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形象的形成

《論教育》,第八章

小時候,我們都活得很快樂。我們常常聆聽早晨的鳥鳴、看雨後的山巒、太陽下閃爍的岩石、閃光的樹葉、看雲飄浮,全心全意、心志清明的迎接晴朗的早晨。長大以後,我們失去了這一切感覺,我們有的只是煩惱、焦急、爭吵、怨恨、恐懼,為謀生掙扎不停。我們把日子用在爭吵,用在喜歡這個、討厭那個,偶爾有一些小小的快樂。我們不再聽鳥鳴,不再和以前一樣看樹木、看草上的露珠、看鳥飛、看山峰在晨曦中閃耀。我們長大以後就不看這些東西了。為什麼?我不知道你們是否問過這個問題。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問這個問題,如果你們不問,不久就要淪落。你們要上大學、結婚、生子、負擔責任、謀生、然後老去、死去。人就是這一回事。我們要問的是,我們看花看鳥的時候,為什麼我們已經失去超凡的美感?我認為,我們之所以失去美感,主要是因為我們只關心自己,我們有的僅是自己的形象。

你們知道那形象是怎麼一回事嗎?有一種東西是用手從石頭、大理石刻出來的。這種東西刻出來以後,就放在寺廟裡供人參拜。不過,雖然如此,終究還是手刻,還是人造的雕像。你自己也有這樣的雕像,這雕像不是手刻出來的,而是意念、經驗、知識刻出來的,是你的掙扎、衝突、痛苦刻出來的。這就是你的形象。你年紀越大,這個形象就越固定、越大、越嚴苛、越固執。你聽得越多,做得越多,越把自己的生存寄托在你的形象上面,你就越看不到美。除了那形象的小小激勵,你就感覺不到快樂。

你之所以喪失這種完滿的特質,原因在於你只關心自己。你們知道「只關心自己」是什麼意思嗎?「只關心自己」的意思就是說,只想到自己,只想到自己的能力行不行、鄰居怎麼想自己、工作好不好、會不會成為大人物、會不會遭社會遺棄。不論何時何地,不論做什麼,不論在辦公室、在家裡、還是在田裡,你永遠在掙扎,永遠在衝突,掙脫不了衝突。因為掙脫不了衝突,所以你又另外製造一個完美的形象、天國,或者上帝。這些一樣是你的心製造的。你內心深處還有很多形象,彼此互相衝突。你越衝突,掙扎就越厲害。但是只要你內心對自己還存有那麼多形象、意見、概念、觀念,就永遠有衝突。

因此,我們的問題是:活在這個世上,可不可能對自己不存形象?你是醫生、科學家、老師、物理學家,你利用職能創造了自己的形象。所以,你利用職能在職能中製造了衝突,在做事當中製造了衝突。我不知道你們懂不懂?你們知道,假設你跳舞跳得很好、你彈樂器、拉小提琴、彈維納琴彈得很好;這樣,你就經由舞蹈或樂器製造了自己的形象,使你覺得自己很棒,樂器演奏得很好,舞跳得很好。你利用演奏或舞蹈來充實自己的形象,你就是這樣活著、這樣創造、這樣強化自己的形象。於是衝突更多了。你的心就更疲憊、更挂念自己。於是喪失美感、喪失快樂、喪失清明。

我認為教育應該致力於教我們做事,而不是製造形象。這樣你做事就沒有衝突,內心沒有掙扎。

教育沒有止境。教育不是讀書、考試及格就完了。從生的那一刻到死的那一刻,整個生命就是學習的過程。學習沒有止境。學習的無時間性,就是沒有止境,但是,如果你陷身衝突當中,如果你和自己、鄰居、社會一直在衝突,你就不可能學習。你只要對自己存有形象,你就永遠和社會、和鄰居衝突。但是,你一旦了解構成這種形象的力學,你就開始又能夠觀看天空、觀看河流、觀看樹葉上的雨滴、感覺清晨新鮮的空氣、枝葉間沁涼的微風。這樣,生命又開始有了超凡的意義。是生命本身,不是你對自己的形象,有了超凡的意義。

學生:看花的時候,你和花有什麼關係?

克:你看花,你和花有什麼關係?是你看花還是你認為自己在看花?這不一樣,你懂嗎?你是真的在看花,還是你認為自己應該看花,還是帶著你對花存有的形象,認為那是一朵「玫瑰」——這樣地看花?「玫瑰」這兩個文字是形象。文字是知識,所以你是用文字、用記號、用知識在看花。所以,你實際上並沒有在看花,要不也許你看著它,但是心裡卻在想別的事情?

