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淪落天涯氣自豪——留法勤工儉學 第五節 里程碑

在國內建黨建團活動影響下,旅歐黨團組織建立了。它在留法學生中宣傳馬克思主義,領導革命活動,並由此湧現出一批共產主義知識分子,使留法勤工儉學活動在我國留學教育史上顯現出特殊的性質。

早在1920年下半年,蔡和森等人就打算在旅歐學生中建立一個統一的共產主義組織。他在給國內毛澤東的信中說,擬於1920年冬在「無產階級專政」和「國際色彩」兩點一致的基礎上,「旗幟鮮明成立一個共產黨」。由於當時的時機不成熟,未能實現。1921年2月,巴黎黨的組織成立了,有趙世炎、周恩來、張申府、陳公培、劉清揚等五名黨員。這年底開始,趙世炎等人受中共中央委託,並根據旅歐黨小組的安排,積極進行籌備建立旅歐青年團的工作。經過趙世炎、王若飛的廣泛宣傳和積極奔走,1922年6月,在巴黎郊區布倫森林召開了第一次代表大會,有來自旅居法國、德國、比利時三國的代表共18人。經過討論,大家一致同意這個組織的名稱叫「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選趙世炎為書記、周恩來負責宣傳、李維漢負責組織。同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秘密組織「中共旅歐總支部」,並出版刊物《少年》(1924年1月改名《赤光》)。「中共旅歐總支部」和「旅歐少共」建立以後,王若飛、趙世炎、周恩來、陳延年等一起,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和主張。他們建立了「共產主義研究會」,組織黨員和團員學習馬克思主義著作,進行共產主義教育,出版內部學習專刊《共產主義研究會通信集》,刊登學習的心得和體會;並設立了「華工運動委員會」,通過華工組織在華工中進行工作,為工人創辦自己的刊物《工人旬刊》、《新工人》,建立了工人俱樂部和工人夜校。周恩來等人還經常深入到巴黎近郊華工比較集中的比央古地區,到工廠和華工居住的工棚同華工交談,蔡暢還在華工夜校任過課。通過這一系列工作,在華工中成長起許多優秀工人幹部和黨團員,他們回國後,為中國革命做出了卓越貢獻。

留法勤工儉學活動,宛如一個廣闊的政治思想大舞台,尤其是在後期與中外反動勢力的鬥爭中,留學生中湧現出了一批既有組織才能,又刻苦鑽研馬克思主義的新型知識分子,周恩來、鄧小平、陳毅、聶榮臻、李富春、蔡暢、趙世炎、王若飛、蔡和森、李維漢等是他們中的光榮代表。回國後,他們紛紛投入了轟轟烈烈的工農革命運動,在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上,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成為革命的中堅力量。蔡和森、張昆弟、向警予、趙世炎、陳延年、王若飛等同志,後來都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回顧中國自鴉片戰爭以來近百年的歷史,從地主階級開明之士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到洋務運動的「中體西用」;從戊戌變法的「學西學,鑒諸國」,到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的「睜開眼睛看世界」,先進的中國人在尋求救國真理的道路上,千迴百折,彷徨蹉跎,歷時80餘年,為中國教育的近代化作出了貢獻。雖然如此,但仍未真正使中國擺脫貧弱窮困的局面,一再重蹈改良主義的復轍。而在留法勤工儉學運動中,留學生們從西方取來了馬克思主義「真經」,他們在尋找根本解決中國問題的奮鬥歷程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