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先秦時期的家庭教育 第九節 諸侯家教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國有制遭到破壞,政治上名存實亡。各國諸侯由於相互兼并,使弱小的諸侯封國陸續被納入實力強大的諸侯國中,到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秦、齊、韓、燕、趙、魏、楚等七大諸侯強國。

在西周時期,中央王室設立了國學,諸侯子弟在接受家庭教育的基礎上,可以進入國學接受正規教育。所以,實際上的「學在官府」是「學在王室」。雖然歷史上也有諸侯立「泮宮」的記載,但在西周時期諸侯建泮宮學校的事例是罕見的。春秋戰國時期,天子失官,學在四夷,諸侯因在政治上強大起來,從而也要求其子弟在教育上確實享受特權,一方面大力加強家庭教育,另一方面蓄養文士,創辦諸侯宮廷學校,從而把西周時期家教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形式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進一步促進了奴隸主上層貴族的學校教育向封建社會的學校教育過渡。

諸侯重視家庭教育的事例很多,在古籍《國語》、《左傳》、《毛詩》、《戰國策》、《呂氏春秋》等書中有大量的記載。在這裡略舉數例,從中可以窺其一斑。

例一,公元前573年,晉悼公即位,他召集當時的有識之士,如荀家、荀會、欒黶〔yan眼〕、韓無忌等為公族大夫,使他們教訓「卿之子弟共儉孝悌」(《左傳·成公十八年》)。這種教育,據有關教育史學家分析,可能是在泮宮中進行的。後來,晉悼公聽說羊舌肸〔xi西〕對《春秋》很有造詣,於是召他入宮,讓他當太子彪的傅。傅就是家庭教師,在西周時期一般只有天子王室設立這一學官,但在春秋時期諸侯卻普遍設立,可見諸侯對太子家教的重視。

例二,《國語·晉語四》載,晉文公曾就學於胥臣。開始晉文公認為自己身體殘疾,行動不便,只能多聞而已。胥臣卻鼓勵他說,學習不單是為了獲得廣博的書本知識,而且在於通過教育手段改造和提高德性,只有德性修養達到完善的國君,才有賢良之士來輔佐他。晉文公明白了這個道理,讓陽處父傅(教育)太子讓,太子讓就是後來的晉襄公。

例三,《國語·楚語上》記載,楚莊王(公元前613—前591年)也是十分重視太子家教的。他請士亹〔men門〕傅太子箴,太子箴就是後來的楚共王。楚莊王不僅聘請學識淵博的人當太子的家庭教師,而且還虛心向申叔時請教如何教太子的方法。申叔時回答:「教之《春秋》,而為之聳善而抑惡焉。」《春秋》是歷史書,主要是講國家和國君政治的經驗教訓。學習它,有助於統治者對「修己治人」之道的修養。申叔時還向楚莊王介紹了《禮》、《樂》、《詩》、《國語》等等書籍,認為這些都可以作為王太子的家庭教學內容。從申叔時所闡述的各書教育目的,以及關於諸侯子弟的家教的宗旨來看,春秋時期的諸侯家教已被視為有關國家興亡和爭霸諸侯的有力措施之一。到戰國時期,不僅諸侯的家教得到發展,而且諸侯大夫之家,也在養士的同時,大量聘用德才兼備的士作為家庭教師。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