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武術的一些主要內容 第六節 南拳

南拳是流行在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地區各種拳術流派的統稱。明代的《小知錄》中記載的11個拳種中就有「南拳」,這樣算來,南拳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圖8)。

南方山高谷深,河流溝渠縱橫交錯,交通不便,各個地區的拳術逐漸發展成許許多多的流派。廣東有洪、劉、蔡、李、莫五大家;福建有詠春、五祖兩大派;湖南有巫、薛、洪、岳四大家;湖北分為洪、魚、孔、風、水、火、字、熊八門;四川有僧、趙、杜、洪、化、字、會、岳八門;江西有字、硬兩門;浙江有洪家、黑虎、金剛三大拳系,另外還有溫州南拳、台州南拳和江蘇南拳等。

由於南方各地的自然環境有很多相同之處,而且,南方人的身體形態也有許多共同的特點,如,身材一般比較短小精悍,動作靈巧機敏,肌肉的爆發力好等等,因此,這些流行於南方的各個拳種儘管各具特色,它們的基本特點是比較一致的,與北方的武術風格形成鮮明的對照。北方人身材高大,比較注重用腿,有「手是兩扇門,全憑腿打人」的說法。因此,在北方的拳術中有許多騰空跳躍的動作。而南拳很少用腿,武術家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拳法和手法上,所以,人們常用「南拳北腿」來表示南、北武術風格的區別。

南拳的腿法較少,身體活動範圍較小,但是手法嚴密細膩,動作緊湊。南拳非常強調步法的穩固,上肢不論如何運動,下肢一定要穩,要求五趾抓地,像根部深深扎進地里的大樹一樣穩固。由於下盤「穩如鐵塔坐如山」,這就給上肢猛烈的動作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南拳的拳法、手法剛勁有力。

南拳在身法上講究脫肩團胛,直項圓胸。就是兩肩有意識地向下沉,肩胛骨向前微合,下巴頦向里收使脖子挺直,胸部微含。這樣可以使胸、背、肩、肘的勁力合在一起。有了這樣的身體姿勢,再加上沉氣實腹,就是有意識地氣沉丹田,使腹肌也緊縮,於是,全身上下的勁力自然地凝結在一起。這樣,在技擊時,以腰為發力的樞紐,把全身的勁力有順序地從穩穩地扎在地上的腿部,通過腰部動作的傳遞,轉移到手臂。通過各種細膩的手法,打出的拳勁力變化多端,如寸勁、長勁、飄打勁、連綿勁、爆發勁等等。南拳在站位時常常是身居中央,以便八方進退。在演練南拳時,習武者還通過運氣鼓勁,使肌肉隆起,時張時弛。同時,以發聲吐氣而增強發力,呼喝出的聲音按拳勢變化分為「嘻」、「喝」、「嘩」、「吶」、「咿」、「嗌」六種,十分雄壯,咄咄逼人,形成一股壓倒對手的強大聲勢。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