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3 方法 第十二章 語言-心理分析

我們的心理分析有這樣一個兩手準備。

如果一個人說話滴水不漏——就是說,不含混,很有邏輯,沒有破綻,那麼,他的話,就沒有攜帶心理的內容。從他的話中,無法直接破譯他的內心,而需要運用到我們前面所講的「心理背景-情境」這樣的公式。

但如果一個人說的話很混亂,前後矛盾,有邏輯錯誤呢?

我想說,那我們心理分析的一個殺著,即語言-心理分析就派上用場了。因為,語言的混亂就是思維的混亂,而思維的混亂就是心理的紊亂,其語言乃是心理秘密的外露。

小平同志說,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語言-心理分析是很厲害的,但一個人得培養對語言的敏感,不要太遲鈍了,半天都沒反應過來。

我想請問一下:如果我慷慨激昂地(其實也挺裝的)對你說「真理往往站在少數人一邊」,你會不會覺得我說得有道理?

注意,我是在對你玩一個語言敏感度的測試。我最想看到的結果是:你馬上宣布我這句話是屁話,因為它沒有任何信息!

真理往往站在少數人一邊嗎?殺人放火的人渣們是不是少數,真理會眷顧他們?

為什麼說這是一句屁話呢?因為它抽離了語境。

就是說,單獨地說這句話一點意義都沒有,它背後,必須有一個事件,而這句話,正是從這個事件邏輯地引發出來的。

這個事件可能是:我堅持認為1+1=2,但有幾個人堅持認為1+1=3。按遊戲規則,必須大家投票決定對錯。於是,投票的結果說我是錯誤的;再於是,我對你慷慨激昂地發表「真理往往站在少數人一邊」的一句話演講。

如果沒有這個事件作為背景呢?那麼,我這句話,在語義上是沒有信息的屁話,但它具有了心理上的意義,那就是代表我的感慨。

大家記住,當你聽到一些莫名其妙或無法理解的話時,往往說話人是在自言自語,但是,他或者要靠說給你聽來裝,或者,是靠說給你聽來發泄一下。他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心理背景上,不是在話上,更不是在你身上。

理解一個人所說的話,不僅僅包括話的意思,也包括他心裏面的意思。有時候,甚至僅僅是心裏面的意思。

在很多年前,我就對語言和心理的關係產生了極大興趣。

那個時候,根據和別人打交道的經驗,我發現,一個人說話的詞語和方式,往往暴露出他的文化水平、價值觀、素養。但是,那只是經驗歸納,我不知道這裡面的奧秘何在。

在後來漫長的日子裡,這一粗陋的發現鳳凰涅了。根據語言哲學和精神分析的原理,我創造出了一套獨特的語言心理分析方法,既可以分析心理,也可以在信息不多的時候,大致判斷一個人是什麼人。

因為,當一個人說出某種話時,既是他的心理在說,也是他本人在說!

好東西值得分享。下面,我就把它分享一下。

我分別從一個人說話時的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考察。

A、所使用的詞;粗俗的?通俗的?高深的?

B、話語方式;怎麼表達的?

C、對語言指涉對象的理解程度;描述、分析、洞察能力如何?

D、和對話者互動的方式;能有效回應別人還是只顧自己說得痛快?

E、說話時藉助輔助表達手段的程度;玩手勢、表情等是否誇張?

看起來很學術,因此不太親民是不是?我只能說,抱歉,這些要點,實在只能用這些挺嚇人的概念來表達。

但別緊張,它們不是我們掌握語言-心理分析方法的障礙,而恰恰是我們走進語言、心理分析的入口。原理、方法其實都很簡單。

就詞語來說,一個人說話時,儘管可以「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比如一個教授,在通俗甚至粗俗程度上完全可以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但你放心,他一定會自我暴露,某些已經在他的那個文化層次、交往圈子形成習慣,代表他的身份認同的詞語一定會蹦出來。你要做的,只是保持敏感!

為什麼一個教授,會憋不住地蹦出一兩個學術性的詞語?回答是:這些詞語,在心理上是他確認自我身份、自我價值的一種方式,無論他如何裝,骨子裡是希望自己牢記自己是教授的,也希望別人記住這一點!

