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元明清時期的家庭教育 第二節 以「孝道」立教和《二十四孝》

中國人重視孝道,這與中國長期以來的宗法政治制度的推行與家國不分的專制統治有直接關係。其次與小農自然經濟的生產力不發達、物質生產長期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老人和小孩全靠成年家庭成員供養也有直接關係。早在孔子時,他就把孝道上升到理論的高度,認為孝不僅是尊長愛幼的人生義務,是倫理道德的核心,而且也是政治道德的根本,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靈魂。繼孔子之後,歷代統治者及其思想家,極力鼓吹孝道,提倡「以孝治天下」,要求以孝道立教,以培養在家孝敬父母,出門和睦鄉里,為官忠於上司乃至天子「君父」的「忠臣孝子」。

漢代的儒家們認為,「明子事父之道」是為「教之本」(《禮記·祭統》)。在平民之家,所謂孝道教育,大體上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要絕對尊敬父親的家長權威,以家長的意志為意志,以家長的是非為是非,以家長的好惡為好惡,子女對家長包括母親,要「樂其心不違其志,樂其耳目安其寢處」。「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禮記·內則》)。二是對父母的話,要絕對奉為真理,必須堅決照辦。如果家長有什麼明顯的過錯,應當「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從」,仍然要「起敬起孝」。哪怕是父母不高興,乃至「撻之流血」,仍不能「疾怨」,不要非議家長,在任何條件下要把美名歸之父母,過錯永遠自己承擔。所謂「善則稱親,過則稱己」(《韓非子·忠孝》)。三是儘力盡心恭敬侍奉和贍養父母,盡最大努力,乃至犧牲自己和自己的子女,來滿足父母的意願。假如父母生病,子女要晝夜侍奉於床前,湯藥要親口品嘗才能給父母喝;如果到夏天或冬天,子女要體恤父母的溫暖冷清;如果父母病重,子女要儘可能滿足其慾望;如果父母遇有生命危險,子女要捨身相救,乃至為父母去替死。凡此等等,都必須落實在具體的日常生活之中。四是父母去世了,子女要「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守護墳墓,時常祭祀。家貧子弟,如果家裡無力安葬父母,就是把自己賣給富家當奴隸,女兒哪怕是把自己賣給妓院,也要將父母的遺體安葬。

以孝道立教,從根本上來說,是封建統治者大力提倡的結果,在客觀上有利於個體家庭的穩定。因為它可以通過家庭孝道的教育,鞏固父母與子女的血緣倫理關係,保障人口的繁衍。家庭的穩定和人口的繁衍,是封建國家賦役制度推行的前提,也是封建專制統治實行的基礎。

在中國古代的平民之家,所實施孝道教育的教材比較多,如《孝經》、《禮記》、《家禮》、《弟子規》、《女四書》、《閨訓千字文》、《改良女兒經》、《二十四孝》等等,歷朝歷代都有發明。其中《二十四孝》最為典型,在元代以後影響很大。

《二十四孝》始成於元代,它選自虞、周、漢、魏、晉、唐、宋等各個朝代的孝子24人,都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些孝子,上至帝王,中有公卿大夫、仕宦名臣,下至平民百姓,其中平民百姓人數居多。孝子的年齡從年逾70的老人,到剛懂事的兒童。性別上有男也有女。所選孝子的事迹也十分典型,有的帶有濃厚的迷信色彩和佛教的因果報應思想。

二十四孝子,他們是「孝感動天」的虞舜,他的孝行感動天遣大象為之耕,鳥為之耘;「戲綵娛親」的老萊子,年已70不言老,常為嬰兒戲於親側;「鹿乳奉親」的剡〔shan善〕子,他為雙目失明的雙親去深山入鹿群取鹿乳;「為親負米」的子路,他為雙親到百里之外去負米;「嚙指心痛」的曾參,其母為來客發愁無所措,乃嚙其手指使在外的曾參感到心痛而負薪歸家;「單衣順母」的閔子騫,他的後娘虐待他,冬天不做棉衣給他,可他忍寒無所疾怨;「親嘗湯藥」的漢文帝劉恆,母親病時奉養無怠,三年不解衣帶,湯藥非親口品嘗不讓母親喝;「拾椹供親」的蔡順,在兵荒馬亂的逃荒之際,他拾桑椹孝養母親,乃至感動了赤眉軍賑濟他母子;「為母埋兒」的郭巨,因其家糧食困難,貧乏不能供養母親,而兒子又分母食,於是毅然將兒子活埋,結果得黃金一釜;「賣身葬父」的董永,父死無以葬,於是他賣身為奴貸錢葬父,結果感動天仙配婚;「刻木事親」的丁蘭,因幼喪父母,未得奉養,乃刻木像虔誠孝祭;「湧泉躍鯉」的姜詩妻,因奉養婆婆至孝,常在六七里外的江邊汲水,後來房舍旁忽有湧泉,並從泉水中跳出雙鯉;「懷橘遺親」的陸績,他在袁術家做客時懷藏二個橘子留給母親,當時他僅六歲;「扇枕溫衾」的黃香,年九歲時喪母,事父盡孝,暑熱天給父親扇涼枕席,寒冬天為父以身暖被;「行佣供母」的江革,在負母逃難時遇賊,他乞求賊人不要殺他,讓他當傭人以供養母親;「聞雷泣墓」的王裒〔pou掊〕,他母親在世時懼怕雷聲,死後葬于山林。每遇風雨,他就奔母墓前拜跪泣告母親不要害怕;「哭竹生筍」的孟宗,母老病重,冬天想吃竹筍湯食,他無計可得,跑到竹林抱竹而泣,居然地裂出筍數根;「卧冰求鯉」的王祥,在天寒地凍之日,解衣卧冰為繼母求魚,竟然冰解並有雙鯉躍出;「扼虎救父」的楊香,14歲時同父田耕勞動,父被虎叼去,他奮不顧身地扼持虎頸,救下了父親;「恣蚊飽血」的吳猛,年八歲時因家貧無蚊帳,他睡在床上讓蚊子飽吸,為的是不讓蚊子叮吸雙親;還有「嘗糞心憂」的庚黔婁;為母親「親滌溺器」的黃庭堅;「棄官尋母」的朱壽昌等,這些都是作為孝子的典型,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推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