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4 給你一個我所能認識到的,最好的未來 有關教育的本質

在成為一個母親之後,因為這份使命,也因為工作需要,我開始研讀國內外、各階段的教育理論書籍。我想知道,怎樣才能與孩子們更好地相處,以及給他們適當的引導。

一個偶然的契機,我整理電腦里的舊文件,結果翻出了我二十三歲那年寫下的一篇文章。題目叫作《我是你的寶貝》,其中記錄的便是外公在我童年、少年時留下的那些足以影響我一輩子的點點滴滴。

其中提到這樣幾個故事。

上學前班時,有一次,放學途中我和小夥伴們一起「拿」了人家曬在院子里的紅薯。

回家後給你看,你在一瞬的驚訝之後坐下來,問我:「拿這個紅薯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

我老老實實答:「害怕人家看到,想拿了趕緊跑。」

你點頭,「為什麼怕人看到?」

我不說話了。

你說:「因為你知道這是不好的事情,所以才不想讓人看見,所以才害怕,對不對?」

我點頭。

你嘆口氣,告訴我,我不是一個壞孩子,你知道我只是出於好奇才「拿」了別人家的紅薯,以後再不可以這樣。因為如果一個人心存善念,懂得悔悟,「拿」便是種一念之間的過失,是可以原諒的;而當一個人刻意去將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的時候,那就是「偷」,而不經勞動就獲取成果的「偷」,是十惡不赦的。

所以那個中午我們都沒有吃午飯,你帶我去給人家道歉,提出要給人家賠償,到最後紅薯的主人都不好意思了,非要送我一袋子紅薯不可。

你囑我銘記這些陌生人的善良,然後拿走了那個我「拿」過的紅薯,回家擺在窗台上,直到腐爛。然而紅薯會腐爛,記憶會久存。

直到今天,寫小說、寫論文,我始終堅持原創。有人贊這是帶有傳統文人的清高,而我知道,我只是心存善念。

小學入學的那天是你送我去報的名,路上說了很多話,關於謙讓、關於專心、關於守紀。

我的功課很不好:成績在全班四十一個人里排第三十五。

你去給我開家長會,回來後你看著我的眼睛很認真地說:「你們老師說了,這個學期你是有進步的,只是別的同學進步更大一些,所以就顯得你不是很突出。下次只要再進步稍大一點就可以了。」

這句話讓我覺得很溫暖,結果下個學期我就考了第二十五名。

多年後回學校看老師,她說你外公真是個好人,他一直強調你是有進步的,只是進步幅度不太明顯而已。

她講這些陳年舊事的時候我始終微笑,然而心裡有淚洶湧漲潮。

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我突然考了一次第一名,老師很驚訝,他們並不相信始終中游水平的我可以有這樣神速的進步。

那時候前三名的獎品是本子,雖然不高檔,但拿在手裡是種能力的象徵。

幾乎所有孩子都喜歡那個印著小猴子圖案的本子,可是每班只有一個,是給第一名的。

偏偏那次考試我和班裡一個成績始終很好的女孩子並列第一名。

老師一點都沒猶豫就把那個漂亮本子給了她,然後給我發了第二名的獎品。

她發獎的時候說:「成績需要真實,如果是假的,就算我給誰好本子,這個本子也是種恥辱。」

班裡的同學都用蔑視的眼神來看我,我很想哭,可是忍住了。

我回家講給你聽,你一句話不說就出了門。

你回來的時候手裡拿著那種印著小猴子的本子,遞給我說這是老師補給我的。

我很高興,只是幾個月後才知道那本子是你自己買的。

也是那時你才告訴我,有時候總有避免不了的冤枉,可並不是每種冤都要去申訴。

沒有什麼能比正直誠信的行動更具有說服的力量。

果然,從那以後我一直考第一名,老師開始喜歡我,生活變得生動起來。

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寫作文,叫作《我最喜愛的一種植物》,我寫的是《我家的扶桑花》。