如果你還不明白,請想一下,在電視劇中,我黨要派一位革命同志,冒充某位國民黨特務打入國民黨內部,為什麼從一開始就要忘記自己姓甚名誰?為什麼在台灣、香港的電視劇中,某位「絲」要扮演富二代,必須忘記自己是誰,而只記得自己「是」富二代?這是因為,只要你還記得你是誰,你總有機會通過語言,表現出屬於你的東西,而這恰恰會出賣你!

如果我黨打入國民黨反動派的地下工作者,在敵人面前一不小心蹦出一句「黨」「毛主席」之類的話,你替他想一想,如果國民黨不是一幫傻子,後果是什麼?

正因為某些詞語、某些話,容易讓人聯想到某些社會身份,所以,也有人渾水摸魚,用來行騙或裝。如何揭穿這些行騙或裝,我在《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里已經講過,如果你看過,應該記得的。

話語方式也會暴露一個人嗎?當然!

在前面,我們分析了人在心理上和世界的關係。請記住,當我們開口說話時,我們是在向世界重演一道在心理上和它的關係,你和世界是什麼樣的關係,基本上就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對世界說話!

你可能會問我:在正常情況下,如果一個人說話很急促、很簡短,他在心理上和世界是什麼關係?又是什麼心理?

嗯,很好的問題。

我恭恭敬敬地回答:他在心理上,和世界打交道時,往往缺少智力結構的「中介」,就是說,智力結構沒有把他的心理結構和世界隔開,緩衝一下,從而保護他,讓他在看起來很強大、很複雜的世界面前保持心理優勢,淡定一下。

這樣的人,當然很少會用構成描述、觀察、解釋世界的一套話語和思維方式與世界打交道,比如,可以肯定他不是科學工作者、不是公知(公共知識分子)、不是教師。

在心理上,說話很急促、很簡短,正表明他有一種不能把控世界的焦慮。急促,是基於心理保護而在世界淹沒自己前趕快主動出擊;而簡短,代表了他企圖把世界簡單化以更好地理解它、把握它的內心渴望。

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節目曾經有位女嘉賓,說話的方式非常嗲、非常慢,有當眾撒嬌的意思,但表達清晰,有時候甚至很敏銳。

像她這種話語方式,什麼意思?不懂心理分析的人,像我們的主持人孟非同志一樣,自然會用一句「嫵媚」之類的廢話打發過去。有的人,或許會反感她的撒嬌,但也無法洞察她這種「撒嬌」是什麼意思。

其實就兩點:一、撒嬌,是無意識地體現自己作為女人的魅力,並且是消除外界進攻風險的一種策略,你要對一個撒嬌的人進攻,有道德壓力吧?二、她說話很慢,在心理上的意思,其實就是:「一切都在我的把控之中。」慢慢說話,乃是在心理上,對世界的一種從容應對!

如果你還不明白,那麼,請想一下:為什麼我們的一些領導同志說話都很慢,而且是官越大,越是這樣!

我當然不是暗示,你以後和人說話要向官員同志們學習,要說得很慢。你得衡量自己的身份,在什麼樣的場合,別人對你有無期待,再來決定選擇何種話語方式。就是說,我雖然不提倡,但也不鄙視你把用什麼方式說話理解成一種裝事業。

領導說話慢,可以形成控制局勢的氣場。因為在慢慢表達時,由於他是那場戲的主角,看他表演的觀眾,無論是官場中的演員,還是群眾演員,那一時間注意力都會集中到他身上——然而,他又不痛快地一句話說完,這就導致觀眾有一種頭腦上的懸空感和希望他趕快說完的焦灼感。

這樣一來,那就非常方便領導在說話的同時,把注意力也集中到觀眾身上,在心理上監視、威懾、控制他們了。這就是領導說話的藝術!

但我們要搞清楚,領導說話慢之所以能夠達到這個效果,是因為在權力的壓力和利害關係下,演員們在心理上已經預設了對他說什麼要有期待,不能不耐煩。

但如果你在求職、面試、和領導說話等場合也這樣玩,那結果只有一個,就是找死。因為除非一個人是受虐狂,否則沒人會說服自己,要有讓你折磨的耐心,要讓你佔據心理優勢!

我們繼續看一個人對一件事情進行描述、分析、洞察的程度,是如何和他的心理、他是什麼人扯上關係的。

有人這樣問我:

「為什麼生活在同樣的環境,受同樣的教育,有同樣的父母,教出來的兩兄弟性格不一樣?性格是不是跟天生有關係?」

這段話有問題嗎?我估計你會回答:沒有。這個人的困惑,應該也是很多人的困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