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漢魏六朝的家庭教育 第十二節 《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我國占代公元6世紀後期誕生的一部有關士大夫家庭的家教經典。它上承漢魏六朝以來的「誡子書」、「家誡」的遺風,下開唐宋元明清諸朝士大夫之家家訓的先河,所以《顏氏家訓》一書在我國古代仕宦之家的家庭教育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顏氏家訓》一書,出自顏之推的手筆。顏之推(公元531—約595年)字介,梁朝建業(今江蘇南京)人,祖籍在琅琊臨沂。他自謂「生於亂世,長於戎馬,流離播越,聞見已多」(《顏氏家訓·慕賢》)。他出身於士族之家,世代為官,深受世傳儒學傳統的影響,不僅從小接受了世傳《周官》、《左氏春秋》等儒經的教育,而且喜歡博覽群書。從19歲始入梁為官,後來,他為北齊政權效力,曾主編了《修文殿御覽》、《續文章流別》、《文林館詩府》等書。公元577年北齊為北周所滅,他被征為北周的御史上士。581年隋又取代了北周,他又被隋朝召為學士。他所處的時代,正是封建士族門閥制度的統治由頂峰轉向沒落、中國社會由南北朝分裂而趨向重新統一的時期。士族勢力腐敗,九品中正制行將瓦解。顏之推預見一個由中小地主階層登上政治舞台和以科舉考試取士的量才授官的新制度即將到來,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後代世承儒學家教傳統,以保自己家族長遠富貴,世代為官,於是在晚年寫下了《顏氏家訓》一書。

顏之推親身經歷了戰亂,當過西魏政權的俘虜,同時也目睹許多仕宦之家的悲慘下場。他告誡自家子弟,在動亂年代,更要學藝讀書。他說:「有學藝者,觸地而安。 自荒亂以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馬。」(《顏氏家訓·勉學》認為士大夫之家若能常保數百卷書,注重家教,千載終不至於為「小人」。而魏晉以來,豪門士族以門第入仕為官,養尊處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以此消日,以此終年。有的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在承平之日尚可悠閑自得,但一到戰亂和朝代更迭之時,則身不保命,家破人亡。因此,他認為仕宦之家應當居安思危,學藝保身。學藝的主要途徑是讀書。讀儒家的五經,可以獲得立身處世的道理和方法。同時除了研習五經之外,還應兼及百家之書,從百家之書中獲得對書、數、醫、畫、射等百藝的了解。顏之推認為,國家之臣不外乎六種,即朝廷之臣、文史之臣、軍旅之臣、蕃屏(保衛)之臣、使命(外交)之臣、興造(土木建築)之臣。這六類官吏都應有專才專藝的教育,然後方能專精一職,否則遇有國家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墮雲霧。關於專才專藝的教育,顏之推認為仕宦之家應當打破門第之見,走出高牆大院,讓貴胄子弟接觸下層社會的農工商賈,博而求之。在他看來,歷史上有所作為的布衣卿相,來自民間,知道民間疾苦,知道稼穡的艱難,所以表現出超人的佐時治國的才能。相反,士大夫子弟「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像這樣的廢物怎麼能不在動亂年代淪為「小人」,去耕田養牛呢?(《顏氏家訓·勉學》)

在《顏氏家訓·教子》中,顏之推提出早期教育的主張。他認為兒童的早期教育應在嬰幼兒時及早開始,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如果等孩子的性格已經形成,再施教就困難多了。他要求仕宦之家不要溺愛孩子,也不要用粗暴的手段來管制他們,這樣的結果是父母喪失威信,也無教育效果。仕宦之家的父母應當「威嚴而有慈」,這樣子女畏而生孝。同時,父母應當根據自己孩子的年齡和天賦,因材施教,如在兒童時期要注意學好語言,講標準話,講文明禮貌的話,長輩要做子女的示範,一切臟穢之詞和粗暴無禮之言禁絕不講。長成之後,要教以詩書,學以才藝,養以道德。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