我寫這種花的顏色與味道都很溫柔,我喜歡的是它安靜不濃烈,所以有氣節。

老師不相信是我寫的,在我的作文後面寫評語:「文字很好,希望是你自己所寫。」

我拿給你看,你又生氣了,洋洋洒洒在老師的評語後面寫了更長的一篇。

那時候我才知道你的字很好看,不過語氣也激烈,說的是你可以作證那是我自己所寫,還說作為一名教師要懂得保護一個孩子的驕傲云云。

其實這件事並沒有在我心中留下陰影,因為你告訴我,老師是在用另一種方式表揚我的作文寫得好。

前幾天我翻舊物,找出一盒舊得不成樣子的錄音帶,帶盒上有你蒼勁的字:乖乖三歲。

我很好奇,就聽了。

聽的時候我的眼淚就流下來了,因為我聽到你在教三歲的我背唐詩。你教的是《春曉》,我不僅口齒不清,還用心不專,背到一半主動要求去吃飯。

你哄我,說好孩子要堅持做完一件事,如果不堅持,那下一件也做不好。

這是我所能找到的你給予我的人生哲理的第一課。

若干年後我去給我的師弟師妹們介紹考研心得,我說,對我這樣天資並不聰穎、英語成績一般的藝術院校學生而言,考研、考博都很辛苦,所以許多人中途放棄。但實際上,最後勝利的人往往不是最聰明的,而是最有毅力的。

所以,許多事,我們以為很難完成,其實只是因為我們不肯堅持。

而這個道理,原來你在我三歲的時候就已經教給了我。

……

如今,十年過去,我從外公外婆的寶貝變成兩個寶貝的媽媽,我含著淚水回憶所有那些溫暖的時光,卻發現,我的外公,他真是個有質樸理論的教育家。

外公從沒有要求我將來必須要取得怎樣的成就,且因我從小身體不好,全家人對我的期望不過是讀書識字那麼簡單。據說,我考取碩士研究生的那天,外婆、我爸、我媽集體吃了降壓藥。他們難以相信我這樣從小就被老師說是「注意力不集中」、「不夠刻苦」的孩子居然也能有今天。其實,他們忘記了,所有餡餅都並非從天而降,少年時的缺點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被糾正,只是糾正這一切的那個人,沒有看到。

外公在隆冬的深夜離開,他欠我一聲「再見」,他讓我在成年後看那本叫作《爺爺變成了幽靈》的繪本時淚流滿面,他再也無法分享我的喜悅——每一本新書出版的時候,考上心儀的職位的時候,咚咚和叮叮來到這世界上的時候,重回講台「授人以漁」的時候……許多次,我幻想,如果他還在,會不會像外婆那樣,仔仔細細看我的每一本書,還不忘包上厚厚的書皮?會不會想要去大學裡聽聽我講的課,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看著我微笑?他會和我討論我種種的人生計畫吧?會不會誇我勤奮、認真、有衝勁?

我終於知道,最好的教育,不在書本教材里,而在身體力行中。

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故事,每一戶都有每一戶的境遇,我們每天都在遇見新的命題,這世界在變化,孩子們的成長充滿懸念,書上印著的多是規律性的一般存在,而不是屬於我們每個人的具體方法。好的教育是愛,是寬容,是耐心等待,是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不斷思考、不斷嘗試,從而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有效的交流方式,是看著孩子們的眼睛,用最真摯平等的目光,傳達「信任」的要義。

所以,我才在一本小說里這樣寫:作為家長,你可以打破一個花瓶或是一面鏡子,可萬萬不能打破的,是一個孩子水晶玻璃一樣的心。

時間如流水一般淌過,沒有人能預知未來,只能期待。

希望我自己,能夠在孩子們日復一日的吵鬧中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面對孩子們的成長不功利、不激進,面對自己的未來有夢想、有行動,陪他們長大,與他們同行。

這不是易事,要堅持啊!

我這樣想像著、想像著,想像你們微微的羞澀,想像你們甜蜜的笑容,想像你們也會因為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而患得患失,想像你們就是要和這個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一起舉案齊眉、白頭偕老……你們再不僅是我的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