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問題 第三章 內心深處

我們扛著一個心理結構,事實上就是扛著性格、心理傾向、情結、情感、情緒等一大堆東西在生活,在和世界打交道。

那麼,心理保護這個暴君,在我們的內心裡,到底是怎麼啟動一系列心理規律,讓我們說了某種話,做了某種事,有了某種情感、情緒,或變成了某種人的呢?

我想,已經到了把「心理結構」和「人」之間的秘密揭開的時候了。讓我們走進內心的深處。

在表達的時候,我取用了一種古老的方式,那就是對話,它是哲學的最初傳統。

我們的存在,其實也是和自己、他人、世界的對話。

有一個職場白領,某一天對我來了一個困惑的表情,這是有話要說的另類開場白。

果然,她問了我一個問題:「怎麼會從一個人所說的話、他的行為,就可以看到他的內心呢?心理分析是不是很神秘,有點難學?」

我很嚴肅:「你想學嗎?」

她說:「想啊!我希望讓自己內心變得很強大,我要武裝自己!」

我微微一笑:「那就不神秘,也很簡單。你做過小學數學應用題,或解過初中幾何題吧?也學過初中物理?那,是否還記得『公理』『定理』之類的?

對一個題給了你什麼已知條件,然後叫你計算什麼或求解什麼,可還有印象?」

她說:「記得啊!」

我說:「道理一樣嘛。比如,一個人要在心理上求生,要對自己進行心理保護,就是心理問題的『公理』;很多心理規律,就是『定理』;一個人說了什麼話、玩了什麼動作,就是『已知條件』;看到他的心理動機,他是什麼樣的人,就是『求解』。」

「反過來也一樣。」我繼續說,「如果你了解了一個人是什麼樣的人,即他的性格,他的心理傾向,還有他的心理動機,那麼,你基本可以知道他會說什麼、會做什麼。」

她急了,脫口而出:「可是我覺得一團亂麻啊,好像沒有一個完整、清晰的概念,理不清頭緒!」

「別急,」我知道她困惑何在,「給自己一點耐心。」

我問她:「我們是帶著一個心理結構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要在心理上生活,對吧?」

「是的。」

「那麼,我們在心理上,是不是和別人有聯繫啊?比如,你業績做得好,上司表揚你,你就高興。但別人嫉妒你,你就不舒服。對吧?」

「對啊!」

「那麼,你是什麼性格,知道吧?」

「按照您的性格分析理論,我應該是自卑型+佔有型吧。」

「好。請回答我:知道一個人的性格,是不是完全了解了他?」

「沒有。除了性格,還有情緒呢,還有他怎麼想的呢。」

「對了!性格是我們在心理結構上和世界最深層的聯繫。就是說,它位於我們心理結構最深的地方,在這個地方,除了性格,還有其他各種遺傳的東西,像心理分析大師榮格所講的『集體無意識』都是在這裡面。」

我繼續說:「但是記住,性格指的是心理保護的一種功能,一種讓你做這樣、做那樣的最強大的動力。情緒之類也是指功能,比如當你生氣的時候,意思就是『生氣是用來幫你幹什麼的』。正因為性格位於我們心理結構最深的地方,最難改變,力量也最強大,所以就有了『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

「有人說『性格結構』,有人說『心理結構』,您也在說。它們到底是什麼關係?」

「不要把『性格結構』理解成和『心理結構』並列的東西。『性格結構』是位於『心理結構』裡面的。之所以說『性格結構』,是因為一個人不止一種單純的性格類型,比如你,就是自卑型+佔有型,它們糅在一起,就有了『結構』。」

「我懂了。」她若有所思的樣子,「那心理結構除了性格、遺傳的東西,還有什麼呢?」

「性格是我們在心理上和世界最深層的聯繫,那當然還有『中層』『表層』的聯繫啦。在心理結構的『中層』有哪些東西呢?有心理傾向、有情結等。你見過那些自戀的人、固執的人,那些好勝心強的人,那些任性的人,那些刻薄的人吧?注意了,這些就是心理傾向!」

我突然想到了「性格固執」這個說法。

我提醒她:「可能你要問,固執不是被說成是性格嗎?我的回答是,那是不嚴謹的說法,它不是!性格是極難改變的,事實上根本不要去妄想改變它,我們只能發展另一種性格來弱化原來的性格,或抑制它一下。但是,自戀、固執、好勝心強、任性、刻薄等,雖然要改變也有點難度,但還是可以改變的。

