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唐宋詩風格之別

唐詩、宋詩,亦非僅朝代之別,乃體格性分之殊。天下有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丰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骨思理見勝。嚴儀卿首倡斷代言詩①,《滄浪詩話》即謂「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興」云云。曰唐曰宋,特舉大概而言,為稱謂之便。非曰唐詩必出唐人,宋詩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東野②,實唐人之開宋調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靈③,則宋人之有唐音者。《楊誠齋集》卷七十九《江西宗派詩序》曰④:「詩江西也,非人皆江西也。」《劉後村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詩派小序》仍以後山、陵陽、子勉、均父、二林⑤等皆非江西人為疑,似未聞誠齋此論。

詩人之分唐宋,亦略同楊序之恉。(2頁)

後見吳雨僧先生宓《艮齋詩草序》⑥,亦持是說。夫人稟性,各有偏至。發為聲詩,高明者近唐,沉潛者近宋,有不期而然者。故自宋以來,曆元、明、清,才人輩出,而所作不能出唐宋之範圍,皆可分唐宋之畛域⑦。唐以前之漢、魏、六朝,雖渾而未劃,蘊而不發,亦未嘗不可以此例之。葉橫山《原詩》⑧內篇卷二云:「譬之地之生木,宋詩則能開花,而木之能事方畢。自宋以後之詩,不過花開而謝,謝而復開。」蔣心餘《忠雅堂詩集》⑨卷十三《辯詩》云:「唐宋皆偉人,各成一代詩。宋人生唐後,開闢真難為。元明不能變,非僅氣力衰。能事有止境,極詣難角奇。」可見五七言分唐宋,譬之太極之有兩儀,本乎人質之判「玄慮」、「明白」,見劉邵《人物誌?九征》篇。

按即Jung:psychologischeTypen所分之Introvert與Extravert⑩。非徒朝代時期之謂矣。

乃尚有老宿⑾,或則虐今榮古,謂宋詩時代太近,何不取法乎上;或則謂唐詩太古,宜學荀卿之法後王⑿。均堪絕倒。且又一集之內,一生之中,少年才氣發揚,遂為唐體⒀,晚節思慮深沉,乃染宋調⒁。若木之明,崦嵫之景⒂,心光既異,心聲亦以先後不侔⒃。

明之王弇州⒄,即可作證。弇州於嘉靖七子,實為冠冕;言文必西漢,言詩必盛唐。

《四部稿》中⒅,莫非實大聲弘之體。然弇州《續稿》一變矜氣高腔,幾乎剟言之瘢,刮法之痕,平直切至。屢和東坡詩韻。《續稿》卷四十一《宋詩選序》自言,嘗抑宋詩者,「為惜格故」,此則「非申宋」,乃欲「用宋」。卷四十二《蘇長公外紀序》於東坡才情,贊不容口,且曰:「當吾之少壯時,與於鱗習為古文詞⒆,於四家殊不能相入⒇,晚而稍安之。毋論蘇公文,即其詩最號為雅變雜糅者,雖不能為吾式,而亦足為吾用。」《讀書後》(21)卷四《書蘇詩》後曰:「長公詩在當時,天下爭趣之,如諸侯王之求封於西楚。其後則若垓下之戰(22),正統離而不再屬。今雖有好之者,亦不敢公言於人。其厄亦甚矣。余晚而頗不以為然。」下文詳言東坡神明乎少陵詩法之處,可與早作《四部稿》卷百四十七《藝苑卮言》論東坡語參觀。然《卮言》以東坡配香山、劍南為正宗而外之廣大教化主(23),又曰:「蘇之於白,塵矣」;此則徑以蘇接杜,識見大不同。《四部稿》卷四十六《醉後放言》云:「死亦不須埋我,教他蟻樂鳶愁」,全本東坡「聞道劉伶死便埋」一絕,則是弇州早作已染指蘇詩矣。雖詞氣尚負固矜高,不肯遽示相下,而乃心則已悅服。故錢牧齋《列朝詩集》丁集(24)、周櫟園《因樹屋書影》卷一皆記弇州臨歿(25),手坡集不釋。要可征祖祧唐宋,有關年事氣稟矣。按此特明弇州早晚年詩學之不同,非謂弇州晚年詩勝早年也。吳梅村《家藏稿》(26)卷三十《太倉十子詩序》有「拯晚近詩弊者,芟抹弇州盛年用意之瓌詞雄響,而表晚歲頹然自放之言,詘申顛倒」云云,議論極公。弇州《續稿》中篇什,有意無韻,木強率直,實不如前稿之聲情並茂;蓋變未至道,況而愈下者也。近來湖外詩家(27),若陳抱碧、程十發輩(28),由唐轉宋,適堪例類。唐宋詩之爭,南宋已然,不自明起;袁子才《與施蘭垞書》,《隨園詩話》卷十六引徐朗齋語等調停之說(29),當時亦早有。如戴昺《東野農歌集》(30)卷四《答妄論唐宋詩體者》云:「不用雕鎪嘔肺腸,詞能達意即文章。性情原自無今古,格調何須辨宋唐」。不知格調之別,正本性情;性情雖主故常,亦能變運。豈曰強生區別,划水難分;直恐自有異同,摶沙不聚。《莊子?德充符》肝膽之論(31),東坡《赤壁賦》水月之問(32),可以破東野之惑矣。(3—5頁)①嚴儀卿:宋詩論家嚴羽字,號滄浪逋客。著有《滄浪詩話》一卷,分詩辨、詩體、詩法、詩評、詩證五類論述宋以前詩。

