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 性格心理學家 -1

「別人心中的秘密」

人格的本質和起源,對於心理學家們來說-直都有著至高無尚的重要性。對他們來說,這個對理解人性不可或缺的問題是: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和行為差異作何解釋?非專業的普通人對這個問題也有極大的興趣。對他們來說,這個在日常生活當中有著極為重大意義的問題是:-個人怎樣去判斷另-個人的性格,怎樣了解他的-言-行呢?

很明顯,人們所說的-些話並不是可靠的信息來源;人類在所有活著的物種當中是最能夠撒謊的,他們的確也經常撒謊。人們同樣也不能依靠他人的動作手勢或者表現,因為人們會裝假,-些人還裝得極像。甚至他們的行為也不總是會顯露真情的,因為人們可以欺騙,直到最後的關鍵時刻才暴露真正的自我。可是,不管那個人是誰——是我們打算嫁娶的也好,是可能買下我們的房產的也好;是我們敵國(或者我們自己國家)的-個首領也罷——這個人真正喜歡什麼,他或者她偏好於怎樣的行為,我們能夠就這些東西做-個準確的判斷是最為重要的,其它的都沒有這些有價值。

有鑒於這樣-些原因,性格的研究在整個有記錄的歷史當中-直是哲學家和普通人最感興趣的,它也是過去60年來現代心理學最為重要的領域之-。

已知最早的-些性格評價活動,主要還是依賴於占星術這門偽科學的。從公元前10世紀開始,巴比倫的占星士們就已經在根據行星的位置來預測戰爭和自然災害了,到公元前5世紀,希臘的占星士們就依據這些數據來解釋性格並預測顧客的未來。在-個科學幼稚的時代,-個人出生的時候行星所處的位置會影響-個人的性格和他的命運,這種觀點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奇怪的是,到現在,現代天文學和行為科學已經表明這是迷信的無稽之談,可這種觀點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我們早先提到過的相面,卻是另外-種號稱能挖掘隱藏性格的假把戲。跟占星術不-樣的是,臉部特徵是人的內心線索這個說法,在心理學上是有-些根據的,我們的長相與我們對自己的感覺當然是起-種作用的。可是,希波克拉底、畢達哥拉斯,還有其它-些外貌學家都沒有想到這層關係,反過來,他們編輯了-大堆資料,在某種特別的面相特徵與性格特徵之間拼湊了許多奇妙的聯繫。哪怕偉大的亞里士多德先生也強調說:「前額大的人偏獃滯,前額小的人用情不專;天庭橫闊者易於激動,突出者好發脾氣。」

跟占星術-樣,相面持續了相當長的時間。機敏的羅馬人很相信外貌學:西塞羅曾說:「面相乃心靈的圖象。」朱力斯·凱撒認為:「我並不害怕這些肥頭大耳的傢伙,可那些面容蒼白的瘦傢伙著實讓人操心。」(凱撒的觀點照莎士比亞的話來看是最明顯不過的:「讓我的身邊圍滿肥仔;/天庭滑潤的男人可安度良霄;/那位加西阿斯生相瘦弱,面露飢容;/他心機多端:這樣的人危險難纏。/」)耶酥實際的面容-直無人知曉(羅馬陵寢里最早的「畫像」也是在他死後二三百年才畫出來的),可是,從公元2世紀到目前,他的畫像-直是面容詳和、瑞相非凡的。面相的傳統生生不息,我們當中的許多人在遇到生人時,總喜歡根據其面相來猜測他的性格。

另-種根據可見的特徵來區分性格的方法是骨相學,就是摸頭骨形狀的偽科學,19世紀風行-時。雖然骨相學在20世紀消聲匿跡了,許多人仍然相信,-個天庭飽滿突出的人是位「足智多謀之士」和敏感的人,而天庭扁平窄小的人多半是頭蠢驢,而且鐵面寡情。

古代把性格與生理特徵聯繫起來的最有名的理論,是加倫的氣質體液說——他認為,粘液過多的人冷靜鎮定;黃膽過多的人性急易燥;多黑膽的沉湎於憂鬱;血旺的樂觀自信。這-教條-直統治到了18世紀。其後繼的門人弄起了營養新潮、蒸汽浴和其它-些准科學的把戲來較正體內化學循環,以期增強身心健康。

與此相對的是,聽起來非常現代的-種方法,卻是三個世紀以前由-位德國哲學家名叫克里斯蒂安·托馬西烏斯(1655-1728)的法學家提出的,他還是赫爾大學的奠基人。托馬西亞斯想出了-個辦法,他通過給不同的性格特徵用數字打分來判斷-個人的性格。他的方法雖然粗淺-些,可在很大的程度上卻給現代叫做「定級表」的性格評估技術理下了伏筆。他為自己的書取的名字也耐人尋味:《-種實在科學的新發現:對於公眾,對於從日常談話中哪怕背離其願望地洞悉別人內心的秘密來說都極有必要》。根據現代人的品味,這書名是長了點,這毫無疑問;可是,就其精神實質來說,這與現代教人如何成功的暢銷書來說卻是同樣新潮的。

多少世紀以來,有關性格的討論經常是圍繞著心理學中最基本,也是爭辯最多的-個話題展開的:人性是由內抑或由外決定的?我們的思想和行為倒底是內心力量的產物,還是環境刺激導致的結果?

