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宋時期的家庭教育 第十節 朱熹家教

朱熹(公元1130—1200年),字元晦,又名仲晦,號晦庵,晚年號晦翁、遁翁、雲谷老人、滄州病叟等。他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繼孔子之後的又一位佔有統治地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的學術思想集宋代理學之大成,為宋元明清諸朝統治者所推崇,對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文化、學術、思想、教育等產生過重大的影響。

像宋代上述名臣一樣,朱熹之所以取得如此崇高的學術思想地位,是由於他有超人的學術成就。而超人的學術成就的取得,除了個人的天賦和努力之外,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養是十分重要的。

朱熹的祖輩世代為朝廷命官,其家為世人公認的以儒名家的書香門第。他出生時,家勢已漸沒落,父親失官居家,在家以教書為業,由此他在父親的教導下接受嚴格而系統的文化和道德訓練。相傳他五歲開始讀《孝經》,七歲時對八卦的推演很有興趣。九歲時開始學習聖賢之學,讀《孟子》一書,慨然有奮發立志成為聖賢的抱負。10歲時就粗通了《大學》、《論語》、《孟子》等儒家經典。他父親朱松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顥、程頤再傳弟子羅從彥的學生,他不僅用儒家經典教導朱熹,而且常對朱熹講授古今成敗興亡的歷史,教育和培養他關心民族社稷的興亡,樹立抗金必勝的思想和信念。朱熹14歲時,父親病逝,臨終前遺囑他去拜胡原仲、劉致中、劉彥沖為師。這三人是他父親的好友,都對二程的理學有相當深的造詣。後來,朱熹在他們三人的精心指導下,學業長進很快,四年之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取舉人,次年入京會試,很輕鬆地摘取了進士桂冠,年僅19歲。由此,這位年輕有為的學子就登上仕途,做過地方官,也做過為期不長的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為皇帝進講《大學》。

朱熹在漫長的仕宦生涯中,以遠大的政治抱負和卓越的治政才能,竭誠服務於地方政治,極力主張朝廷改革弊政,富國強兵,以抗擊金政權的入侵,統一中國。他為國計民生,屢屢奮不顧身上書朝廷,批評時政弊端,勸諫皇帝加強道德修養,以致時常遭到朝中權貴的排擠和打擊。儘管他在仕途上很不得志,但他幾十年如一日,大力興辦州縣學校,建書院,廣育天下英才,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德才兼備的國家官吏和學術人才。同時,他以極大的熱情和毅力從事學術思想研究,編著了大量書籍,對宋代以前的儒學作了系統的整理和總結,著述的文章共100卷,講學記錄共80卷,此外有別錄10卷。他所涉獵的知識範圍之廣,所著述的數量之多,所闡發的思想之豐,在封建社會的學者中是罕見的。

朱熹在從政、教學、著述的繁忙一生中,十分注意他的家庭教育,不僅寫有大量的教育子女的書信,而且系統地提出了關於家庭教育的理論,親手編寫了用於仕宦之家家教的《小學書》、《家禮》、《啟蒙》等著作。他的家庭教育理論十分豐富,有關德、智、體等方面無不涉及,對後世影響極大。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