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漢魏六朝的家庭教育 第八節 漢魏六朝的家書

漢魏六朝仕宦之家的家教,形式多樣,其中有一種普遍流行的重要方式就是家書。所謂家書,就是家信,杜甫曾說:「家書抵萬金。」運用家書來教誡其子弟,自漢代以來就成為我國古代仕宦之家家教的一大傳統,一直保持到今天還很有生命力。家書的特點是感情真切,字裡行間洋溢著父子之間的肺腑之情,肝膽相照。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富有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漢代名臣中給自己子女寫家書手諭教誨的不乏其人。如劉向曾給少年得志的兒子劉歆寫《戒子歆書》,信中就言詞真切地教導兒子在為人處世時,要做到遇事「恐懼敬事」,不要「輕侮諸侯」,牢記前人的教訓:「吊者在門,賀者在閭。」千萬不要浮躁用事,樂極生悲,自招禍至。

東漢名將馬援,遠在交趾(今越南北部)任職,知兄子馬嚴、馬敦好譏議時人,交結俠客,十分不安,於是連忙寫家書訓誡:「吾欲汝曹聞人過失,如聞父母之名,耳可得聞,口不可得言也。好論議人長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惡也,寧死不願聞子孫有此行也。」(《後漢書·馬援列傳》)他勸告子侄要學習敦厚周慎、口無擇言、謙約節儉、廉公有威的龍伯高,不要效法那豪俠好義、招人惹禍的杜季良,因為效法杜季良會成為「輕薄子」,「畫虎不成反類狗」(同上)。馬援比較清醒地認識到,將門子弟好恃勇逞強,弄不好就會為非作歹,招納流氓地痞橫行鄉里,最後違法犯罪,株連家族。

漢末魏初的名臣王修,曾在暮年為魏國大司農郎中令。他的兒子也在外地做官,很是放心不下,寫下了言真意切的誡子書,說:「汝今逾郡縣,越山河,離兄弟,去妻子者,欲令見舉動之宜,觀高人遠節,聞一得三,志在善人,左右不可不慎。」告誡他在外為官要交結良友,以友輔德,說話辦事,都要「情實道理」(《藝文類聚》卷二十三)。他說:「父欲令子善,唯不能殺身」(同上),真是語重心長,愛子之情溢於言表。

蜀國丞相諸葛亮的《誡子書》,可謂千古流傳的佳作,世代仕宦之家多作為座右銘。諸葛亮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集》)諸葛亮不僅給自己的兒子寫信勸誡加強道德修養,而且他還給外甥寫信教誨做人的方法。他在《誡外甥書》中寫道:「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滯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同上)他十分注重其子弟的交友,告誡他的兒子要交相知之士,不要交結勢利朋友,因為「勢利之交,難以經遠」(同上),只有相知之交,才會友誼長存,歷夷險而益固。諸葛亮的這些人生經驗之談,很有哲理,被後世人奉為金玉良言。

在魏晉南北朝,不少名臣賢達之士,都曾在離鄉背井的異地以家書的方式輔導子女的教育。如魏國的名臣王昶〔g敞〕,寫有《誡兄子及子書》和《家誡》。魏晉之際的名士嵇康在獄中寫《家誡》,實為遺書。蜀國丞相長史向郎在年逾八旬時,寫下《誡子遺言》。吳國的太常卿姚信寫有《誡子》。南朝的雷次宗寫有《與子侄書》。顏延之寫有《庭誥》。王僧虔寫有《誡子書》。徐勉寫有《誡子崧書》。北朝的顏之推寫有《顏氏家訓》20篇,後人視為家教規範。

我國古代,仕宦之家以家書教育和指導自己的子女修身進學,表明士大夫對子女成長的深切關懷和期望。家書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不論是指導進學修業,還是輔導道德修養,都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原則,效果頗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