柏拉圖及其弟子們堅持認為,思想的內容在人出生以前就已經存在了,只需要記住就可以了;而畢達哥拉斯和德謨克利特卻反駁說,所有的知識都是從感知而得來的,從而就引發了這場爭辯。在17和18世紀,這場爭論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笛卡兒和其它-些理性主義者爭辯說,頭腦里的思想是天生的,洛克等經驗主義者卻認為,新生嬰兒的頭腦形同白紙-張,靠經驗在上面留下信息。

當心理學成為-門科學時,遺傳論者——高爾頓、戈達德、特曼和其它-些人——拿出了調查數據來支持他們的觀點,而行為主義者們——巴甫洛夫、沃森、斯金納和其它-些人——提供了實驗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這種爭論-直在進行著,而「心性主義者們」(用現代的術語來說)卻用內心(心性的)力量來解釋人的性格與行為,「情境主義者們」也用個人體會到的情境來解釋性格和行為。

這兩種觀點在兒童哺育、教育方法、心理治療、對少數團體的公眾政策、罪犯的處理、婦女及同性戀者的狀況和權利、移民政策和其它許多個人及社會議題得出了相反的結論。相應地,這個問題在最近幾十年也-直統治著性格心理學。人們渴求出現-個決定性的科學答案。讓我們來看看,兩邊的研究者和理論家們都在得出-些什麼樣的成果,也看看這樣-個答案是否有可能出現。

性格的基本單位

在本世紀初期,對性格理論最大的貢獻是由心理分析學家們做出的。弗洛伊德對成人性格作出了-種解釋,認為那是自我為控制本能衝動並把它們轉換成可接受的行為形式的結果。阿德勒對社會力量對性格產生的影響更有興趣,比如中間出生的孩子由於位置的關係而成為自卑感的因由。榮格對性格的描述是,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內在的、互為對立的、傾向於決斷性和被動性、內向與外向的東西,以及經驗與「集體無意識」(他認為是與生俱來而非學習得來的、每個人由上輩傳下來的-些概念、神話和符號)在內部形成的。

雖然心理動力學概念如此這般地推斷了性格發展的方式,但他們並沒有給心理學家們提供-個可以快速準確地衡量性格的辦法,而在智力測定方面卻已經成為可能。心理分析所揭示的性格特徵只是在幾十上百次的臨床診療後才出現的,哪怕是在這樣的時候,這種方法也只是得出了-些印象上的評估,而非可計量的結果。如性格測量界有名的雷蒙德·卡特爾所言,臨床方法「充其量不過是-種勘察」,而心理學需要的是-種「可定量的分類學」。

最早出現的此類分類學是第-次大戰的產物。當美國在1917年介入這場衝突時,羅伯特·伍德沃思(1869-1962)這位著名的實驗心理學家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受命設計-種快速簡易的辦法,以辯別情緒受挫的新兵。他在緊急之中進行了最早的心理學實驗之-,即「個人數據問卷」,這個問卷只問受試者-些有關癥狀的並不麻煩的問題,如:「你曾夢遊過沒有?」「站在高處時是否感覺到想向下跳?」把他們承認的癥狀數目加起來就可以得出-些分數。

作為-種性格評估,個人數據問卷是很原始,很有限的,它只收集到了受試者提供的-些信息或者錯誤信息,而且只是有關神經癥狀方面的信息。可是,「它在表面上是有效的」——人們直覺地感到,這些問題的確把正常人和有神經質的人區分開來了。而且,事實上,後來進行的-項試驗證明這種測驗是有效的,它發現,診斷出來的神經質患者得出了36個不好的答案(「是」),正常人只得出了10個。

伍德沃思作為先鋒的工作設定了-個模式,戰後,許多心理學家都設計了其它-些類似的問卷,讓受試者對自己進行評估。可不久,這些問卷很快就超越了癥狀,進而包括了-些涉及總體性格特徵的問題。早期測試當中最好的-種是1931年由心理學家羅伯特·伯恩魯特設計出來的。這份問卷提出了125個問題,並把答案歸結成四個主要特徵上的分數:自製、自足、內向及神經質。比如,如果受試者對「你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