②少陵:唐杜甫自稱少陵野老。昌黎:唐韓愈,郡望昌黎。香山:唐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東野:唐孟郊字。

③柯山:宋張耒號。白石:宋姜夔,號白石道人。九僧:指宋代九詩僧:淮南惠崇,劍南希畫,金華保暹,南越文兆,天台行肇,汝州簡長,青城維鳳,江東宇昭,峨眉懷古。有集《九僧詩》,已佚。四靈:指南宋後期浙江永嘉四詩人:徐照(字靈輝),徐璣(號靈淵),趙師秀(號靈秀),翁卷(字靈舒),四人字型大小中皆有「靈」字。

④《楊誠齋集》:宋楊萬里(號誠齋)撰,一百三十三卷。江西詩派:宋詩流派之一,以黃庭堅、陳師道為代表。呂本中《江西詩社宗派圖》列出陳師道、潘大臨、謝逸、洪芻、饒節、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錞、韓駒、李彭、晁沖之、江端本、楊符、謝葤、夏倪、林敏功、潘大觀、何覬、王直方、僧善權、高荷等二十五人。他們效法杜甫、韓愈,主張無一字無來歷,追求奇崛、用典,提倡「脫胎換骨」,致使形式雕琢。

⑤《劉後村大全集》:宋劉克莊(號後村)著,一百九十六卷。後山:宋陳師道,號後山居士。陵陽:宋韓駒,字子蒼,有《陵陽集》。子勉:宋高勉字。均父:宋夏倪字。二林:指江西詩派的林敏修、林敏功。

⑥吳宓:近人,又字雨生,號藤影荷聲館主。

⑦畛域:界限。

⑧葉橫山:清葉燮號,原名葉星期。撰有《原詩》四卷。論詩之源流、本末、正變、盛衰、作法等。

⑨蔣心餘:清蔣士銓字。撰有《忠雅堂詩集》二十七卷。

⑩太極之有兩儀:《周易?繫辭傳》:「易有太極(天地未分以前的元氣),是生兩儀(天地)。」劉邵:三國魏人。撰有《人物誌》三卷。Jung:譯名榮格,瑞士現代心理分析學家。其《心理學類型》所分之內向性格與外向性格。

⑾老宿:指老成有學問的人。

⑿荀卿:戰國時人,著名哲學家荀況的尊稱。法後王:見《荀子?非相》,取法於當代的君王,是荀況針對孔孟法先王而提出的,他認為法若與當代君王不一致,便要走到斜路上去。

⒀唐體:詩之一體。指長於丰神情韻的詩作,不限於唐代人的作品。

⒁宋調:詩之一體。指以筋骨思理取勝的詩作,不限於宋代人的作品。

⒂若木之明:若木,《山海經?大荒北經》指日出處的一種樹,此指人的早年。崦嵫:山名,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西,古人稱為日落處。

⒃不侔:不等。

⒄王弇州:明王世貞,號弇州山人。

⒅《四部稿》:王世貞撰,一百七十四卷。《續稿》二百零七卷。王氏才學富贍,雖稱文必西漢,詩必盛唐,然其早年詩作近於唐體,晚年作風有變,漸操宋調。

⒆於鱗:明李攀龍字。

⒇四家:王世貞《蘇長公外紀序》:「今天下以四姓目文章大家,獨蘇長公之作最為便爽,而其所撰論策之類,於時為最近,故操觚之士鮮不習蘇公文者。」這是於四姓文章中獨推蘇軾。王世貞、李攀龍兩人少時不喜歡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的文章,他們少時論文,言必稱秦漢之故。

(21)《讀書後》:王世貞撰,八卷。

(22)求封西楚,垓下之戰:項羽滅秦後,分封諸侯王。垓下戰後,兵敗自刎。用以比喻蘇詩之遭遇。

(23)香山:唐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劍南:宋陸遊,字務觀,自號放翁,有《劍南詩稿》。廣大教化主:唐張為撰《詩人主客圖》一卷,以白居易為「廣大教化主」。王世貞《藝苑卮言》卷四:「詩自正宗之外,如昔人所稱廣大教化主者,於長慶得一人,曰白樂天;於元豐得一人焉,曰蘇子瞻;於南渡後得一人,曰陸務觀:為其情事景物之悉備也。就蘇之與白,塵矣;陸之與蘇,亦劫也。」錢先生認為「蘇之與白,塵矣」,當指白居易較蘇軾為塵俗,所以說「徑以蘇接杜」,以蘇軾直接杜甫。

(24)《列朝詩集》:清錢謙益(號牧齋)選輯,八十一卷。約收明代兩千多詩人之代表作。

(25)《因樹屋書影》:清周亮工(字元亮,號櫟園)著,十卷。

(26)吳梅村: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