至於情結,你一定清楚了,弗洛伊德不是說過著名的『戀母情結』嗎?」

「我想我能理解。」

「但心理傾向是用來幹嗎的啊?」她的興趣越來越濃。

「一樣是用來進行心理保護。性格在做心理保護這件工作時,是全自動的,在你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它就快速激發了。心理傾向的自動化程度也很高,但你有時會意識到它。它就是你和世界打交道時,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保護方式,就是說,當你受到刺激時,它就發作了,而且,碰到類似的刺激,會一直重複,套路是固定的。這使得它和性格有一個共同點,也說明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還是不懂,您舉例說說?」

「比如說一個人自戀。為什麼自戀?自戀就是他感覺無法通過別人肯定自己的價值,於是,為了保護自己,在心理上防止被別人貶損,他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覺得自己很美、很高檔、很優秀。只要碰到那種好像要拷問他『你有多少價值?』的情況,他就表現出自戀的傾向。他其實就是靠自戀來和這個世界玩的。」

「我明白了,看來自戀其實也挺可憐的。」

「你應該接著問:心理結構的『表層』,又有哪些東西,它們又是幹嗎的呢?」我代她說出了下面要說的話。

「我正是這樣想的!」她說。

「好。我的回答是:有情感、情緒啊!但,就心理保護來說,主要是情緒,以及一些極端情感。所以,我講到的『情感』,不是指你愛一個人之類的穩定、正常情感,它是不需要心理保護的,因為愛一個人,心理生存並沒有受到威脅。就心理保護來說,如果一個人說的話不過大腦,而直接就是從心理結構里蹦出來的,那也算。」

我繼續說:「情感、情緒、一些語言,和這個世界的聯繫不深,我們只能通過它們破譯一個人當時的心理動機,但無法破譯他是什麼人。比如,你看到一個人恨中國足球,看到一個人生氣了,看到一個人大言不慚地吹牛,那真不能說明他是什麼人,只能說明他當時內心裡發生了什麼。」

「嗯。情感、情緒、語言,可能在相同的情況中,誰都一樣。」

「所以,你從情感、情緒、語言去觀察,不一定能夠發現一個人A和另一個人B的區別,因為他們都可以玩出這些東西,但性格、心理傾向,直接決定了A是A,B是B,你一眼就會知道他大概會怎麼說話、行動。這些東西就相當於他身上的烙印一樣,馬上可以把他和別人區別開來。」

「原來是這樣!」

「還有哦,要高度注意。」我提醒她注意,「說情感、情緒、語言在心理結構的表層,什麼意思啊?就是說,它離現實最近,當你發火的時候,刺激你的是具體的某一個人、具體的某一件事情,你是在對他、對它做出反應。」

「您會繼續提醒我,說心理傾向位於心理結構的中層,又是什麼意思?」

「不錯。它是什麼意思?假設你是一個急性子,那麼,激起了你的不耐煩的,雖然是現實中的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情,但你針對的,可不只是這個人、這件事情本身,你是以『自我』去對外部世界做出反應,因為那個人、那件事情,只是和你構成了緊張關係的世界的一部分。你玩一次急性子,就是在重演、固化一次『自我』和世界的關係。就是說,當你使勁催別人的時候,你本質上並不是對別人不耐煩,而是對他營造出來的、讓你感覺不能把控的情境極度焦慮不安!」

「我就是這樣啊!」

「該講到性格了。」她說。

「性格我在以前講過了,不過可以再補充一下,」我說,「它睡在我們內心的最深處,離現實最遠,但它設定了我們和世界到底是什麼關係,因此最終影響我們的是它。就是說,它乾的是大事,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說話,而不只是對具體的某個人、某件事說!只有我們把持不住它的時候,它才跳出來小打小鬧。一個聰明人,既能在現實中把持住自己的性格,同時又能在內心裡利用自己性格提供的強大心理動力。」

講了很多了,但這位白領小妹妹執意要我繼續講。

「我一個個地給你講情感、情緒、性格、心理傾向,到底是怎麼玩心理保護的吧!」我提議。

「好啊!」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