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方法 第十三章 心理邏輯

當講到心理邏輯的時候,我要溫馨提示一下:請給自己一點耐心。

因為我講到了我的獨家心理分析最核心、技術性最強的東西。不誇張地說,如果學會梳理心理邏輯,那是一個絕殺技。

我們都知道,練一門武功,和會玩幾招花拳繡腿有本質區別。這種區別,恐怕和蚯蚓與黃鱔、黃鱔與蛇、蛇與龍的區別差不多。

很簡單,真正的功夫是用來防身和攻擊的,技術性相當強。你不要看玩功夫的人手一舞一舞,腳也一踢一踢的,這麼做並不是為了好看(當然它也可以玩得看上去很美),而是知道自己和別人有哪些漏洞必須防守,可以進攻。他不會去玩那些華而不實的招式。

李小龍玩的「截拳道」就非常講究這一點。在《精武英雄》這部電影里,陳真陳英雄也說「搏擊之道就在於擊倒對方」。

對於花拳繡腿來說,那就不懂這些東東了,它就是用來表演和娛樂的,因此追求的就是好看。

所以,有時候,懂一種東西和會一種東西,其實是兩個概念。《天龍八部》里的王語嫣同學就是一個懂一種東西,但並不會這種東西的人。她看過很多武功典籍,別人要玩什麼武功招式,她都知道,但是她不會武功!

我們碰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什麼是心理邏輯?

先想一下,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的言行,其反常、奇異、瘋狂,是「不可理喻」「無法想像」的對不對?也就是說,它們用理性的邏輯和常理,根本就解釋不清楚。

比如,一個人喜歡去偷女人的內褲,一個瘋子突然跳起來拿刀在大街上砍人,一個人看到另一個人就會本能地厭惡,用邏輯都無法理解。

那什麼可以理解?回答是:心理邏輯。我想說,在這個世界上,用邏輯無法解釋清楚的事情,總可以在心理上說清楚。

因為,這些言行,是受心理驅動的,它們自有一套邏輯。

對「心理邏輯」名詞解釋一下就是:一種心理行為,或一種心理癥狀,從在內心裡的發生,到表現出來的整個有規律的過程。梳理心理邏輯,就是看透這整個過程。

當我們做到這一點時,就相當於看到了:

a、一個人在內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

b、他的那些行為,在內心裡經過了什麼樣的程序,又是怎麼表現出來的;

c、他的心理問題,到底是怎麼來的,經過了怎樣的演變。

和我們人類有關的世界,大致有三個大領域:自然、社會和心靈。

對於自然、社會現象來說,我們是用一系列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還有哲學)來對付的,比如物理學、化學、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必須講究邏輯。因為,不講邏輯,你都思維混亂了,還想幹什麼,又能幹什麼?還想探知自然、社會現象的規律?

值得一說的是,甚至本屬心靈領域的宗教,為了增強吸引力,也用邏輯來武裝自己,比如,在西方的中世紀,很多教士就做起了宗教哲學家,不再說「上帝就是存在的」,而是論證上帝的存在,雖然論證是否成功是另一回事。

但是,碰到人類的心靈領域,邏輯就玩不下去了。有效的是心理邏輯。我們的心理分析講究的主要就是心理邏輯。

理性邏輯;自然領域、社會領域;心理邏輯:心靈的領域。

心理邏輯是怎麼運作的呢?

有兩種情況,我分別把它們的運作過程,畫成一個邏輯圖式。

在一個人的心理生存沒有受到威脅,保持著理性的情況下:

在某種心理背景下,外界刺激或內心慾望——心理結構——智力結構對心理結構進行控制——表現出來的言行。

解釋一下就是:在我們帶著一個心理背景和別人打交道時,別人如果對我們說了什麼、做了什麼,或者,我們的內心慾望被激發了,那麼,我們的心理結構就被刺激,導致了某種心理反應,由於我們的智力結構可以控制它,於是,最後出現的,便是某些理性的言行,它們回應了別人對我們的刺激,以及我們內心被激發的慾望。

比如,你在大街上看到了一個美女,有佔有的衝動,但你知道你想佔有她是不可能的,於是,在心裡陰笑一下,開始裝,走開。這就是你的內心慾望被她激起,衝擊到了你的心理結構後,在智力結構控制下心理邏輯的運作過程。

