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4 成長的營養:好聽的好看的

生命如同一條河流,出發時,還只是清澈的涓涓細流,一路奔騰,慢慢加速,陸續開始有人或事,書或者光影,為這條河流填注力量,增加水流甚至影響方向,每個人都不例外。

這條路太長,不到終點,不會放棄吸取能量,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現在,人在中年,剛剛過了激流險灘,平穩而寬闊的河道正在眼前陸續展開,這一回望,便平添出很多的感慨與感謝。

走得太快,很少有時間來說「謝謝」,有的是忘記,有的是來不及,然而現如今卻似乎是一個機會,梳理一下來時路上那些或推過我一把,或深深影響過我的人。他們中間,有的人認識,有的一同成長,有的相距遙遠,甚至完全沒照過面;同時,不忘感謝的,還有那些書、音樂和電影,好聽好看,過後難忘。是路標,也是營養,甚至就是人生的意義。是它們,讓我成為今天的我,並將深遠地影響著我的未來。

只是人太多,東西太多,記錄在這裡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小部分。然而,它們是代表,走上文字的前台,領取我的致敬。就先從好看好聽的寫起。

如果問我哪一本書被我翻看的次數最多,除去《新華字典》與課本,估計就是《朦朧詩選》。翻開這本泛黃的老書,還能看到我與它結緣的日子:1986年5月8日,大學一年級下半學期購於王府井新華書店。

於我們,這幾乎是一本詩歌的聖經,在邊疆孩子向北京青年轉變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其中,打頭的北島,對我影響最深。在這本書中,北島第一首詩中的頭兩句,便改變了當時我這個十八歲的孩子對世界的看法。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其實,與其說這兩句是詩,不如說,這是詩人對過去的總結和對未來的預言。而對於當時的我,更像是由文字鍛造的鎚子,狠狠地向心中砸了下來,不成長都不行。對於北島,這首詩的名字叫《回答》;可對於我,卻更像是提問的開始,對人生與社會的提問。

當然這本書中不只有北島,還有顧城,舒婷、江河……他們或這樣或那樣造就著我的改變。

舒婷說: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的肩膀痛哭一晚……

顧城說: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梁小斌說:中國,我的鑰匙丟了……

歸根到底,這些詩擊中我們,來自於一種對當時社會與人心的全新思考與觀察角度,它真實、準確、拒絕八股,給我們這代人,注入了憂慮與質疑的基因。

這些詩被冠以「朦朧」二字集合成書,然而回過頭看,這些詩之所以長久難忘,恰恰不是因為它們朦朧,而是因為它們骨子裡的犀利與直率。

後來,這些詩人都走了,有的背井離鄉,只帶著中文這件唯一的行李;有人告別童話,殺妻後自殺;也有人長住小島,中年的樹上友情的葉子日漸凋零。

在二十幾年後,我又翻開它,如同中年時,又見到初戀的情人,不再有心跳加速的情感,卻依然能在相互寒暄中感覺到淡淡傷感。而同時,也發現自己少了不顧一切想吶喊的衝動,這是生命的必然,老了的不只有詩人,還有我們自己。

還有人知道三毛嗎?或許會有人猜錯,以為是張樂平筆下的漫畫形象。其實,我們也這樣認為過,只不過後來才明白,這是一位女作家,成長於台灣,卻不是用寶島來吸引我們,而是書中的沙漠、愛情與夢中的橄欖樹。

三毛的書,是一本又一本從北京各個書店買回來的,《撒哈拉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本,放在這裡,不過是讓它當個代表,這一套書出版的時間有間隔,估計全過程持續了一兩年甚至更長,才接近出齊,等待也就成了一種樂趣。不像現在,電視劇都能在網上一夜看完,爽快卻少了盼望的美感。出版社是赫赫有名的友誼出版公司,它出版了大量海外華人的作品,如同打開一扇又一扇窗。

如果說在當初,瓊瑤已經成為女生必讀,武俠讓男女生痴迷,那麼三毛則屬於青春。我見過不少三毛的女性愛好者,比男同胞多得多。或許,三毛作為女性,承載並實現了太多女性青春的夢想。然而,三毛又絕對不只代表女性,否則無法解釋我們這些人為什麼同樣投入其中。或許,是因為我們自己走不出去,幸好有三毛在替我們遠行。而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個遠方,都有一個沙漠與草原與荷西還有橄欖樹,而三毛,提前到達。

