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3 總有些無傷大雅的淚花,是生活的笑意 所有那些困擾的長度

我最近突然很困擾,咚咚,你知道嗎?這主要是來自於三周歲的你。

三周歲……我該怎麼形容呢,似乎在我還沒有組織好措辭的時候一切就突然爆發了:

早晨7點半,你不肯起床,即便起來了也哭著喊著不肯上幼兒園,我先後用「闡釋幼兒園之工作重要性」、「必要的獎勵」、「某藍顏小知己已經到教室了」等若干方式吸引你,通常一個辦法只能用一次,逼急了甚至有一次是奶奶先抱你下樓,然後在樓梯間里給哭哭啼啼、放棄抵抗的你穿上了外套。

好不容易送你進了教室,為此特別答應你「媽媽爭取下午早點來接你」,但當我真的專程請假半小時以便早早接你的時候你卻又和小朋友們哈哈大笑難捨難分,以至於要跟我商量「媽媽讓我再多玩五分鐘吧」,而五分鐘後等待我的還是各種摔摔打打不情願。

終於等到你穿好衣服、背好書包,戀戀不捨地跟我上車回家,進門看見弟弟在玩你的玩具,叫囂著衝上去抓他的腦袋,大人們的勸阻你全當聽不見,御姐氣場強大無比。在弟弟的號啕聲里我頭疼地想,按照「天將降大任」的理論,單看你弟那滿頭包,估計也能成大器。

然後我們開始吃晚飯了,作為一個一歲開始就能自己吃飯,而且胃口一直很好的孩子,在三歲這年你神奇般地開始抗拒自己吃飯。你會要求「喂喂我吧」,一旦被否定,你就呼嘯著跟弟弟跑來跑去,視飯菜於無物。我屢次想要索性餓你一次長長記性,但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極度不配合,所以我用兩年多給你培養出來的好習慣還沒用上兩個月就功虧一簣。

晚飯後,你和弟弟開始玩玩具,早先還知道「從哪裡拿的要放回哪裡去」的你,現在卻突然開始不收拾玩具、到處亂放,不僅如此,你還率領弟弟把爸爸抽屜里的名片撒得滿屋子都是,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我們家是遭了劫。我和顏悅色地與你商量,用講故事的方式希望你頓悟,裝作不要再跟不講衛生的寶寶玩……全都不中用,你的倔強啊,真是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生動範例。

然後,時鐘轉到晚上9點多,我開始試圖說服你們兩人上床睡覺。可是在你的帶領下,弟弟都困得打哈欠了,也仍然強打精神玩下去。寂靜的夜裡,你們尖叫,你們大笑,你們像《葫蘆兄弟》里的蛤蟆兵一樣排著隊、扛著掃帚走來走去,每次路過我身邊時還齊齊扭頭奉送一個露出起碼十二顆牙的笑容……我給你們跪了啊!大哥大姐,你們是永動機嗎?

11點,你倆終於決定睡覺了,可是咚咚你不要洗臉,不要刷牙,不要洗腳,哪怕看弟弟都洗完上床睡覺了你也仍然不肯妥協,梗著脖子大吼「我不洗」。我已經累得頭都大了,咚咚你曾經不是這樣的啊,如今這是怎麼了?我萬般無奈,筋疲力盡,最後只好把自己獻給你——我陪你洗了鴛鴦浴,給你講完三個故事,慢慢哄你睡覺……謝天謝地,你終於,睡著了。

深夜,看著你的睡顏,我的大姑娘,你不知道我有多崩潰——我完全想不明白是哪裡出了岔子,曾經那個喜歡上幼兒園、能自己吃飯、自己刷牙洗臉洗腳的咚咚,她去哪兒了?

三歲……我親愛的咚姑娘,你的「叛逆期」,就這樣來到……

所以,咚咚,你並不知道,每天,在你睡著後,我早就沒有時間寫作,因為我要翻閱大量書籍,想從中找到陪你長大的合理方式——我為此潛心研究蒙台梭利、瑞吉歐等早教方法,認真研讀《兒童發展心理學》,關注若干個育兒微博,學做各種好看好吃的營養餐……可是最後得出的唯一結論竟然是:總有這麼一個階段,總要慢慢陪你走過。

簡單說就是:別著急,等著吧!

我終於忍不住跟幾個媽媽抱怨:早先那個省心的孩子,她怎麼會在三歲這個小小的年紀就開始叛逆?我要什麼時候才能擺脫這種困擾?我不求她多麼優秀,只要做個懂事明理、樂觀積極的孩子就好。我一直為此努力,卻仍然無法避免各種艱難險阻……

媽媽們卻都笑了,然後,她們說了幾段話,瞬間點醒我——或許,也是瞬間砸蒙我。

媽媽A說:「怎麼可能擺脫困擾呢?其實就算是在孩子小時候,也是有各種各樣困擾的呀,你是因為咚咚小時候身體好,才少經歷了許多事。比如我女兒從出生後就長濕疹,一直到快兩歲,臉上都是各種紅腫和疤痕,看著別提多心疼了。又因為是過敏體質,大米、雞蛋、奶粉、海鮮……全都不能吃,孩子瘦得像排骨。那時候我就想著,只要她能身體健康,擺脫濕疹困擾,我就謝天謝地了。」

