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唐的科舉考試製度 第五節 唐代科舉考生的生活及考試流弊

三十年前此夜中,一夜燈燭一般風。

不知人世能幾許,猶著麻衣待至公。

越女新妝出鏡心,自知明艷更沉吟。

齊紈未足人間貴,一曲菱歌抵萬金。

這兩首詩,對於唐代考場的情形,可謂形容得惟妙惟肖。因三條燭盡,即須收卷。相傳考官權德輿主試時,恫嚇考生曰:「三條燭盡,燒殘舉子之心。」又傳考生舉子們亦以「八韻賦成,驚破侍郎之膽」回敬考官,這也是唐代考場的逸話。

科舉考試製度給知識分子留下了一線希望。經過十年寒窗,一旦及第,可以一步登天,不僅取得無上榮耀,而且似乎變成另一族類,當時人稱進士中舉謂「登龍門」,意思是說過了此門,「魚」可化為「龍」,山川變色,天地為寬,身價百倍了,「一舉成名天下知」。當時有人說:「進士初擢第,頭上七尺焰光」,一步入青雲。唐代有一位名叫周匡物,中進士後高興得寫了一首詩:「元和天子丙申年,三十三人同得仙,袍似爛銀文似錦,相將白日上青天。」中了進士就如同成了仙上了天一樣。這些「得仙」的進士都要到杏園去舉行宴會,稱「探花宴」,亦稱「杏園宴」,新進士同游於杏園,並推選最年輕的兩進士,騎馬遍游名園,採摘名花,稱兩街探花使。同時大會於「曲江亭」。曲江亦名曲江池,在今陝西西安市郊,池南有紫雲樓、芙蓉苑,西為杏園、慈恩寺,是唐都第一勝景。那天皇帝親登紫雲樓,垂簾以觀,公卿王室也傾城往觀。或於是日擇婿,移樂泛舟,榮盛之至。唐代詩文記其事者極多,茲錄劉滄《及第後宴曲江詩》一首:

考試時,考生若遇不會回答的問題,就在考卷上寫「對未審」三字。考官審閱考卷時,對於答題正確無誤的就批寫一「通」字,對於未答或答錯的則批一「不」字。

此詩將朱慶餘比作無比美貌的采菱越女,且歌喉動人心弦,暗示朱慶餘不必為考試擔心,金榜必掛名。兩詩一唱一合,珠聯璧合,情韻悠長,傳為千古詩壇佳作。

及第後的功名榮寵,更加刺激了中小地主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對科舉的重視。很多人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從少年一直考到老年,只要考不中,就一直參加考試,甚至竟有老死於考場而無所恨的人。一次唐太宗去視察御史府,看到許多新考取的進士魚貫而出,大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gou 夠〕中矣。」彀,指射箭時所能射中的範圍。意思是說,科舉考試製度使天下英雄都落入了我的圈套!正如趙嘏〔gu古〕詩云:「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唐摭言》卷一)這說明科舉考試製度是籠絡一般知識分子的高妙手段。

良人的的有奇才,何事年年被放回。

如今妾面羞君面,君到來時近夜來。

褒衣博帶滿塵埃,獨上都堂納卷回。

科舉考試是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一種辦法,也是籠絡和麻痹知識分子的一種手段。除少數人可以循著這條路爬上去外,對絕大多數人來說,只是一個終生追求而不可得的釣餌。為了謀求生活出路,大批知識分子不僅要把終生精力消磨於科場考試之中,而且在考試過程中還要受到種種折磨與侮辱。應試之前要「具保結」,沒有擔保人不可報名。到京師之後首先要拜先師。應試之日要自備水、炭、蠟燭、餐具等,等候胥〔xu 需〕吏唱名搜身,方依次進入貢院。考場外兵衛森嚴,考生坐在廊下答題,稍有不慎,就被喝斥出場。正如《通典》所載,「禮部閱試之日,皆嚴設兵衛,薦棘圍之,搜索衣服,譏呵出入,以防假濫焉」(《通典·選舉三》)。考試以一日為限,至晚仍未交卷,許燒三支蠟燭,三條燭盡,便要收卷。相傳考生韋永貽考試之日作詩云:

唐代科舉考試的試卷一般不糊名,取錄進士除看試卷外,還要參考考生平日的作品和聲譽。因此,考生必須向「先達聞人」尤其是那些參與決定取錄名單者呈獻自己平時的力作,爭取他們的「拂拭吹噓」。這在當時被稱之為「投卷」。向禮部投獻的稱之為「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獻的稱之為「行卷」。例如《唐摭言》卷七載:白居易初至京師,向著名詩人顧況投卷。顧況見「白居易」三字,便開玩笑地說:「米價方貴,『居』亦弗『易』。」頗有輕視之意。待開卷讀第一篇,誦「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大為讚歎:「道得個語,居即易也。」於是白居易被推薦,聲名遂震。李賀以詩呈韓愈,韓愈讀到首篇「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也大加讚揚,隨即薦之。很多讀書人,考前忙於到處拜公卿,獻文章,送禮物,卑躬屈節,低首就之。還有的人乾脆跑到官僚的車馬前跪獻文章,以示其誠。韓愈說這些考生「足將進而趦趄〔ziju資居〕,口將言而囁嚅〔nieru聶如〕」,生動地勾畫出考生們追隨在達官貴人身後趦趄不前、猶豫徘徊、躡手躡腳、欲言又止的一副搖尾乞憐的可憐相。

長安此去無多地,鬱鬱蔥蔥佳氣浮。

良人得意正年少,今夜醉眠何處樓?

詩人朱慶餘寫了首七言絕句:

閉戶十年專筆硯,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幾試落榜後,其凄愴心情,清楚地反映在下面兩首詩中。《落第》詩:

空有篇章傳海內,

張籍也酬答朱慶餘詩一首,名曰《酬朱慶餘》:

《唐摭言》卷六載,杜牧向國子監博士吳武陵行卷,獻《阿房宮賦》,受到吳武陵的賞識,吳即向知貢舉崔郾〔yan 演〕推薦,請求取杜牧為狀頭。崔郾卻說:第一名已有人選。遂依次求第二、三、四名次,均已有人選。結果杜牧的《阿房宮賦》雖傳誦千古,卻「不得已,即第五人」。一代詩聖杜甫,因無人為之延譽,天寶初年進士落選,終身不第。名詩人孟浩然潦倒場屋,布衣終身。晚唐詩人杜荀鶴,詩名雖高也屢試不第,只好發出哀嘆:

但是當他一旦登第之後,其詩風流放蕩,難以自制,請看他的《登科後》:

曉月難為光,愁人難為腸。

誰言春物榮,豈見葉上霜。

鵰鶚失勢病,鷦鷯〔jiaoliao 嬌燎〕假翼翔。

棄置復棄置,情如刀刃傷。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丈夫(良人)失意之餘,竟被妻子奚落,杜羔之難堪,可謂至極。但是後來杜羔中舉登第,劉氏又寄詩曰: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