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淪落天涯氣自豪——留法勤工儉學 第一節 勤工儉學的興起

第二批儉學生到法國後,分別進入普通中學和實業學校儉學。當時留法儉學會發起人的計畫是很宏大的。據吳稚暉說:「昨日與校中主持人齊如山先生閑談,在發起人張靜江、李石曾、汪精衛、褚重行先生之意:彼等在法國,希望於五年內,將有3000學生由儉學會西去。」留法儉學會的工作對推動赴法儉學活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後不久,四川由吳玉章、黃復生等人發起成立了留法儉學會,在成都也辦了一所預備學校,方法與北京留法預備學校大致相同;上海由吳稚暉、張靜江發起成立了留英儉學會。在留法儉學會的組織下,短短几年留法人數達120多人,還有舉家赴法儉學的。後來,留法工作由留法勤工儉學會來進行。

b 在住所及廠內開課講授,每天工作七小時,上課一小時,不扣工資,教員多是本廠重要的工程師。學習工廠管理,組織效率及機械、冶金、鋼鐵的性質,英文等課程,仿照大學制度。一些有條件的工人還組織起來,集體聘教師直接到宿舍授課。

a 在華工的居住地開設補習學校,學習中文、法文及機械知識,教師大都由留法的中國儉學生擔任。這樣的學校後來發展到20多處。

1909年,李石曾、齊如山等人在巴黎創設了中國豆腐公司,所生產的豆腐很受法國人士歡迎。後來,李石曾從家鄉河北高陽招來工人30多人進入他創辦的豆腐廠生產各種豆製品。當時這些華工只念過小學和私塾,不懂法文,工藝知識也很差,為了提高他們的文化知識進而提高勞動效率,李石曾便讓他們白天做工,工余組織他們學習法語和科學知識,這樣華工既有了經濟收入,又提高了工藝水平,尤其是了解了當時世界上一些先進的科學知識和各種社會思潮,這是在國內所不能達到的。1913年法國地浹泊人造絲廠需要工人,由齊如山以「勸工公司」的名義,從國內招來48名工人。到廠後他們白天做工,工余學習,效果顯著。這種被稱為「以工兼學」的制度得到了蔡元培、李石曾等人的讚賞。他們參觀了該廠,並寫文章介紹這一做法,認為「以工兼學」有能使華工開闊眼界、受到教育、學到技術、賺到金錢等八大好處。這一制度為家境貧寒而又想外出求學的青年開闢了一條光明的道路。

為了落實留法儉學會的工作,由李石曾、吳稚暉、汪精衛、吳玉章、張繼等人發起在北京成立了留法預備學校,由齊如山主持校務。當時的教育總長蔡元培大力支持,並專撥一校舍給他們。這所學校除華人教師外,法國人鐸爾孟自願擔任教師,凡儉學會會員均可入此校,以六個月為一期,期末進行考核,及格者發給證書,定期赴法。每個學生可在學校預備一至二年。學校所開課程為法文、中文、算學及應用學識,旁及公共衛生及歐洲風俗。該校實行男女同校,學生要遵章守法刻苦求學。為養成勤儉的習慣,「校中同學皆輪流值日,自操工作,除庖人以外,別無傭工」。學校有嚴格的紀律,注意改良氣質,造成純正的品格。1912年5月26日該校正式開學,招收了鄭毓秀、徐海帆等60多人,到11月底,這些學生完成預備學業如期畢業,取道西伯利亞乘火車赴法留學。1913年6月初,第三班學生20餘人又完成預備學業,踏上赴法留學的征途。與富家子弟相比,許多較為貧苦的青年成了留學生,這在中國影響是很大的。在1913年這批儉學生中,有北京貧兒院兩人,一個叫張守正,一個叫楊宏遠,都剛12歲,另外還有北京平民學校兩位女教員。出發那天,平民學校有40多人前去車站送行,他們唱著自編的歌曲,氣氛隆重熱烈。

華工教育的逐步展開,使勤工儉學從理論宣傳轉到了實際行動,並逐漸得到發展。廣大華工「以勤工之積儲,為求學之資斧」,集工學於一身,顯示了「亦工亦學」的強大生命力,為赴法留學高潮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出國去,

走東海、南海、紅海、地中海;

一處處的浪卷濤涌,

奔騰浩瀚,

送你到那自由故鄉的法蘭西海岸。

——周恩來《別李愚如並示述弟》

1901年,李石曾、夏堅仲、張靜江等人官費赴法留學。兩年後,李石曾的好友吳稚暉由於宣傳反清,被清廷追捕,亡命英國,他與幾名留英學生一邊做工,一邊求學。1907年,他趕赴法國巴黎與李石曾等人匯合在一起試驗節儉生活。同年,蔡元培與同學數人自費赴德,實行儉學。在這些人的試驗倡導下,一股儉學風在留歐學界興起。而當時的中國教育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是很落後的,廣大青年求學就業的要求遠遠不能得到滿足,對去法國留學很感興趣,認為法國是資產階級自由、平等、博愛理論的搖籃,資產階級文明的樣板,要建立共和國,向國內輸入世界文明,必須去法國留學。但政府財政緊張,無法官費派遣,於是1912年2月,蔡元培、吳玉章、李石曾、吳稚暉等人發起組織了留法儉學會,該會的宗旨是:「以節儉費用,為推廣留學之辦法;以勞動樸素,養成勤潔之性質。」規定「自往留學者,或盡義務於本會者,無論男女少長均得為本會會員。」會約中還提出入會會員要填寫入會志願書,要遵守會中的紀律,如不狎妓、不賭博、不吸煙、不飲酒、不做一切喪生耗財之事。同時會員要承擔會中的義務,準備一定的學費,還講明了赴法留學的程序、所學課程、所需衣物以及注意事項等等。儉學會主要任務是負責向想要赴法儉學者做介紹和聯絡工作,會址設在北京,只有一間辦公室,室內有一張辦公桌和一部電話。儉學會成立後,編印了《法蘭西教育》一書,分普通教育與高等教育(指一般的小、中、大學)、科學教育與文學教育(即文科和理科學校)、衛生教育與實業教育(包括醫科、農業、工業、工程)、美術教育與音樂教育、教育學與群學教育(系指師範學校和社會學校)等內容。介紹了法國教育的情況。1912年5月15日,《北京日報》刊出了儉學會的特別廣告,歡迎青年入會。上海的《民立報》也刊出了吳稚暉的《答友人同學留法儉學會書》,宣傳說法國是當時世界上的民智民氣先進之國,社會風氣簡樸,科學文化發達,要向西方學習,以留學法國為最合適,具體辦法是儉學式留學,每年僅用五六百元錢,是留學英美費用的1/3,以此為動員廣大青年赴法儉學大造輿論。

c 成立華工學校。華工學校由華法教育會與留法勤工儉學會合辦,於1916年4月3日開學,第一期招收學員24人,都是有一定文化基礎的華工。課程設法文、中文、算學、普通理化、圖畫、工藝、衛生、修身與公共組織等科。蔡元培編輯了德育和智育講義40講。法國政府對此十分支持,專撥校舍,並每年給予一萬法郎的經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