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其他史學名著舉例 第二節 歷史地理巨著——《水經注》

《水經注》原書40卷,100萬字,現存約30萬字。

作者酈道元,字善長(約公元465年或公元472—527年),北魏范陽涿縣(今河北涿縣)人。曾做過東荊州刺史、御史中尉等。雍州刺史蕭寶寅準備叛魏,朝廷卻命酈道元出任關右大使,結果被蕭殺害。他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尤其愛讀奇書,知識淵博,很有才氣,是我國有名的地理學家。除撰有《水經注》外,還寫有《本志》、《七聘》等,可惜已經失傳。

我國古代有一部關於水道的地理著作《水經》,但內容太簡單,又有不少錯誤。酈道元以《水經》為綱,參照彙集了《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志》等400餘種前代著作中的有關文獻資料,其中僅古代地理書籍就有90多種,大多是《隋書·經籍志》未見著錄的,後來人們是從《水經注》中才知道的,所以從文獻角度看,《水經注》可以稱為南北朝時期地理的集大成之作。酈道元還很注重實踐,親自踏察了北方各地,到處探求採訪,書中記載的300多塊碑石,多是他親自探求詢訪的。他親臨過長江三峽、黃河龍門,寫出了生動的篇章。他寫的《水經注》,實際是一部新的綜合性歷史地理巨著。書中記下的水道有1200多條,比《水經》多了八倍多,文字幾乎是《水經》的20倍。從江河到溪流,盡收書中。他不僅記下河流的源頭、流向,還記下了以前的故道,水流源頭的伏流及各水道的水文變化等情況,至今還有科學參考價值。有關水道流域的水利設施、山嶽、城市、物產,甚至民間傳說、碑刻、方言、民謠等都做了記載,這些史料非常珍貴。比如有關高梁水的記載,高梁水是北京附近的重要水道,過去記載非常簡單。而《水經注》引用了晉惠帝時立的劉靖碑的碑文,使我們了解到曹魏時這裡的人民曾修築水堨〔e餓〕,開渠道。景元三年(公元262年)又修車箱渠,引水灌田,渠從薊西北經昌平,東到漁陽潞縣,長三四百里,灌田萬餘頃。這樣翔實而具體的材料,至今對我們研究北京附近的河流變化、地形變化仍有現實參考價值。《水經注》還糾正了《水經》和《漢書·地理志》中的失誤。比如泗水的源頭,兩書都記載錯了,酈道元親自考察,找到了它的真正源頭。酈道元生活在北魏,但《水經注》不以北魏疆域為限,而是放眼全國,以所謂的「禹域」為限,這是他的遠見卓識。當然,酈道元沒能到南方親自踏察,所以南方的有些資料不大準確,存在北詳南略的缺點,這是客觀歷史條件造成的,不能苛求古人。

《水經注》的文筆極好,在文學史上有很高地位。對後代散文、遊記影響深遠。《水經注》既是地理著作,具有很高的科學性;又是文學作品,具有很高的藝術性。熔歷史地理與文學於一爐,真是千古「奇書」。千百年來人們讀它像讀散文、遊記一樣,其中一些篇章尤為膾炙人口,如對700里三峽幽深險峭、重巒疊嶂景色的描寫,簡潔明快,極為精妙,被譽為寫景散文之絕品。

《水經注》自問世以來,為歷代學者所重視,比如胡三省注《資治通鑒》時,就引用了不少《水經注》的史料。但《水經注》在流傳中命運不佳,傳抄舛誤,經、注混淆,部分佚失,很少善本。這引起不少學者的關注,研究《水經注》的學者很多。著名的成果有清全祖望的《水經注校正》,趙一清的《水經注釋》,戴震的《水經注校》、楊守敬、熊會貞的《水經註疏》,近代王國維的《水經注校》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