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進化課 卧轍代表

在清代,地方官離任的時候,這個地方的紳商都得表示一點挽留的意思。比較通行的方式是送「萬民傘」,意思是這個父母官,像傘一樣遮蔽著一方的老百姓,送的傘越多,表示這個官越有面子。當然,有時候也會有更熱烈的表示,那就是當官上路的時候,組織一群人攔車或者攔轎,雖然最後人總是要離開的,但那場面還真有點感人。

當然,這種事,有真的。不過,如果在這個官被撤職或者降職的時候,當地還有人送傘,甚至攔轎,說明這個官絕對是個清官或者好官,而且當地人同時又有情有義。可惜的是,在多數情況下,所謂萬民傘之類,多半是當事人自己操辦出來的。當地人看在離任官員即將陞官的面子上,一般都不拂其意,怎麼也要表示一下,不過如果需要大力度的表現,比如組織攔轎攔車什麼的,那就需要離任者出點血了。某些官聲不佳的人,連一般的萬民傘都得出點血,否則沒有人樂意操這個心。當然,也有官聲不好,不肯出血,卻非要傘不可的,那就是放賴不肯辦交待,逼接任者為他張羅。

進入民國以後,地方掌權的人,逐漸換了軍人,軍人的臉皮比較厚,橫徵暴斂,營私舞弊,做事情不在乎人家怎麼說。很多地方,1920年代的田賦已經徵到了2020年代,小老婆討了N個。不過,軍閥也有好面子的,如果有機會換個地方當頭,也有人熱衷搞一點萬民傘之類的噱頭。1917年,馮國璋以副總統繼任總統,必須離開南京,於是把他的親信江西督軍李純調到南京,做江蘇督軍。李督軍在歷史上,沒有多少聲響,除了「二次革命」時打過國民黨之外,似乎也沒有做過什麼壞事,只是有點好面子,講虛榮(否則大概後來不會自殺),從江西調到江蘇,等於升值,走的時候,總要風光一些。於是在他的安排下,江西的紳商一如前清時節,送萬民傘,發電報挽留,沿大街安排商家預備送別席,而且還推舉了一個老紳士做「卧轍代表」,意思是在李督軍上路的時候要躺在車前攔駕。只是那時候已經有了輪船,從南昌到南京一般是坐輪船的,不知道到時候是否把老紳士丟到江里去。當然,所有的這一切,都有代價,就是說,由李督軍買單的。

比起依權仗勢,以強力脅迫老百姓對其表示歡迎或者挽留的,這種花錢買感情的方式,其實還算是溫和的,溫和雖是溫和,卻多了幾分肉麻。只是拿肉麻當有趣,從來都是政界人士的特殊愛好,這一點古今大同小異。一位現任的地方官說過,現在選拔幹部,得有一部分能幹事的,有一部分老實聽話的,還得有一部分拍馬屁的。他強調說,如果沒有拍馬屁的,咱們當官圖個啥?其實,這些人明知道拍馬屁的說的不是真話,跟他也沒有真感情,但就是要聽他們的好聽的,一天不聽,就渾身難受,不用說,這是種癮。我們知道,在實際的生活中,拍馬屁的諸公,不僅說好話,灌迷湯,而且會組織人員裝出燦爛的笑容,歡迎或者挽留,如果必要,卧轍代表或者卧轍群眾都會有的。跟過去不一樣的是,今天的萬民傘、送行宴或者代表什麼的,所有的花費都可以堂堂正正地由公家報銷。用時髦的話來說,就是直接由納稅人買單,而且組織活動的人,還可以在年終的時候,把這些活動算作政績。

誰說中國人沒有進步?呸!那是萬惡的舊社會。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