但是,如果你看花的時候不帶文字,不帶形象,專心一致地看,那麼你和花的關係怎樣?你們有沒有這樣做過?你們是不是曾經看花的時候,心裏面不說「這是玫瑰」?你是不是曾經完整地看花,不想文字、不想記號、不想名稱,只是專註地看?你要是做不到這一點,你和花就不會有什麼關係。要和別人、和石頭、和樹葉建立關係,你必須完全專註的觀看。這樣,你和自己觀看的事物就會有嶄新的關係。這樣就完全沒有觀看者,有的只是全部這一回事。如果你是這樣觀看的,你就沒有意見、沒有判斷。花就是花。你們懂嗎?你願意這樣看花嗎?各位,要做,不要說。要做。

學生:如果你有很多時間,你要怎麼用?

克:就是做事。你看,如果你喜愛自己的所作所為,你需要的休閑就全都有了。你了解我的話嗎?你問我,如果我有時間,我要做什麼。我說就是做事。這做事就是出遊、談話、看人等等。因為我喜歡做,所以我做,我做並不是因為我和很多人談話,會讓我覺得自己很重要。如果你覺得自己很重要,你就不會愛自己做的事情。你愛你自己,所以你關心的應該是你有時間的時候要做什麼,而不是我有時間的時候在做什麼,對不對?我已經告訴你,我會做事。現在請你告訴我,如果你有很多時間,你會幹什麼?

學生:先生,我會覺得很無聊。

克:你會覺得很無聊。沒錯。大多數人都是這樣。

學生:怎樣才能夠清除這種無聊?

克:等一下,聽我說。大部分人都很無聊。你問怎樣才能解除無聊。現在讓我們弄清楚。你只要自己一個人獨處半個小時,就會覺得很無聊。所以你就看書、下棋、看雜誌、看電影、聊天、做一點什麼事。你用事情佔據你的心,這是逃避自己。你問了一個問題,現在請注意聽我說什麼。你之所以無聊,是因為你發現你只有自己,也是因為你從來沒有發現自己,所以你覺得無聊。你說:「我就是這樣嗎?我這麼渺小,這麼煩惱。我要掙脫這一切。」你很無聊,所以你想逃避。但是你現在說:「我不想這麼無聊,我想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我想知道自己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樣你就像在鏡子里看自己,你很清楚地看到自己。你看清楚自己的臉,然後說你不喜歡自己的臉,你應該漂亮,應該像電影明星。但是,如果認真地看自己,然後說:「這就是我。鼻子有一點歪、眼睛有點小、頭髮直條條。」你這樣說,你接受了你的臉,這時,你看你自己就不會覺得無聊。只因為你排斥自己的眼前所見,心裡想著別的事情,才會無聊。同理,你看自己的內在,看清楚自己,這「看」就不會無聊。這很有意思,因為這時你越看,就越有東西好看。你可以一直深入、一直擴展,永無止境,這當然不會無聊。如果你做得到這一點,你的所作所為就是自己喜歡的。你喜歡做一件事,時間就消失了。你如果喜歡種樹,你就會為它們澆水、照顧、保護。你一旦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你就覺得日子苦短。所以,從現在開始,你必須弄清楚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麼,真正想做什麼,不要只關心謀生。

學生:先生,你怎樣發現自己喜歡做什麼?

克:你怎樣發現自己喜歡做什麼?你必須了解,你喜歡做什麼和你想做什麼是不一樣的。因為你父親是律師,或者你知道當了律師可以賺很多錢,所以你想當律師。這樣,你就沒有愛你做的事情,因為你的動機是要做事情來謀利、來出名。可是如果你愛一件事情,你是不會有動機的。你不會利用自己的所作所為來博取自己的地位。

要弄清楚自己喜歡做什麼事情最難,那是教育的一部分,要弄清楚,你必須非常深入的探討自己。這很不容易。你說你想當律師,你很努力的當上了律師。但是,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並不喜歡當律師,你想畫畫。可是來不及了,你已經結婚,你有妻有子,你沒有辦法放棄你的工作、你的責任。你覺得很不快樂,挫折感很深。又如也許你說:「我真想畫畫。」然後你全心全意投入繪畫,可是有一天,你突然發現自己畫得不好,你真正想當的其實是水手。

正確的教育並不是要幫助你追尋職業。看在上帝的分上,把那種東西丟到窗外吧!教育不只是從老師那邊獲取訊息、從書本學習數學或歷史事件的日期,教育是幫助你了解問題。這需要一顆良好的心,有理性、敏銳,沒有既定信仰,因為信仰不是事實。一個人信上帝和不信上帝一樣迷信。要弄清楚,你必須能夠理解。如果你已經有既定意見、已經有成見、已經有結論,你就無法理解。所以你要有良好的心——敏銳、清明、明白、精確、健康。你不需要有信仰的心、服從權威的心。正確的教育就是幫助你尋找自己真正——全心全意喜歡做的事情。是什麼事情並不重要,是廚師、是園丁,都沒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