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唐宋時期的家庭教育 第九節 王旦家教法

北宋時期的名臣王旦(公元957—1017年),字子明,大名莘縣(今屬山東)人。宋太宗太平興國年間舉進士,深受趙氏家風感染,既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又很注重家庭子女教育,積累了特殊的家教方法,後被世人稱之為王旦家教法。

王旦家教法,歸納起來有三點。這就是為官儉約樸素,教子自食其力;和睦寬人,以無言之教感化家人;以身作則,善於誘導。

在為政方面,王旦擅於知人善任。在真宗朝頗受重用,任宰相長達15載之久,官至一品宰相。他當國10餘年,應當說家中十分富有。然而,這位老相國平時穿的是布衣布衫,吃的是粗茶淡飯,節儉樸素,即使一般小官吏也自嘆不如。他的住宅非常簡陋,僅能避風雨,全無雕飾,宋真宗曾親自去過他家,見如此破舊的房屋,準備給他修繕,他卻推辭說,這是祖宗舊宅,不能毀掉,遂使真宗搖頭作罷。至垂暮之年,他的床上還是用舊氈席,舊床絮,粗布被子,家人慾裝飾繒綿,他堅決不肯。在他的影響下,家人的衣著食用也都很儉樸,其身歿之日,子弟猶有穿褐衣者。他居官清廉,俸祿之餘多用於接濟親友,所以他從不考慮為子孫置買田宅。他教育子孫說:「子孫當各人自立,何必田宅,徒使爭財為不義耳。」子孫自食其力,不要靠祖業。他這樣做是為了防止子孫養成驕奢陋習。一次真宗密賚〔lai賴〕白金50兩,有意幫助王旦之家,然而,他卻上表謝曰:「已懼多藏,況無用處。」原封不動地退還了,真宗讀完謝表,感動得流下眼淚。

在治家教子方面,王旦從不擺出盛氣凌人的架子,耳提面命或頤指氣使,而總是一團和氣,即使家人和子弟犯有過失,他也不置一詞,只是將錯誤的事實讓他們明白,使他們知過能改而已,所以家人和子弟未嘗見其怒過。一次,子弟告訴他廚房的肉被廚師私用了一半,請求治一治廚師。王旦從容地問:「你看有多少斤肉?」子弟說:「一斤肉,被廚師私用了一半,所以我們食肉不飽。」王旦告訴他們:「這樣,以後就買一斤半吧。」說後,若無其事地回書房去了。廚師知道此事,慚愧地說:「小人不懂事。宰相肚裡可撐船,這話真不假。」

每到冬至時,家家都要祭祀祖先。王旦為人至孝,又是朝廷重臣,自然更要遵守這一禮法。一年冬至日,王旦因朝中政務纏身未能按時歸府。他有個弟弟蠻橫無知,抱怨兄長遲遲不回家主祭,一氣之下把放在堂前的裝放祭祀物品的罈罈罐罐都打破了,酒菜灑了一地。家人子弟十分惶恐,手足無措,以為王旦再寬厚也會發火的。誰知王旦回家後,見地面無法行走,裝著什麼事情也沒有發生,對弟弟連正眼都不看,只是提著衣襟走入廳堂。弟弟深為兄長的寬懷大度所感動,連忙跪地自責不已,從此改過從善,而王旦既不責備,也從來不提及此事。這種無言之教,給犯過失的弟弟自己反省認錯的機會,確實收到更佳的效果。

由於王旦政務繁忙,只好把家務事交給弟弟王旭料理。一次,弟弟見到其他大臣都腰系玉帶,為了孝敬兄長,在未徵得同意的情況下,私自為哥哥買了一條玉帶。王旦知道弟弟的用意,沒有批評弟弟不注意節儉,而是溫和地讓弟弟把玉帶系在弟弟的腰上,然後問:「你還能看到漂亮的玉帶嗎?」弟說:「系在我腰上,怎麼能看得見?」王旦幽默地笑著說:「自負重而使見者稱好,無乃勞乎!」弟弟非常慚愧,立即把玉帶退了。這種循循善誘以使人改錯的教法,是很耐人尋味的。

臨終之前,王旦仍不忘教育子弟節儉。他寫遺囑告誡兒子:「我家盛名清德,當務儉素,保守門風,不得事於奢侈,勿得厚葬以金寶置棺中。」寫完遺囑,他仍不放心,擔心子弟們不能照他的話去做,又把好友楊素找來,請求他日後出面料理喪事,用火葬之法處理其遺體,這樣可以避免子弟拘於俗習,無意義地浪費錢財。

王旦死後,子弟為他樹了墓碑,宋仁宗親筆題寫碑文:「全德元老之碑」,以示褒揚其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