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漢魏六朝的家庭教育 第一節 漢魏六朝的家教特點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後,中國古代社會就開始它漫長的封建社會發展史。秦王朝的國運不長,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為教」、「以吏為師」的文教政策,所以在家庭教育方面沒有什麼建樹。但是,隨著漢王朝的建立和封建社會的持久安定,加上長期推行「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採取科舉取士和以經術取士,注重以三綱五常之教統治人們思想和以孝道之教穩定家庭與社會的倫理道德關係,所以家庭教育得到迅速發展,並且日漸形成了它的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期,除了漢代形成的以經學作為主要內容的教育繼續推行之外,由於統治階級和一些知識分子的提倡,玄學、佛學、史學以及一些自然科學技藝及生產技藝等,也進入了不同階層的家庭教育範圍。總體說來,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亂頻仍,社會動蕩不安,家庭的生產與生活也缺乏穩定性,所以這一時期的家庭教育與漢代相比,相差甚遠,尤其是統治階層受「九品中正」製取士制度的影響,豪門士族的子孫天生就是「上三品」的高官世襲者,而寒門士族的子孫即使學富五車也難以入上品,至於平民百姓的子孫就更不在話下,由此所造成的「讀書無用」的觀念也滲透到不同階級和階層的家庭教育實踐中,造成詩書教育日漸衰落的局面。

漢魏六朝的家庭教育,儘管有由盛轉衰的趨向,但是由於封建社會制度和家庭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所以家庭教育的階級性和等級性也日益明顯起來。形成了以皇家宗室為主體的貴族家庭教育,以及在職文官為代表的官宦家庭教育和廣大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平民家庭教育的家教制度。這三類家庭教育,一直沿續和發展到清末,在客觀上對我國封建社會政治、道德、家庭乃至社會秩序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皇家的教育主要在於培養儲君,所以皇太子及諸王子的教育受到特別的重視,乃至成為國家政治的一件大事。皇家的家教具有特權性,在措施上一是盡一切努力把全國圖書搜集在皇家圖書館,壟斷文化以作為皇家宗室的教材;二是收買天下第一流的學者充任宮廷教師;三是建立一整套宮廷教師制度和完備的教學制度。官宦之家的家教,其目的在於造就其子孫的德才學識,教學內容主要是為官之道,所以十分強調儒家經典的學習。 自漢代推行以經術取士和任官的政策以來,經藝在官宦之家的家教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官宦之家的子弟自小就學習《禮》、《樂》、《詩》、《書》、《春秋》、《論語》和《孝經》等,其家庭教師大多是當地的名儒。除此之外,部分官宦子弟或外出從師,或跟隨父兄習業。平民之家的家教,各因經濟條件和文化環境的不同而有所區別,富商大戶或從事教育職業的文人之家,一般是注重儒術教育的,他們希冀其子弟通過讀「聖賢書」而成為做官人。但絕大多數平民百姓之家多以傳授社會生活知識和生產技能為主要內容,在道德教育上其內容與統治階級所推行的封建綱常教化沒有什麼區別,主要是孝悌之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