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杜律的雄渾與韌瘦

李拔可丈嘗語余①:「元遺山七律誠不可磨滅②,然每有俗調。如『翠被匆匆夢執鞭』一首,似黑頭黃三③;『寢皮食肉男兒事』一首,似武生楊小樓④。」誠妙於取譬。

遺山七律,聲調茂越,氣色蒼渾,惜往往慢膚松肌,大而無當,似打官話,似作台步;粉本英雄,斯類衣冠優孟⑤。吳修齡《圍爐詩話》卷六戲題陳卧子《明詩選》曰⑥:

「甚好四平戲,喉聲徹太空。人人關壯繆,齣齣大江東⑦。鑼鼓繁而振,衫袍紫又紅。

座中腦盡裂,笑煞樂村童。」與李丈之評遺山,消息相通。嘗試論之。

少陵七律兼備眾妙,衍其一緒,胥足名家。譬如中衢之尊⑧,過者斟酌,多少不同,而各如所願。陳後山之細筋健骨⑨,瘦硬通神,自為淵源老杜無論矣。即如楊鐵崖在杭州嬉春俏唐之體⑩,何莫非從少陵「江上誰家桃樹枝」⑾、「今朝臘日春意動」、「春日春盤細生草」、「二月饒睡昏昏然」、「霜黃碧梧白鶴棲」、「江草日日喚愁生」等詩來;以生拗白描之筆,作逸宕綺仄之詞,遂使飯顆山頭客⑿,化為西子湖畔人⒀,亦學而善變者也。然世所謂「杜樣」者⒁,乃指雄闊高渾,實大聲弘,如:「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指麾能事迴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路經灧澦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山」;「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一類。山谷、後山諸公僅得法於杜律之韌瘦者⒂,於此等暢酣飽滿之什,未多效仿。

惟義山於杜⒃,無所不學,七律亦能兼茲兩體。如《即日》之「重吟細把真無奈,已落猶開未放愁」,即杜《和裴迪》之「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是也。而世所傳誦,乃其學杜雄亮諸聯,如《二月二日》之「萬里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⒄,即杜《登高》之「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是也;《安定城樓》之「永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⒅,即杜《別李劍州》之「路經灧澦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是也,而「回天地」三字,又自杜之「指麾能事回天地」來;《蜀中離席》之「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阻殿前軍」⒆,即杜《秋盡》之「雪嶺獨看西日落,劍門猶阻北人來」是也。

中晚唐人集中,杜樣時復一遭。如鄭都官《漂泊》之⒇「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息未收兵」;至顧逋翁《湖南客中春望》(21)之「風塵海內憐雙鬢,涕淚天涯慘一身」,兒為明七子之始作俑者矣(22)。

下逮北宋,歐公有「滄波萬古流不盡(23),白鳥雙飛意自閑」,「萬馬不嘶聽號令,諸蕃無事樂耕耘」。東坡有「令嚴鐘鼓三更月(24),野宿貔貅萬灶煙」。皆即東坡評七言麗句所自道仿杜「旌旗日暖」、「五更鼓角」諸聯者。蘇門諸子中,張文潛七律最格寬語秀(25),有唐人風。《柯山集》中《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先後八首尤苦學少陵:如「清涵星漢光垂地,冷覺魚龍氣近人」,「暗峽風雲秋慘淡,高城河漢夜分明」,「雙闕曉雲連太室,九門晴影動天津」(26),「山川老去三年淚,關塞秋來萬里愁」;他如《夏日》之「錯落晴山移斗極,陰森暗峽宿風雷」。胥弘暢不類黃陳輩(27),而近元明人。顧不過刻劃景物,以為偉麗,無蒼茫激楚之致。至南渡偏安,陳簡齋流轉兵間(28),身世與杜相類,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七律如:「天翻地覆傷春色,齒豁頭童祝聖時」;「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五年天地無窮事,萬里江湖見在身」;「孤臣白髮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雄偉蒼楚,兼而有之。學杜得皮,舉止大方,五律每可亂楮葉(29)。是以劉辰翁序《簡齋集》(30),謂其詩「望之蒼然,而肌骨勻稱,不如後山刻削」也。陸放翁哀時弔古(31),亦時仿此體,如:「萬里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四海一家天曆數,兩河百郡宋山川」;「樓船夜雪瓜洲渡,匹馬秋風大散關」(32);「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而逸麗有餘,蒼渾不足,至多使地名,用實字,已隱開明七子之風矣。

元遺山遭際,視簡齋愈下,其七律亦學杜之肥,不學杜之瘦(33),尤支空架,以為高腔。如《橫波亭》詩之類,枵響窾 言(34),真有「甚好四平戲」之嘆。然大體揚而能抑,剛中帶柔,家國感深,情文有自。

