過多年的服務,積累了很多錢財,一般就不在府裡面住了。榮國府的一個大管家賴大,他們家在榮國府裡面世代為奴,最後就變得很強大,賴大每天到榮國府來上班,下班以後回自己家。他家是一個很大的宅院,甚至有很大的花園,規模雖然比不了大觀園,「卻也十分齊整寬闊,泉石林木,樓閣亭軒,也有好幾處驚人駭目的」。賴大母親還活著,就是賴嬤嬤。賴嬤嬤應該是跟賈母一輩的老僕人,但是老早就退休了,退休了以後,她就在賴大所購置的帶花園的大宅院裡面,過著相當養尊處優的生活。賴大的後代,按說成年以後,應該都來為榮國府的主子服務,賴大生下一個兒子叫賴尚榮,賴大跟主子求情,要把賴尚榮贖出去,成為自由人,府裡面答應了。這個賴尚榮在賴大自家的宅子裡面,捧鳳凰似的養大,最後科舉考試考中了,還謀到了一個縣官的官職,要去走馬上任,賴大家因此大擺酒席,不僅賈府的老爺、少爺去了,一些其他貴族家庭的人都去了,連賈探春也去了,還趁便跟賴家姑娘取了管理經。所以賈府的老僕人可以說是很風光的。有一回賴嬤嬤到榮國府來,其實就是串門,但是她畢竟身份是僕人,她不能說是串門,叫什麼?叫請安。她到榮國府來請安,首先要給賈母請安,賈母當然很高興。像這樣一些上等的僕人,他們自己也擁有小廝、丫頭。賴嬤嬤來給賈母請安,她是帶丫頭的,那回她帶著一個小丫頭,還不到十歲,賈母一看到就很喜歡,一看老主子喜歡,賴嬤嬤也很會逢迎,就說您既然喜歡這個小姑娘,那就把她當做一件玩意兒,孝敬給您吧!晴雯就這麼進入榮國府里,先成為賈母的丫頭,後來賈母把自己身邊的丫頭撥給寶玉,撥出了襲人,又撥出了晴雯。襲人在賈母身邊時候叫珍珠,寶玉後來長大了,讀點兒古詩,古詩里有一句叫做「花氣襲人知晝暖」,襲人姓花,寶玉就把珍珠的名字去掉,改叫她襲人。但是襲人是賈府正經用銀子買來的,而晴雯卻是僕人的僕人,她一點身價都沒有,襲人起碼值幾兩銀子,她卻是一個白送的,論出身,說她「身為下賤」,那是非常恰切的。

關於晴雯,歷來讀者對她印象都非常深刻,很多讀者為她留下過熱淚,也有很多論家從各種角度論述過晴雯。晴雯個性鮮明,在書裡面戲份兒很多,很值得詳細論述。但是,別人嚼過的饃不香,已經被別人多次論述過的,我就不在這裡重複了。我在這裡把我個人進行文本細讀的心得,提出幾點跟大家共享。

一點就是我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沒有,書裡面後來有一個交代,晴雯還很小,一個十來歲的小姑娘,到了榮國府以後,她就做了一件事。一件什麼事?她就想,我從一個賴家的宅子,到了賈家的宅子,賴家是賈家的僕人,我從僕人的僕人,變成了他們主子的僕人,我的生活環境有所改變,有所提升了,我應該很高興;那麼在這個時候,她就想到,不能光是我一個人享受這個好處,能不能,也讓別的人分享到一些呢?晴雯她根本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誰,也沒有什麼可以確切指認的血親,但是她就想到,有一個人,跟她模模糊糊有些血緣關係,書里說,是她的一個姑舅哥哥,是一個會宰牲口,會做飯的這麼一個人,淪落在社會上。於是,晴雯到了榮國府以後,她就求大管家賴大,允許她的這個姑舅哥哥,擺脫漂泊不定、衣食常憂的生活,也到榮國府來「吃工食」,從此能夠有固定住處、固定收入。「吃工食」是書里原文,我讀到這三個字時,不知怎麼搞的,鼻酸。晴雯那時候還遠未成年,卻已有這種與人分享好處的心腸。她的那位姑舅哥哥得以進入榮國府,後來這個姑舅哥哥還娶了媳婦。沒想到晴雯被王夫人攆逐以後,這個姑舅哥哥對她非常冷酷,那位姑舅嫂子就更不像話。

關於晴雯把她的姑舅哥哥安排進府的有關交代,常被讀者和論家忽略。但是我籲請讀者掩卷默想,晴雯,這樣一個小生命,遊絲般的生存狀態,具有著爆炭般的性格,常常游弋在危險中而不自知,最不會保護自己,可是在她心靈的深處,卻有著最柔軟的情愫,她自己得到一點好處,就總想找人分享,終於想起有個姑舅哥哥,就讓他也能進府獲得比以往好些的生活。其實所謂姑舅哥哥,是一個很模糊的血統概念。你姑父的兒子是你姑表哥,你舅舅的兒子是你的舅表哥,姑舅哥哥是一種極其含混的說法,曹雪芹如此行文,就是想告訴讀者,其實晴雯她自己也搞不清,這是她姑父的還是她舅舅的孩子,但是跟她有點關係,她就去關心人家、顧及人家。所以我們對晴雯這個形象,要注意到曹雪芹所精雕細刻出來的,她心靈深處的這些善美。

晴雯由著性子生活。論家經常指出,晴雯是黛玉的影子。正如襲人是寶釵的影子一樣。她「風流靈巧招人怨」,但是請你注意,賈母卻不嫌怨她,反而非常欣賞她。賈母和王夫人之間是有矛盾的,先不說別的方面,兩個人看人的眼光,就大不一樣。王夫人喜歡規規矩矩的,完全遵守封建道德規範的後代。賈母比較容忍開放式性格,她對王熙鳳的放誕無禮,不僅容忍,還挺欣賞;她對黛玉的尖酸刻薄,也能容忍,從無責備;她對晴雯的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只當活潑有趣。書裡面有一筆,非常重要,在晴雯被攆出去,甚至已經死掉之後,賈母跟王夫人說起晴雯,她還是讚賞的口氣,她說「晴雯那丫頭我看他甚好」——注意:不是一般的好,是「甚好」——她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