媽媽B說:「再嚴重的濕疹到兩歲多基本都會痊癒,當然到這時候也就該上幼兒園了,我兒子在最初上幼兒園的那一年裡,基本上每上一周幼兒園就要因為感冒、咳嗽而休息三周。冬天的時候還容易轉為肺炎,天天都得在醫院守著打針,為了掛專家號凌晨四點就去排隊。大人孩子都遭罪,簡直是一場噩夢。那時候我就想,如果這世上沒有冬天就好了,那樣,我們也就不會有肺炎的困擾了。」

媽媽C說:「等年紀大點倒是不容易有肺炎的困擾了,可是該上小學了,擇校吧,名額少咱搶不著,買學區房吧,那價格貴得讓人想搶銀行,好不容易進了個還不錯的學校,結果那作業多得寫不完,常常都得我和他爸幫忙寫。老師們今天布置孩子回去畫幅油畫,明天說讓做個燈籠,後天竟然讓我們去買小學生專用的化學實驗材料,觀察鎂條燃燒。每個步驟家長都要拍照、沖洗、簽名後交給老師,以證明孩子們真的完成了素質教育的項目——我殺人的心都有了啊,你說這培養的是孩子的素質還是家長的素質?我的願望就是趕緊讓孩子上高中吧,最好還寄宿,自己的作業自己做,自己的前途自己奔,我這老胳膊老腿的陪不起了。」

媽媽D說:「你以為上了高中就省心了?現在你們一個個都說『孩子成績不好也無所謂』,真到了高中階段,我就不信你們還能這麼洒脫!成績不好怎麼辦?考不上像樣的大學,又沒有去職業院校學本事的那份踏實,除了送出國,還有別的辦法嗎?可是出國,那是要錢的!」

媽媽E說:「我兒子倒是出國了,現在學成回國了,麻煩一樣多——三十歲的人了,女朋友還是一個接一個地換,不過就這樣也沒有他換工作的次數多。你都不知道他到底喜歡什麼,到底想幹什麼。出國花了上百萬,回國年薪五萬,二十年,他不吃不喝才能賺回來,這還沒算通貨膨脹的因素。人家口口聲聲說了堅決不『啃老』,可是不啃老的話怎麼買房子、娶媳婦、養孩子?我都替他愁啊!我都恨不得說『兒子啊,我心甘情願被你啃,求求你啃老吧,趕緊買房結婚生孩子行嗎』?」

……

我瞠目結舌。

看,未來的道路那麼長,擺在母親們面前的挑戰那麼多,困擾……它不是過去時,而是進行時、將來時,是一輩子的如影隨形。

究其根源,不過是因為:愛。

是的,這一代母親,絕大多數受過高等教育,開始接受西方先進的育兒理念,並試圖與上一代人的老觀念作鬥爭。她們不約而同想要成為孩子的朋友,想要陪孩子長大,想要給孩子更寬廣自由的成長空間……可是,就是因為在乎,就是因為投入了更多精力卻仍然要面對種種變數,所以走著走著,再和顏悅色的媽媽也終於忍不住發脾氣,再講究科學理念的媽媽也常常會困惑無力。

偏偏,除了咬緊牙關,堅持著,用更多耐心去觀察、去思考,別無他法。

所以,我只能更加仔細地觀察你,拿出更多時間來陪你,我的咚咚。

托「觀察」的福,我漸漸發現,咚咚,你的改變,或許真和弟弟有關。

因為弟弟長大了。

他再不是那個只曉得躺在床上要奶吃的娃娃了——他會走路了,會奔跑了,會追著你喊「姐姐」了,會用崇敬的目光仰望你了。或許,對你而言,幼兒園裡最吸引你的不過是有人陪你玩,而如今,弟弟可以更好地勝任這個工作,那麼家裡當然是要比幼兒園更誘人一些的。

於是,伴隨他對你種種的模仿,你也開始模仿他——他喝奶粉,你便也想喝奶粉,為此你甚至放棄了本來很喜歡的鮮牛奶;他要大人喂飯,你便也想要大人喂,這或許是你獲取安全感的方式,也或許只是為了強調你和弟弟一樣受重視;你向天空撒一把爸爸的名片,在弟弟的尖叫與歡笑聲中低下頭,剛好看見弟弟崇拜的目光,這極大鼓舞了你,於是家裡被你扔得亂七八糟;當然你更喜歡的還是說「叮叮跟上我,跟在我身後」,然後帶著他四處亂竄、各種翻揀、不斷折騰,而你弟弟,他偏偏還就吃這一套,哪怕前腳剛被你揍過,擦乾眼淚仍舊要跟著姐姐混;以及,當媽媽說「如果你不喜歡這個小牙刷,不妨送給叮叮」時,你才會搶過來,認真刷牙,緊接著用專屬於你而叮叮沒有的漂亮小盆洗臉洗腳……其實,承認吧,咚姑娘,你只是為了彰顯自己更重要一些,更了不起一些,更神氣一些。

弄明白這些之後,我終於鬆口氣。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