當一個人保持理性時,他的心理邏輯的運作有一個特點:受到智力結構的影響或支配,而不是盲目地被外界和內心慾望所操縱。

由於在理性的情況下,心理邏輯的運作較為簡單,你只要像前面我們所講的一樣學會看穿一個人的心理動機,學會澄清他的言行,就已經夠用了,在這裡我就不分析了。

在一個人的心理生存受到威脅,使他淪為心理動物的情況下:

在某種心理背景下,外界刺激或內心慾望——威脅心理生存——心理保護機制的啟動——表現出來的言行。

解釋一下就是:當我們帶著一個心理背景,出現在任何一個情境中時,或者別人所說的話、所玩的動作,或者我們的內心慾望被激起,衝擊到了我們的心理結構,使我們的心理生存受到威脅。這個時候,我們的智力結構已經不管用,心理保護啟動,並以外在的言行表現出來。

它的特點是:我們盲目地受心理規律的支配,心理保護主宰了我們對外在刺激和內心慾望的反應。

比如,一個人在單位無端地被上司批評,心裏面正不爽時,下班回來在街上,恰好又有一個人踩了他腳後跟,而且還不道歉,態度惡劣,他就有可能發火。被上司罵已經夠讓他鬱悶了,居然還有人再惹他,他會有一種「我TM怎麼那麼倒霉,那麼好欺負」的內心語言。這個時候,他的心理邏輯運作,但智力結構不起作用。

當我們帶著一個心理背景和別人打交道時,這個心理背景越活躍,我們越不理性。

下面,開始進行技術分析了,還是從最簡單的開始吧。

我們梳理心理邏輯的第一個運用:破譯一個人的心理演變過程,看到他的行為,是怎麼被召喚出來的。

我想說,我們不僅僅應該看到一個人的行為在心理上是什麼意思,也應該看到,在此之前,他在心理上發生了什麼。

來看這樣一個故事。

某年某月某日,男A在地鐵偶遇女B,搭訕成功。繼而,在網上開始猛烈的攻勢,裝,女的也裝。攤牌要追,男A搞不定女B,便惡語相向。

但女B也不是省油的燈,一怒之下,把他們的聊天內容和手機簡訊公布到了微博上,供網路哄客和罵客參觀、起鬨、謾罵。男A大懼,趕快道歉……女B不留情。於是,男A刀捅女B,所幸只是划了一下,無大礙。

顯然,即使是不懂心理分析的人,要搞懂男A為何要刀捅女B,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但我們還是來梳理一下他的心理邏輯。注意了,下面我用箭頭,把心理邏輯的運作過程完整地勾勒出來。

在地鐵里搭訕,搞定聯繫方式,內心竊喜——在網上展開攻勢,勾搭,由於不是面對面,而且似乎具有私密性,他內心充滿了泡妞時進攻的快感,這種快感,並不亞於「搞定」時的成就感——女B並不在網上投懷送抱,在大談什麼車子的同時,拒絕了男A。男A心理受挫,心理生存受到威脅——心理保護啟動,對女B進行語言上的攻擊——女B把聊天內容發到網上,男A隱私暴露,被網友圍觀指責。惱恨、恐懼。為消除恐懼,趕快道歉——道歉沒有起到應有作用,單方面和女B簽訂了一個「我道歉,你也放低姿態息事寧人」心理契約的男A有被羞辱之感,於是,又威脅到心理生存,基於心理保護,轉化為憤怒——在搞不定女B的挫敗感、女B把聊天內容發到網上讓他丟臉的怨恨,以及道歉後的惱羞成怒驅使下,他要對女B進行報復,於是,刀捅女B。

我們梳理心理邏輯的第二個運用,相對要複雜一些。因為我們要破譯的是:一個人成了某種人,在心理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個運用太重要了。因為從小開始,我們就不斷地被某些事情所改變,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為什麼變成了某種人,又如何阻止自己。

下面是一個官二代女公務員的故事。

她表面上是個單純孩子氣有點內向的乖乖女,但事實上極善於偽裝。

在小的時候,父母經常吵架,而她在一旁冷眼旁觀,暗帶嘲諷。

她母親是個遊戲人生的人,但父親很好面子,且道德感強,做事有條理、有分寸。由於和母親關係不和睦,她父親便把精力都轉到了工作和對她的期待上。

於是,她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a、在小的時候,有一次,她和朋友說話,朋友沒有理她,她沒有繼續說,而是趁朋友不注意,把朋友的鑰匙拿走了,以作為對他的懲罰。還有一次,和舅舅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她說的話沒有得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