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漢魏六朝的家庭教育 第四節 漢皇家的女子教育

漢代的皇家家教,除皇太子、諸王子男性之外,其皇后、公主等女性也在受教育之列。漢代皇家女子教育先例的開啟,對我國封建社會皇家女子教育制度的形成,起了不可輕視的作用。

《後漢書·鄧太后紀》載,鄧太后鄧綏,即東漢和帝劉肇的皇后。相傳她六歲能讀史書,12歲通《詩》、《論語》,家人號為「諸生」,即太學生的意思。永元年間,她入皇宮為貴人,從曹大家〔gu姑〕受經書,兼習天文、算術。後來她被立為皇后,臨朝17年之久。鄧太后臨朝時,儒學不振,尚書樊准上《請振興儒學上鄧太后疏》,建議「寵進儒雅」。「以俟聖上講習之期。公卿各舉明經及舊儒子孫,進其爵位,使纘〔zuan纂〕其業」。他以賈誼「人君不可以不學」的名言勸說鄧太后,要注重皇家的家教,以「推述先帝進業之道」。鄧太后認真採納了樊準的建議,詔征和帝的弟弟濟北、河間王子和五歲以上的男女少年共40餘人,以及鄧太后近親子孫30餘人,為他們開設學堂,教學經書,並且鄧太后親自監試,撫育教導,恩寵到了極點。她命令這些皇室子孫,年幼的都配置師保,採用皇太子的保傅之法。為了保證教師質量,特別是保證照顧這些皇室子孫的宮人有一定的文化修養,鄧太后詔令中宮太監到洛陽皇宮的校書場即東觀,「受讀經傳,以教授宮人」(《後漢書·鄧太后紀》)。

東漢和帝時注重皇家女子教育,鄧太后又以興學強化,這不僅是皇家的家庭教育史上的先例,而且也是我國女子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班昭的《女誡》,可以說是闡述女子家教的代表作,她所闡述的女子家教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等,適應了封建皇家宗法倫理政治的需要,歷來備受統治者青睞。

班昭字惠班,一名姬。她是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她出身於史學家的家庭,她的哥哥班固著作《漢書》,《八表》及《天文志》未遂而卒,均由班昭續成。 由於班昭學識淵博,朝野皆知,所以和帝屢召她入宮,教皇后和諸貴人讀書,稱她為「曹大家」,當時的鄧貴人即後來的鄧太后就是她的學生。在教學實踐中,她闡發儒家的綱常名教,著有《女誡》等,作為皇家女子教材。

《女誡》闡述的主要內容是如何當好「三從四德」的女性,共由七章組成。

第一章講的「卑弱」,即男尊女卑的合理性和如何「卑弱下人」。班昭認為,女子「謙讓恭敬」、「忍辱含垢」以「卑弱下人」;「晚寢早作,勿憚夙夜」以侍奉丈夫;「正色端操,以事夫主」,為夫家繼承宗嗣香火等,是女人的「常道」,是禮法的「典教」。

第二章講的是「夫婦之道」。班昭認為,丈夫管束妻子,方顯示男子的威儀;妻子侍奉丈夫是天經地義的,如果「婦不事夫,則義理墮闕」,「禮義不存」。所以她主張家教應當重視女子的婦德,並且要把禮教放在首位。

第三章講的「敬慎」,即如何小心修養性情。班昭說:「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女子要達到「美」,就要注意修身,而修身的最好方法莫若「敬順」。所謂「敬順」,就是在家事上,處處聽從丈夫,是非曲直,都由丈夫決斷,夫唱婦隨,一切以協調夫婦關係為行為目的。

第四章講的「婦行」,就是女人的四種行為道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所謂婦德,不是指「才明絕異」,而是「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所謂婦言,不是指「辯口利辭」,而是說話有分寸,不說傷害人的「惡語」,不要多嘴多舌,讓人討厭;所謂婦容,不是指「顏色美麗」,而是衣服整潔,「身不垢辱」;所謂婦功,不是指「工巧過人」,而是專心紡績,不好嘻笑,潔齊酒食,熱情招待賓客。班昭認為這四種德行,是女人的「大德」。

第五章講的「專心」,就是對丈夫不要三心二意,不要對丈夫娶妾有什麼抱怨。因為「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道理)」。作為女人,應當專心正色。如果因為丈夫再娶而由此行為輕浮,入則亂髮壞形,出則窈窕作態,那就和禮教相違了。

第六章講的「曲從」,就是作為媳婦,要善於屈己從人,在公婆面前言聽計從,俯首聽命。

第七章講的「和叔妹」,就是如何處理好妯娌關係。處理同輩關係在於謙順,關心別人。

《女誡》是封建禮教的產物。它作為皇家的家教教材,一直沿用到清朝,在千百年間,為之注釋和作白話直解的不乏其人,影響十分深遠。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