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元明清時期的家庭教育 第十四節 胡母教子法

清朝雍正年間的國子監司業胡宗緒,10歲喪父,由母親勤耕苦織來撫養教育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學者。不僅胡宗緒終身難忘母親的大恩大德,而且天下做父母的都無不對胡母由衷地敬慕。

胡母本是潘家的千金小組,父母將她許配給桐城的一位讀書人胡彌禪。胡彌禪功名未就即含恨早逝,拋下三個兒子和一無所有的幾間茅屋。當時長子胡宗緒剛剛10歲,兩個弟弟更小,一家四口人痛哭在靈柩前,十分凄楚。尤其那長子胡宗緒,因家貧早熟,在父死之際哭得死去活來,一聲又一聲地悲號:「爹呀,您怎麼就這樣去了,娘和我們怎麼辦呀!爹呀,兒的書讀不成了,我要讀書!」聲聲哭,字字淚,像刀子一樣扎在母親的心上。母親緊緊地摟抱著兒的頭,向兒子發誓說:「兒啊,有娘在!」

胡母擦乾眼淚,埋葬了亡夫。第二天,她拖著病體,領著胡宗緒到一個離家很遠的私塾,懇求善良的塾師收留了他。

從此後,胡母在白日拚命勞作,干著男人的農活兒,夜裡漿衣縫補,紡紗織布。沒日沒夜地拚命苦做,一切都是為了兒子能夠上學。每日清晨,剛剛雞叫三遍,她就起床給兒子生火熬粥,待兒子吃完離家時天才放亮。善良的母親,總擔心兒子害怕,含著淚將兒子送過村外山頭,直到看不見兒子的身影才回家。傍晚,她再忙也要到村外,又把兒子迎回家。晚飯之後,她讓宗緒坐在身邊繼續讀書,告誡兒子要珍惜這難得的讀書機會,刻苦學習,不要浪費大好時光。

燈光下,母親一邊紡線,一邊細聽著兒子的讀書聲。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轉眼三年多了。宗緒學習十分刻苦,進步很快,胡母很高興。但是,細心的母親知道兒子讀書的興趣很濃,什麼書都閱讀,沒有選擇,怕他走了偏路。於是她經常讓宗緒把讀的書念給她聽,然後憑著自己的社會經驗和閱歷,幫兒子選擇學習內容。一天,胡母聽兒子讀程朱之書,講的都是如何做人的道理,忍不住站起來,要求兒子不僅要多讀這樣的書,深刻領會程朱教人的大義,而且要身體力行,以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她所希望的人,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樑。還有一次,胡母聽到宗緒讀司馬相如的《美人賦》,不禁勃然大怒,立即喝令兒子停止,以後不許再讀這樣的文章。

胡母對幾個孩子的教育很嚴格,而且十分注意從日常生活的細微小事啟發與教導孩子養成正直的品德。兒子要出門時,她總是叮囑要走正路。待兒子回家後,如果發現衣服被草上的露水打濕,她就拿起竹板子訓打,斥責道:「奈何不走正路?從小不習好,正路不走,長大成人了什麼妄為的事也敢幹。你要知道,歪門邪道是害人的泥坑,只有行得正,才能做正人君子!」因勢利導,依事引申,給兒子們講述做人的道理。

家裡實在窮得揭不開鍋了,胡母自己每天只是吃些瓜蔓、野菜充饑,而把麥子熬粥給孩子們吃。即使孩子們剩下一口稀粥,她也捨不得吃,總要留給上學的兒子在夜間讀書時吃。後來,胡母積勞成疾,家庭生活實在沒有辦法,懂事的胡宗緒只好輟學。為了不讓兒子因一時的困難就此廢學,胡母要宗緒在一天的勞作之後,夜間仍在她床前讀書,並忍著病痛輔導兒子學習。

在母親的精心撫養和教導下,胡宗緒不僅在學業上大有長進,而且逐漸養成了誠實正直的品德。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胡宗緒沒有辜負母親多年的教育和期望,一舉考上了進士,後來官至國子監司業,成為清代德才兼備受人敬仰的儒學大師。胡母的教子法亦受到世人的推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