及夫明代,獻吉、於鱗繼之(35),元美之流(36),承趙子昂「填滿」之說(37),仿杜子美雄闊之體,不擇時地,下筆伸紙,即成此調。復稍參以王右丞《早朝》、《雨中春望應制》(38),李東川《寄盧員外、綦毋三》(39),祖詠《望薊門》之制(40),每篇必有人名地名。輿地之志,點鬼之簿(41),粗豪膚廓,抗而不墜,放而不斂。作悲涼之語,則林貞恆《福州志》所謂「無病呻吟」也(42);逞弘大之觀,則吳修齡《圍爐詩話》所謂「瞎唐體」也(43)。窮流溯源,簡齋、遺山,實不啻為之導焉。人知明七子之為唐詩高調,安知簡齋、遺山亦宋元詩之易流於高聲堒者乎(44)。故明人雖不取宋詩,而每能賞識簡齋。胡元瑞於七子為應聲之蟲(45),《詩藪?外編》卷五則云:「南宋古體推朱元晦,近體無出陳去非」(46),又云:「師道得杜骨,與義得杜肉」,又云:「陳去非弘壯,在杜陵廊廡。」蓋朱之學選,陳之學杜,蹊徑與七子相似也(47)。吳修齡於七子為吠影之狗,而《圍爐詩話》卷四亦謂:「陳去非能作杜句。」草蛇灰線(48),消息可參。

近人俞恪士《觚庵詩》之學簡齋(49),郭春榆《匏廬詩》之師遺山(50),郭為較勝,而不能朴屬微至,則二家之所同病也。陸祁孫《合肥學舍札記》卷六雲(51):「工部七律二種。『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義山而後,久成絕調。『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務觀、裕之、獻吉、卧子尚能學之」云云。竊謂第一種句,宋人如陳後山、曾茶山皆能學之(52)。晚唐李咸用《緋桃》云:「未醉已知醒後憶,欲開先為落時愁」;南宋楊誠齋《普明寺見梅》云:「猶喜相看卻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亦尚存遺響。故錢龍錫評義山「重吟、已落」(53)一聯云:「閑冷處偏搜得到,宋人之工全在此。」馮注引。祁孫失之未考耳。陳卧子大才健筆,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詩而無愧,又丁百六陽九之會(54),天意昌詩,宜若可以悲壯蒼涼,上繼簡齋、遺山之學杜。乃讀其遺集,終覺偉麗之致,多於蒼楚。在本朝則近青邱、大復(55),而不同獻吉;於唐人則似東川、右丞,而不類少陵。祁孫之言,亦未識曲聽真。然知以放翁、遺山與明之七子並舉,則具眼人語也。(172—175頁)①李拔可:近人李宣龔字,為同光體詩人。

②元遺山:元作家元好問號。

③黑頭黃三:已故著名京劇演員黃潤甫,架子花臉,有「活曹操」之稱,著名演員侯喜瑞、郝壽臣是他的學生。

④武生楊小樓:已故著名京劇演員,曾演《長坂坡》、《青石山》、《湘江會》等,武戲文唱,梅蘭芳極稱譽他。

⑤衣冠優孟:春秋時楚人優孟,在孫叔敖卒後,曾著其衣冠,為其子爭得封地。

⑥吳修齡:清作家吳喬字。撰《圍爐詩話》六卷。陳卧子:明作家陳子龍字。

⑦四平戲:一稱平調戲,介於崑曲二黃間的一種曲調。關壯繆:三國蜀關羽謚。元代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雜劇關羽唱「大江東去」。

⑧中衢之尊:《淮南子?繆稱》:「聖人之道,猶中衢(路中)而設尊(樽,杯)

耶,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⑨陳後山:宋詩人陳師道,號後山居士。

⑩楊鐵崖:明作家楊維楨讀書鐵崖山,因號鐵崖。嬉春俏唐體:楊維楨在杭州所作風華綺麗的詩體。

⑾少陵:唐杜甫,自稱少陵野老。

⑿飯顆山頭客:是李白《戲贈杜甫》:「飯顆山(在長安)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講杜甫的瘦。

⒀西子湖:即西湖,因蘇軾詩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句而得名。指嬉春俏唐體如西子湖畔人的豐滿。

⒁杜樣:以杜詩作榜樣。

⒂韌瘦:指杜詩中細密老練、沉鬱瘦硬的風格。

⒃義山:唐詩人李商隱字。

⒄元亮井:陶潛字元亮,此指《歸田園居》:「井灶有遺處。」亞夫營:漢周亞夫駐軍細柳,漢文帝前去勞軍,稱他為「真將軍」。此指李商隱在柳仲郢幕府作幕僚。從事:辦事。又,州刺史的佐史稱從事史。

⒅入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