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4 裝 75.好電影是因何而好?

Q 小長毛問個影評人

我爸是個影迷,連帶我也成了影迷。據我爸說,1994年也就是我出生那年,有以下電影拍出來為我賀歲:《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低俗小說》《這個殺手不太冷》《真實的謊言》《天生殺人狂》《大話西遊》《陽光燦爛的日子》《活著》。我爸讓我把這些電影都看過了,我感覺不錯。請問它們為什麼這麼好看?因為「好看」我也會說,你吃批評飯,得多說點。你忙的話簡單說也行,但不能學我說好看。另外,你能再舉出一些至少跟它們一樣好看的電影么?

A 著名影評人藤井樹答小長毛

其實看電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就跟吃飯、跑步一樣,每個人的體驗都是很主觀很個體的感受。但是被公認為好看的電影,大致會有如下特徵:具有一種直指人心的力量,讓人在觀影過程中十分享受,無比投入。你會隨著劇情的展開而欲罷不能,或者悲傷,或者開懷,或者絕望,或者驚喜,每一個鏡頭都裝滿情感,漸漸走進你的內心,讓你為之動容,共生共息。所以電影說到底是造夢的藝術,越好看的電影,越是逼真的夢境,所有人都沉溺其中,捨不得醒來。顯然,你提到的那些電影,都符合這樣的特徵。它們都是公認的經典之作。

好看的電影非常之多,每個人的標準不一,我只能推薦我個人心目中的最佳。考慮到你1994年出生,今年只有17歲,那我就推薦幾部關於青春與夢想的電影吧。

1.《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國台灣,楊德昌導演,1991)

240分鐘的片長,足以使人睡過去又醒過來。可是,沒有人會對著這部電影睡去,哪怕只是閉上一眼。這是一些動蕩時代的青春身影,他們當中,不是每個人都有幸將青春走完。滿眼望去,更多的是夭折的生命,夭折的理想,夭折的善意,夭折的單相思。然而,大家就是這麼長大的,還有人會這麼長大,人們似乎只會這麼長大。

2.《關於莉莉周的一切》(日本,岩井俊二導演,2001)

網路少年的愛與絕望,夢想的破碎,友誼的珍貴,懵懂的愛情,激蕩的青春,都在漫天遍野的綠意中發散。直到音樂會上如潮的人群中,不經意的一刀,捅進了同伴的身體,也幻滅了心中最後一絲希望。這是屬於21世紀的迷惘,如空氣般不可捉摸,卻又足夠沉重。你以為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幻覺,但分明真實到令人窒息。音樂排山倒海,畫面美輪美奐,結束的時候,會震撼到你簡直無法動彈。

3.《戲夢巴黎》(義大利,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導演,2003)

你簡直不能想像,拍這部電影時,導演貝納爾多·貝托魯奇已經63歲高齡。但每個鏡頭都如此青春,好像18歲的少年一般,桀驁不馴,飛揚跋扈。影片構築了兩男一女的三角組合,他們仨因為電影相識相知,一起生活,一起追夢。以1968年法國學運為背景,屬於激蕩年代下的激蕩人生,會看得心潮澎湃,血脈賁張,恨不能走進電影里,成為他們的一分子。

4.《十七歲的單車》(中國,王小帥導演,2001)兩個17歲的少年,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卻因為不同的家庭背景,註定擁有不一樣的人生。不過,儘管如此,他們追逐夢想的心情是一樣的:一樣渴望,一樣投入,一樣奮不顧身。一輛單車,牽動著兩個少年的悲喜,那是生活的滋味,也是成長的代價。

5.《歪小子斯科特》(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美國,埃德加·賴特導演,2010)

這是一部堪稱瘋狂的電影,很21世紀,很電子遊戲,很酷。打敗七個邪惡男友,追到心愛的姑娘。鏡頭語言多元,故事一氣呵成,看得眼花繚亂,蕩氣迴腸。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