如果僅僅是這些,也就罷了,遠行之後漸漸收住流浪的腳步與心,走進中年與老年,開始瑣碎與平常的日子,那麼三毛於我們,也就只是一個過客,相逢過,然後慢慢遺忘。

然而,三毛並沒有給我們這樣遺忘的機會。

相識她的文字幾年之後,突然傳來消息,在台北公寓的衛生間里,她自縊身亡。

一個流浪天邊的奇女子,最後卻在城市這狹小空間里告別一切,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諷刺。或許,也正是這種狹小,讓三毛絕望,徹底離開,才會重新開闊。又或許,流浪天涯,不管腳步到達多遠,都走不出自己,最遠的終點只在最近的心裡。

於是,我們再也無法忘記,因為三毛已經以一種永恆的方式成為我們青春的一部分。而不幸的是,她出發了就拒絕再歸來,她已不會再老,可我們卻不得不繼續,說不清,誰在書寫悲劇?

留下十幾本不厚的書,幾首如《橄欖樹》一樣的歌,一頭長髮和一堆謎團,她瀟洒地走了。

至於她書中所寫,人或事、情或心是真的還是虛構?一切都已不重要,因為在三毛的文字中,我們都曾真實地遠行過。這就夠了。

我夫人喜歡金庸,尤其是《笑傲江湖》,於是兒子就叫了令狐沖的太師叔風清揚的名字:清揚,可惜,後來被洗髮露給「打濕」了。

我喜歡古龍,從開始到現在,不過,即使我在家中的地位再高一些,恐怕也不會給兒子起一個古龍式的名字,太清冷也太孤單,還太及時行樂,比如「尋歡」,比如「浪」。

在我家中的書架上,有三套金庸全集,一套三聯大本一套三聯小本,還有一套廣州花城出版社的,高高地擺在書架上方,地位顯赫。而古龍的,我則一直沒有一套真正的全集,不是沒有,而是無法分辨,哪些是古龍寫的,哪些不是,哪些又是古龍為騙酒錢湊合寫的。如果是古龍用心寫就的,就真的是精品。比如,我有兩套《多情劍客無情劍》,原因是第一套丟了一本,再買一套補齊。然而畢竟江湖上還有很多質量不高的古龍作品,於是,讓古龍被低估。

為什麼會格外喜歡古龍,或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

在古龍作品中,英雄都會有殘缺,而對手也時常會有優點,這江湖才更像人間,而不是英雄就一定完美無敵。比如李尋歡,那蒼白的臉,病弱的身體以及悲涼的愛情,就更加增添了「尋歡」這個名字豐富的內涵;小李飛刀,例無虛發,也就變得更加戲劇化和傳奇,成了華人世界裡被送上屏幕最多的武俠人物。

古龍的作品中,沒什麼武林招術,重點就在人,就在心和情,而古龍寫人寫情的現代感,很少有其他作家可與之相比。

還有古龍文字的節奏,像詩又極有畫面感,當然,還能多佔行數,更有助於古龍用字換酒錢。必須承認,我自己的文字,就受他影響不少,不過,與騙酒錢無關。

現如今,這樣的古龍文字,已有了幽默的效果。

他的人是冷的,刀是冷的,心是冷的。

「這孫子凍死啦!」相聲中說。

不過,古龍真是早就走了,拒絕辨明真偽,放下人間笑罵,也讓以後的劍客,不再多情。

人們常說,「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但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老子當初,上哪兒去讀萬卷書又似乎沒有走過萬里路。那個年頭,沒有印刷術,想讀萬卷書,得讓多少搬運工參與其中?而交通工具落後,行萬里路太難。

那麼,老子們的思想是從何而來?

很多很多年以後,一位叫葉芝的老外,發表了這樣的感慨:在大城市,我們活在自己的小團體里,對世界的了解少之又少;小鎮或是人口稀少的村莊,沒有這些小團體,你必然可以看到整個世界。

或許,老子們就是這樣洞悉了當時以及之後的世界,當時以及未來的人生?

我只能接受自己的這個解釋,否則,很多前人的智慧到今天依然無法被超越的事實無從解釋。如今,我們腦海中的東西已經太多,到處是萬卷書,隨時行萬里路,而思想的功能已經退化,總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老子」,可打開《道德經》等先人的著作,卻發現,其實自己更像是「孫子」。當初的老子,或許只是長久地靜坐,只面對自己面對世界,然後洞悉一切。

翻開《道德經》,上來就有趣,六個字,「道可道,非常道」。約定俗成的斷句方式,可有一天,有人輕聲地笑,「你換個斷句方式試試?」

「『道可,道非,常道。』任何事情,有人說好,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